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網校:>>>點擊進入<<<
考試書庫:>>>點擊進入<<<
網校以及考試書庫開發及擁有課件范圍涉及公務員/財會類/學歷類/建筑工程類
等9大類考試的在線網絡培訓輔導和全新引進高清3D電子書考試用書。
各鄉鎮、街道,縣直有關部門(單位):
根據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關于做好2015年度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評審工作的通知》(泰人社發〔2015〕76號),為做好2015年度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評審工作,結合我縣實際,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凡在我縣企業事業單位、社會中介組織從事專業技術工作,與用人單位確定了人員勞動(聘用)關系的專業技術人員,以及在城市、農村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但無工作單位的人員,均可按規定的標準條件申報評審相應的專業技術職務資格。公務員及列入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除國家和省另有規定的外,不得申報評審專業技術職務資格。
民辦非企業單位由所在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審核呈報。勞務派遣人員、人事代理人員分別由勞務派遣單位、人事代理機構會同申報人現工作單位推薦申報;城市無工作單位的職業者和農村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人員,由其所在街道社區、村委會或鄉鎮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所推薦申報,逐級審核上報。
二、按照《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國務院第652號令)和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有關規定,事業單位實行崗位管理制度。
中小學事業單位應根據核準的專業技術崗位數量、等級結構和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空缺需求,組織專業技術職務資格申報推薦工作。通過評審的,由單位按規定程序和崗位要求聘用到相應專業技術崗位。
實行評聘分開的事業單位,應按照崗位管理要求和空缺崗位數量推薦評審人員。目前高、中級專業技術職務資格人數超過核準的相應崗位數15%和尚未實施崗位設置管理制度的事業單位,除引進的急需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外,不再推薦評審。通過評審的,表明具有相應的專業技術水平。事業單位出現崗位空缺時,應按照事業單位崗位管理的規定要求,在核準的崗位設置類別、等級及其數量內,根據崗位任職條件和要求,實行競聘上崗。
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申報評審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應與所在專業技術崗位要求的專業技術職務資格系列(專業)相一致,本單位未設置相應專業技術崗位的,不得推薦評審相應系列(專業)的專業技術職務資格。
各單位2015年度職稱申報計劃請于8月10日前報縣人社局專業技術人員管理科(聯系電話:2830078)。
三、按照事業單位崗位管理和職稱改革的有關規定,中小學教師和實行以考代評系列的專業技術人員,不再適用《人事部<企事業單位評聘專業技術職務若干問題暫行規定>有關具體問題的說明》(人職發〔1991〕11號)中“關于國家教委承認的正規全日制院校畢業生見習期滿并考核合格,即可聘任相應的專業技術職務問題”的規定,應按照有關規定參加相應的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評審或考試。
四、嚴格執行國家和省制定的申報評審專業技術職務資格的標準條件。要認真貫徹公開、公正和綜合評價原則,突出業績貢獻和自主創新能力,堅持把品德、知識、能力和業績作為推薦和評審的主要依據,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發明專利和轉化生產力的能力作為評審的重要依據,注重向基層、企業、非公有制單位和一線專業技術人員傾斜。
五、根據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2015年度全國職稱外語等級考試成績使用標準有關問題的通知》(魯人社字〔2015〕264號)規定,2015年度職稱外語等級考試各語種、類別、級別的成績,全國通用標準為60分(試卷滿分為100分)。符合《關于完善職稱外語考試有關問題的通知》(魯人發〔2007〕19號)中放寬外語成績要求規定的,外語成績要求放寬至50分,當年可申報副高級、中級專業技術職務資格。
六、認真執行國家對專業技術人員計算機應用能力要求的規定。申報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資格,須取得規定的全國專業技術人員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應考科目(模塊)合格證。符合《關于專業技術人員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有關問題的通知》(魯人發〔2002〕9號)、《關于海外留學回國等部分專業技術人員申報專業技術資格免于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的通知》(魯人發〔2006〕7號)中暫不參加考試、免考部分科目(模塊)或免于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規定的,應提供相關證明材料。
符合職稱外語放寬成績要求和免試條件以及符合職稱計算機免試和免考部分科目(模塊)的材料,請于8月15日前報縣人社局專業技術人員管理科審核。
七、根據《泰安市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管理規定》(市政府令第119號),專業技術人員任現職期間繼續教育學分每年應完成不少于20學分(可累計計算),其中任職5年以上的,自2010年1月以來累計滿100學分的視為完成繼續教育任務。
八、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管理崗位上工作,因工作需要確需在專業技術崗位上兼職并按干部人事管理權限審批同意的,申報評審專業技術職務資格須提供《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兼職審批表》原件。
專業技術人員因工作崗位調整需要改系列(專業)申報評審與原專業技術職務資格同等級的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應在現聘專業技術崗位上工作一年以上,經考核符合相應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條件的方可推薦申報,未按規定取得相應系列(專業)資格的,不得申報評審高一級專業技術職務資格,國家和省另有規定的除外。
非企事業單位的人員交流聘用到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上工作,須在現工作崗位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一年以上,經考核符合相應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條件的,方可申報評審相應的專業技術職務資格。
九、繼續實行個人申報、民主評議推薦、單位審查、主管部門審核的申報推薦辦法。單位組織推薦時,要按規定公開專業技術任職條件、推薦辦法、申報人評審材料、被推薦申報人員名單等情況,事業單位應一并公布崗位名稱及空崗數量。要嚴格程序,嚴密組織,按要求成立7人以上在相應專業技術崗位上工作的人員組成的推薦委員會(專家委員會或學術委員會,規模較大的單位應相應增加人數),對申報人的職業道德、工作態度、學術技術水平、工作能力和業績貢獻等進行綜合評價,提出推薦名單。單位根據推薦委員會提出的推薦名單,研究確定推薦人選,經公示5個工作日無異議后方可推薦上報。
十、專業技術人員申報評審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應實事求是地填寫申報材料,按要求提供各種證明材料和能夠反映本人任現職以來專業技術水平、能力、業績的代表性成果或受獎項目。其中,填報的科研成果及獲獎項目不超過3項,論文(著作、作品等)不超過3件。
十一、嚴格執行個人誠信承諾制度和異議期公示制度。專業技術人員填寫《山東省專業技術職稱評審表》時,應在“任現職后主要專業技術工作業績登記(或個人總結)”欄的最后填寫如下承諾語:“本人承諾:所提供的個人信息和證明材料真實準確,對因提供有關信息、證件不實或違反有關規定造成的后果,責任自負。”
落實《山東省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辦法(試行)》(魯人發〔2002〕26號)中實行異議期的有關規定,申報人所在單位要及時將評審結果在單位進行公示,異議期為15天。
十二、強化責任意識,認真對申報材料審核把關。專業技術人員所在單位及其主管部門、呈報部門要加強對申報推薦材料的審核把關。重點審核申報人員的工作業績、從事專業工作年限、聘用年限、學歷、科研成果、論文、著作、職稱外語、計算機應用能力證書等內容是否真實準確。對審核情況填寫明確意見,并按要求簽名、蓋章。其中,所在單位須在《山東省專業技術職稱評審表》及《評審簡表》的單位意見欄填寫:“本單位已對提供的申報材料逐一審核,真實準確,同意推薦。”負責人簽名,單位蓋章。
十三、嚴肅評審工作紀律,認真及時辦理信訪事項。對違反規定弄虛作假、營私舞弊的人員、直接責任人及其有關部門(單位)相關責任人員,按照《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考試違紀違規行為處理規定》(人社部令第12號)、《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規定》(人社部令第18號)、《關于處理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工作中違反政策紀律問題的暫行規定》(魯人職〔1994〕9號)及有關規定嚴肅查處。
根據《信訪條例》等有關規定,按照事實清楚、定性準確、處理恰當、手續完備等要求,對信訪事項逐級認真調查核實,提出明確意見,由調查人和有關單位負責人簽名、加蓋單位公章后,將《山東省職稱信訪舉報事項調查核實情況表》及有關核實材料及時上報。
十四、省評高級職稱申報材料按省各系列高級評審委員會和市直有關主管部門規定的時間提前報送縣人社局專業技術人員管理科審核;我市負責評審的各系列中級和衛生副高級職稱申報材料請于8月28日前報縣人社局專業技術人員管理科審核;我縣負責評審的有關系列初級職稱申報材料在請于10月30日前報縣人社局專業技術人員管理科審核。
十五、繼續推行網絡化申報和評審。2015年度專業技術職務資格申報評審工作使用《山東省職稱評審管理系統》(網絡版),申報人員和申報人員所在單位登陸山東省專業技術人員職稱申報評審系統(http://sdzc.sdeic.gov.cn)或山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網站,進行填報。
專業技術職務資格申報評審相關政策規定、表格式樣及有關信息可登錄“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網站”(http://www.sdhrss.gov.cn)或“泰安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網站(http://www.sdta.lss.gov.cn/)“專業技術人員管理處”網頁“下載中心”欄目。
十六、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評審工作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各部門(單位)要高度重視,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統籌安排,密切配合,注意及時發現和解決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確保各項工作任務按時完成。
2015年8月5日
易賢網溫馨提示:
《東平縣2015年度事業單位職稱評審申報計劃表》來源于東平縣人民政府網,最近更新2015年8月5日。
易賢網下載后為“.zip”的壓縮文件,解壓后得到“.doc”格式的文件,文件使用MS-Office辦公軟 件 excel制作,請確保您使用的電腦已安裝此類軟件,否則打開的文件將是亂碼。
更多信息請查看專業技術資格|職稱評審資料
版權所有:易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