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孫女出生不久,王阿姨就退休了。打那以后,她的生活似乎就只有小孫女一個人。看似忙碌的生活里總覺得少了點什么。“當時,只覺得沒有朋友,沒有愛好,沒有自我,不知道從哪里尋找我的新生活。”現在,王阿姨學會了打乒乓球,常常參加活動中心舉辦的球類和唱歌比賽,心情好了,身體棒了,還結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同齡朋友。
家住高塘三村的湯貽堂深有感觸,“我每周上電腦班、攝影班,今年還報了書法班,打算好好練練字”,他今年74歲,自2008年開始,就在西門街道居家養老中心學習電腦操作,是開班的頭期學員。如今,湯貽堂操作電腦得心應手,QQ、微博個個玩得轉。
湯貽堂自從學會攝影后,熱心社區公益事業,在他的提議下,成立了永豐社區“I拍”攝影俱樂部,俱樂部多次代表街道、社區參加市政協、市總工會等部門舉辦的攝影活動、街道“五水共治”主題宣傳活動,還為社區80多歲的老人免費拍照。
【標準表述】
“文化養老”是一種能體現傳統文化與當代人文關懷的養老方式,它是以老年人的物質生活需求基本得到保障為前提,以滿足精神需求為基礎,以溝通情感、交流思想、擁有健康身心為基本內容,以張揚個性、崇尚獨立、享受快樂、愉悅精神為目的的養老方式。實施“文化養老”是以人為本思想的具體體現,對于保障老年人文化權益,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實現“老有頤養”具有重要意義。
【具體措施】
一、適應老年人文化需求個性化、多元化、多樣化發展趨勢,不斷創新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積極引導和激活老年人的文化需求,把傳統單一的服務拓展為綜合性強、覆蓋面廣、針對性實的文化服務格局。
二、大力發展老年教育事業,提高教育水平。挖掘資源,統籌管理,努力擴大老年大學的辦學規模,建立政府主導和社會各界參與的辦學機制,在組織形式上,將老年大學創辦延伸到區市、街道甚至社區,與各社區的老年人活動中心聯合開展活動,從而為更多的老年人就近或居家接受教育創造有利條件。
三、積極鼓勵引導老年人參與文化建設。充分調動起老年人參與辦文化的熱情和潛力,培育一批老年人藝術團體,使老年人不被視為文化權益的被動享受者,而是作為需求主體參與到“文化養老”體系建設中來。
四、在辦好老年大學、老年人活動中心以及各類老年人文化社團的基礎上,積極整合社區、民辦非營利文化機構、企業、高校、文化義工等各種社會資源,積極拓展老干部“文化養老”渠道。
五、加大對于“文化養老”的資金扶持力度。可通過財政補貼、在文化事業建設費中列專項、加大福彩基金、慈善總會資金扶持力度等形式加大老年文化項目的財政投入,對于那些能夠較好滿足老年人文化需求的產業項目,文化產業發展專項基金可予以政策傾斜和重點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