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簡稱鄭州高新區)位于河南省省會——鄭州市,鄭州地處中華腹地,史謂“天地之中”,古稱商都,今為綠城。鄭州是全國重要的鐵路、航空、高速公路、電力、郵政電信主樞紐城市,是全國普通鐵路和高速鐵路網中唯一的“雙十字”中心。未來五年,鄭州市將搶抓糧食生產核心區、中原經濟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三大國家戰略歷史機遇,以國際商都建設為統攬,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鄭州高新區始建于1988年,1991年經國務院批準為首批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鄭州高新區位于鄭州市中心城區西北部,是鄭州市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核心區域。全區管轄面積99平方公里,總人口約30萬,下轄5個辦事處、39個行政村、10個社區。建區以來,在國家科技部、河南省和鄭州市的堅強領導和全力支持下,經過28年的艱苦創業,已初步建設成為基礎設施配套、支撐服務體系完善、支柱產業發達、生態環境優美的現代化文明新城區。先后于1993、1998、2003、2008、2012年五次被評為全國先進高新區;2009年3月,經科技部批準,進入首批四家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建設行列;2009年7月,被中組部批準為河南唯一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2013年5月,成功獲批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在全國國家級高新區最新綜合排名第16名,科技創新能力排名第10名,土地節約集約利用評價排名第8名。
區域交通條件優越。西三環、西四環、化工路、科學大道穿區而過,北倚連霍高速公路,西臨鄭州西南繞城高速公路,距鄭州火車站約12公里,距新鄭國際機場僅30公里。
科技創新要素集聚。區內集聚了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產業技術研究院、11個國家級工程中心、8個部屬研究院、31個市級以上院士工作站和517家市級以上研發機構,以及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鄭州大學、河南工業大學、鄭州輕工業學院等4所知名高校。全區各類科技人才5萬余人,高級技術職稱人員6500余人,其中市級以上創新型科技團隊116個,市級以上科技創新杰出人才101人,駐區院士12人,科技人才密度居全省之首。
主導產業蓬勃發展。圍繞北斗云谷•千億科技城建設,已經確立了北斗導航與遙感產業、信息技術應用產業、科技服務業“三駕馬車”的產業發展格局。堅持“一區多園”戰略,形成了電子商務產業園、大學科技園、創業中心等一批產值超百億的園區,新謀劃的新三板產業園、智能裝備產業園已開工建設。新興產業集聚效應明顯,已集聚了全省70%以上的骨干軟件企業和85%以上的動漫企業、網絡企業、電子商務企業。上市服務機制完善,目前已助推11家公司上市,占全省的1/10; 51家企業新三板掛牌, 約占全省的1/3。新三板掛牌企業數全國高新區第4,僅次于中關村、上海張江和武漢東湖。
城區發展日新月異。圍繞“產城融合、宜居宜業”的目標,堅持基礎設施先行,交通道路、生態廊道、生態水系、供水、供電、供暖等基礎設施均較為完備;生活配套設施齊全,中小學教育資源全省領先,集聚了鄭州外國語學校、鄭州中學、鄭州楓楊外國語學校等知名中小學。全域城市化目標快速推進,已經完成了全區全部39個行政村中38個行政村76個自然村、約3600萬平方米的拆遷,正全面加快安置房建設和村莊股份制改造,逐步建立完善和諧的社會保障體系,實現人的城市化。
當前,鄭州高新區正以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統攬,緊緊圍繞北斗云谷•千億科技城建設,打造全市創新驅動戰略主引擎,著力集聚創新資源,提升區域科技創新能力,積極營造適宜“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態環境和氛圍,力爭將高新區打造成為國家重要的區域創新中心和創新驅動型經濟發展高地,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一座生態宜居、魅力和諧、富于創新、開放包容的科技新城正敞開大門,熱忱歡迎各類人才和有識之士前來發展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