問:你校在人才培養方面有哪些特色?
答:“3m”人才培養模式:根據學校研究型大學建設目標,結合我校辦學定位與特色,形成“普遍成才,追求卓越”的育人理念,并在這一理念指導下,確立并提出了多層次多類型人才培養的多目標(multi-objective)、與此相適應的多模塊 (multi-module) 的課程體系與多途徑(multi-path) 的人才成長立交橋的“3m”人才培養模式。
按大類招生:拓寬專業基礎,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專業選擇空間。
優秀生培養:因材施教,讓更多拔尖創新人才脫穎而出。
舉辦各類教學改革實驗班:
(1)學科交叉班:2013 年創辦,依托高水平科研團隊的教師與科研資源優勢,成立基于不同學科背景下的“學科交叉班”。每個學科交叉班均面向全校3 個學院以上且不同學科專業選拔學生,通過多學科交叉融合,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跨學科交叉拔尖創新人才。
(2)理科實驗班:組建于2004 年,該實驗班已被批準為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3)工程實驗班: 2009 年起試辦,旨在與企業合作培養高層次工程類創新人才。2010 年6 月,我校成功入圍教育部首批61 所“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之列。2011 年,化學工程與工藝、環境工程、生物工程、制藥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自動化等6個特色專業獲教育部批準成為“第一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目前已經建立了6 個工程實驗班。
(4)法學實驗班:培養國際型法律人才。
學校今年新成立了三個試驗班:
(1)工科試驗班(化學工程與工藝英才班),隸屬于化學工程學院,小班教學,招生規模不超過30 人,旨在培養面向大化工的高端杰出拔尖創新人才。
(2)工科試驗班(高分子材料與工程高才班),隸屬于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小班教學,招生規模不超過30 人,旨在培養面向大材料的高端杰出拔尖創新人才。
(3)理科試驗班(應用化學優培計劃),隸屬于理學院,小班教學,招生規模不超過60 人,旨在力爭將學生培養成杰出的化學拔尖創新人才。
本碩博連讀:以本碩博連讀的方式,對優秀學生實施本碩博貫通培養。
本科生導師制:學生在本科階段與教師進行雙向選擇,由學術造詣較深的教師擔任本科生導師,對學生的學業和專業進行指導。
開放式辦學:與國際知名大學合作,選派留學生,通過本碩博聯合培養、交換學生和海外帶薪實習等方式,培養國際型人才。
主輔修制:本科生可以在完成本專業學習的同時,輔修另一門類某專業的主要課程,達到要求者將獲得學校頒發的輔修專業證書。培養社會急需的復合型人才,加強學生的就業能力。
雙學位制:本科生可以在完成本專業學習的同時,修讀另一門類某專業的學士學位課程,達到要求者將獲得學校頒發的本專業及所修專業的雙學位學士學位證書。培養社會急需的復合型人才,加強學生的就業能力。
校際間學分互認:拓寬學生知識面和視野。
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培養學生科研創新與創業能力。學校是教育部實施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的首批60 所高等學校之一,先后共有475 個國家項目和292 個北京市項目獲得資助。教育部和北京市對大學生參與科研訓練計劃項目每項資助經費平均1 萬元,完全由學生支配。學校每年撥款100 萬元支持本科生的科技創新活動。
開設研討課:學校開設了新生研討課和高年級研討課,以討論式、啟發式、互動式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和創新性思維,同時架設起學生與教授之間互動的橋梁。截至2014 年10 月,已開設新生研討課29 門、高年級研討課99 門、交叉班研討課14 門。
國家精品開放課:為了推動教育資源的開放共享,實現服務社會和文化傳承創新的社會責任,我校積極申報并建設國家精品開放課程,截至2014 年10 月,譚天偉教授《生物技術與人類可持續發展》和勵杭泉教授《高分子世界六日游》列入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建設選題名單。截至2013 年底,有15 門課程被評為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
雙語教學:我校在部分專業課程中推行雙語教學,目前全校已開設70 余門雙語課程,并有5 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
研究性教學示范課程:學校從2013 年開始實施“研究性教學推廣計劃”,目的是為了轉變教師傳統的教學觀念,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教師從“灌輸著”向“引導者”轉變,為學生營造開放式、探究式、參與式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2014 年評選出研究性教學示范課程8 門。
國際化課程:我校從2013 年暑期嘗試開展的國際化課程教學,內容涵蓋理工、經管、文法所有專業的知識領域,通過引進國際高水平師資,將特色教學與國際化教學結合起來,使學生不用跨出國門,就可以接觸到國際一流教師,聆聽到國際一流課程,與不同國家的教師開展自由的學術與思想交流,感受國際多元文化的氛圍。2013 年開設國際化課程36 門、2014 年27 門、2015 年擬開設45 門。
學科競賽:我校是北京市大學生學科競賽的承辦單位之一,在歷屆學科競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使眾多學生在學科競賽中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