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諸子百家的思想爭鳴到社會主義文化的百花齊放,從深淺墨色的山水畫到結合西方油彩的彩墨畫,從古老手工織造技藝到國際秀場上民族服裝驚艷亮相......歷史走過5000年,朝代更迭,華夏民族之魂——文化始終如一。傳統文化是中國的精神之根、文化之脈。在面臨著社會轉型重任、深化改革的攻堅期,同樣需要向傳統文化借力,在歷史中汲取先人智慧。
這條路并不是簡單的復原傳統文化。正如齊白石說過的“學我者生,似我者亡”那樣,對于傳統文化我們要有選擇的繼承,發揮其在當代的作用,更要能結合時代要求,予以創新、創造,讓傳統文化在新時期綻放新光芒。
習近平說“只有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繼承傳統文化的前提是要保護傳統文化,從中挖掘文化內涵。當前,傳統文化日漸式微,在各個領域不同程度的出現“失語”現象。傳統文化“失語”,會讓我們失去精神信仰,失去價值方向,失去民族自信。只有做好了保護工作,才能夠深入對傳統文化進行挖掘和研究,從而才能為今天的發展提供源泉和精神動力。
要想讓傳統文化在時過境遷的今天依然能發揮現實效用,離不開創新性轉化、創造性發展。南京云錦與時裝設計研究院合作,設計出云錦新裝,讓云錦走出了研究所;彭麗媛同志在國事訪問中頻頻以民族傳統服裝的改良樣式現身,不僅讓世界知道了中國傳統文化,也向世人展示了傳統服裝在今天的實用性?!皻v史的發展是一個不斷突破傳統,又不斷形成傳統的過程”,只有在傳統文化的原有基礎上,不斷研究創造,推陳出新,才能做到與時俱進,傳統文化也才能呈現生機與活力。
創造性繼承首先要求觀念的轉變,意識的提高。其次也需要充分、專業的人才隊伍的支撐。與此同時,“開放包容,方能集汝精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也要把傳統文化帶進世界,與世界文化交流,在碰撞中激蕩火花。
守護優秀傳統文化,就是守護民族繁衍生息的根基與血脈;弘揚并利用傳統文化,就是挖掘中華文明建設的新力量。當我們開始重視起傳統文化,繼承傳統、突破傳統、創造傳統,我們一定能書寫出中華文明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