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廣州南沙新區簡介
(一)發展歷程
(二)地理區位
南沙新區,地處中國經濟引擎之一珠江三角洲的地理幾何中心,是國家中心城市廣州通向海洋的唯一通道,也是連接珠江口兩岸城市群的樞紐性重要節點和我國南方重要的對外開放門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距離香港38海里,距離澳門41海里,周邊100公里范圍內分布珠三角最發達城市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周邊區域聚集了6000多萬相對富裕的高端人口。通過發達的交通體系和緊密的經貿合作,可輻射帶動整個泛珠三角。
(三)戰略定位
南沙新區將立足廣州、依托珠三角、連接港澳、服務內地、面向世界,建設成為粵港澳優質生活圈、新型城市化典范、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新高地、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綜合服務樞紐、社會管理服務創新試驗區等五大功能,打造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節點。
(四)城市規劃
南沙新區城市規劃按照“低碳經濟、智慧城市、幸福生活”理念,并體現“花城、綠城、水城”特色,形成新區803平方公里,中心城區283平方公里,明珠灣區103平方公里三個層次規劃,規劃至2025年,南沙新區總建設用地規模將達到300平方公里,用地率約36%,遠期規劃人口規模300萬。在城市空間功能布局上將構建起“一核四區”城市功能結構。“一核”指明珠灣綜合服務區(總面積約283平方公里),“四區”分別指龍穴島航運物流區(總面積約90平方公里)、萬頃沙新興產業區(總面積約110平方公里)、大崗裝備制造與環保產業區(總面積約190平方公里)、慶盛汽車及科教醫療區(總面積約130平方公里)。
(五)交通建設
南沙新區轄區內綜合交通以建設區域交通“123”時效圈和城市交通“15-30-60”時效圈為目標。區域交通“123”時效圈,即1小時有效通達“一核四區”珠三角核心圈層主要城市及交通樞紐;2小時有效通達珠三角主要城市及交通樞紐;3小時有效通達任意城市及節點。城市交通“15-30-60”時效圈,即組團內部出行控制在15分鐘內;組團間出行控制在30分鐘內,“一核四區”內出行控制在60分鐘內。
(六)產業基礎
南沙新區的產業基礎堅實,汽車、船舶、重大裝備等先進制造業和航運物流、科技創新、服務外包、休閑旅游等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是國家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國家汽車和零部件制造及出口基地、珠三角核電裝備制造業基地,眾多世界500強企業已陸續進駐。未來,新區將重點發展航運物流、高端制造、科技創新、金融商務、旅游健康等五大主導產業。目前已落戶南沙新區的世界500強企業名錄:沙伯、埃克森、巴斯夫、BP、道達爾、JFE、三菱集團、丸紅、三井物產、新日石、中國石化、電裝、豐田汽車、旭硝子、馬士基、殼牌、和記黃埔、ABN-AMRO、日立、出光興產、林德集團、中化集團、中交集團、中石油、招商集團、中國遠洋、中國建筑、中國鐵建、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
(七)城市配套
1.重大基礎設施:高鐵慶盛站、南沙客運港、廣州地鐵四號線和十八號線等;
2.公益設施:南沙中心醫院、市婦兒醫療中心南沙院區、廣州外國語學校、華南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南沙體育館、南沙圖書館、少年宮等;
3.商業配套設施:南沙大酒店、喜來登酒店、香港中華總商會大廈、珠三角世貿大廈、奧園中環商業城、金茂灣商業城、萬達城市廣場等;同時,擁有國內首家獲得“五金錨獎”(國際游艇行業最高級別的獎項認證)殊榮的南沙游艇會。
(八)生態環境
南沙新區自然環境良好,擁有濱海濕地、嶺南水鄉、森林公園等多種生態資源,其中森林面積達7749公頃,森林公園面積達1200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38平方米,擁有被稱為“羊城新八景”之一的萬畝南沙濕地景區。2011年南沙新區獲得聯合國“全球最適宜居住城區獎”金獎。
(九)發展目標
南沙新區將圍繞“建設廣州國際航運中心、物流中心、貿易中心的核心區,打造珠三角高端制造業基地,著力構建金融創新和科技創新服務體系,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的發展目標,發揮國家級新區和自貿試驗區“雙區疊加”優勢,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面向全球、先行先試,突出海洋經濟特色,重點發展航運物流、高端制造、金融商務、科技創新、旅游健康等五大主導產業,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
二、中國(廣東)自貿試驗區廣州南沙新區片區概況
(一)功能定位
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廣州南沙新區片區,將充分發揮地處珠江三角洲地理幾何中心和港口資源豐富的優勢,連通港澳,服務內地,面向世界,重點發展航運物流、特色金融、國際商貿、高端制造等產業,建設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新高地和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綜合服務樞紐,打造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致力于構建與國際新規則體系相適應的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率先實現與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打造國際貿易功能集成度高、金融創新服務功能強的國際航運物流中心,形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樞紐,建成港澳向內地拓展、內地借助港澳通達國際市場的雙向通道和重要平臺,為國家構建開放型經濟新格局發揮重要作用。
(二)主要內容
1.范圍及區塊功能定位
廣東自貿試驗區南沙新區片區面積為60平方公里(含廣州南沙保稅港區7.06平方公里)。共分為七個片區:
(1)海港區塊,15平方公里,國際航運發展合作區
(2)明珠灣起步區區塊,9平方公里,金融商務發展試驗區
(3)南沙樞紐區塊,10平方公里,粵港澳融合發展試驗區
(4)慶盛樞紐區塊,8平方公里,現代服務業國際合作區
(5)南沙灣區塊,5平方公里,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區
(6)蕉門河中心區區塊,3平方公里,境外投資綜合服務區
(7)萬頃沙保稅港加工制造業區塊,10平方公里,國際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服務區海港區塊四至范圍:海港區塊15平方公里。海港區塊一,龍穴島作業區13平方公里,東至虎門水道,南至南沙港三期南延線,西至龍穴南水道,北至南沙港一期北延線(其中南沙保稅港區港口區和物流區面積5.7平方公里)。海港區塊二,沙仔島作業區2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國際航運發展合作區。
發展重點:重點發展航運物流、保稅倉儲、國際中轉、國際貿易、大宗商品交易、汽車物流等航運服務業。在國際航運服務和通關模式改革領域先行先試,聯手港澳打造泛珠三角地區的出海大通道。
規劃及實施情況:龍穴島作業區。一是在國際航運服務方面先行先試。試點開展國際船舶登記與管理,支持外資投資國際遠洋航運和航運保險業務;與港澳在貨運代理、貨物運輸及航運服務等方面規范和標準相對接。發展航運金融創新業務,做大做強航運交易所,發展航運保險業務。二是進行跨境電商試點業務,探索發展直銷、物聯網電子商務模式。三是試點口岸監管制度創新。沙仔島作業區:試點開展汽車平行進口和整車保稅中轉業務。
南沙港區(含龍穴島作業區和沙仔島作業區)是廣州港主力港區,岸線資源優良,已建成南沙港區一期、二期共10個10萬噸級的深水集裝箱泊位、2個5萬噸級的糧食專業泊位和4個通用泊位,正在規劃建設港區三期和四期工程。已開通內外貿航線57條,與珠江兩岸20多個喂給港實現了業務往來,2014年南沙港區實現集裝箱吞吐量1100萬標箱,貨物吞吐量2.3億噸,初步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港航物流產業集群;2014年7月1日,國務院已同意將廣州港進口整車口岸范圍擴大至南沙港區。
明珠灣起步區區塊四至范圍:明珠灣起步區區塊9平方公里,東至環市大道,南至下橫瀝水道,西至靈山島靈新大道及橫瀝島鳳凰大道,北至京珠高速,不包括蕉門河水道和上橫瀝水道水域。
功能定位:金融商務發展試驗區。
發展重點:重點發展總部經濟、金融服務和商業服務。推動粵港澳金融服務合作,探索開展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先行試驗。進一步構建粵港澳金融和商貿服務合作新機制。建成服務珠三角、面向世界的珠江口灣區中央商務區。
規劃及實施情況:完善粵港澳會展業的合作協調機制,推動展貿融合發展,構建粵港澳一體化的電子商務平臺和大宗商品的國際交易平臺。推動與港澳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發展,推動與港澳投融資匯兌便利化,深化與港澳金融機構合作,建立適應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的金融服務體系。鼓勵企業設立區域總部,建立整合物流、貿易、結算等功能的營運中心。
明珠灣起步區是南沙新區標志性工程,目前開發建設已全面鋪開,正抓緊推進橋梁、道路、水系、安置區等基礎建設,規劃建設現代金融服務集聚區、總部商務辦公區及鉆石水鄉居住社區等功能區。
南沙樞紐區塊
四至范圍:南沙樞紐區塊10平方公里,東至龍穴南水道,南至深茂通道,西至靈新大道,北至三鎮大道。
功能定位:粵港澳融合發展試驗區。
發展重點:重點發展資訊科技、金融后臺服務、科技成果轉化、專業服務等,打造粵港澳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基地,探索內地和港澳社會管理創新及經濟融合發展新機制。
規劃及實施情況:打造與國際接軌的營商環境,創新社會管理服務體系;拓展港澳產業發展空間,構建與港澳科技聯合創新的新機制,打造粵港澳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基地,促進粵港澳融合發展。
南沙港鐵路、深茂通道、廣中珠澳城際軌道、中南莞城際軌道、地鐵18號線等多條國鐵、軌道交通、高快速路將在南沙樞紐交匯,形成南沙新區輻射內地、連接港澳的重要交通樞紐。
慶盛樞紐區塊四至范圍:慶盛樞紐區塊8平方公里,東至小虎瀝水道,南至廣深港客運專線,西至京珠高速,北至沙灣水道。
功能定位:現代服務業國際合作區。
發展重點:重點發展商貿會展、國際投融資、教育培訓、健康服務、文化創意、科技研發等綜合服務,形成現代服務業國內外合作促進機制,打造地區走向國際、參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新平臺。
規劃及實施情況: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體制機制和政策優勢,依托慶盛樞紐便利的交通條件,集聚區域商貿、投資、教育、醫療、文化、科技等功能,廣泛開展國際合作,擴大融資引資渠道,近期重點推進廣外—蘭卡斯特大學、廣東省動物公共實驗平臺、南沙國際運動損傷康復醫院等項目,率先探索人員往來便利化、服務要素便捷流動、推動服務業對國際深度開放。
廣州繞城高速、京港澳高速、廣深港高鐵已建成,慶盛高鐵樞紐、虎門二橋、平南高速正在推進之中。
南沙灣區塊四至范圍:南沙灣區塊5平方公里,東至虎門水道,南至蕉門水道,西至黃山魯山界,北至虎門大橋,不包括大角山山體。
功能定位: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區。
發展重點:重點發展科技創新、文化創意、服務外包和郵輪游艇經濟。創新粵港科技研發合作新模式,建設粵港澳創新成果產業化基地和國際化科技創新服務中心。
規劃及實施情況:創新粵港澳科技研發合作新模式,合作推進粵港澳創新成果產業化基地和區域性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建設,建設科技成果轉化平臺;進一步擴大對港澳服務業開放,推動粵港澳人員執業資格互認;試點游艇自由行,與港澳共同發展郵輪、游艇、嶺南水鄉文化等濱海旅游。
目前,南沙灣區塊的高端商務及配套設施已初具規模,正在加快推進總投資150億元的國際郵輪母港及配套商業綜合體建設;國家級高新區資訊科技園已形成中科院“一院五所”系列研發機構、教育部屬高校系列研發機構、以港澳為主體的境外合作科研機構等三個科技創新組團,集聚科研機構(不含企業)研發人員1300人。
蕉門河中心區區塊四至范圍:蕉門河中心區區塊3平方公里,東至金隆路,南至雙山大道,西至鳳凰大道,北至私言滘。
功能定位:境外投資綜合服務區。
發展重點:重點發展商務服務產業、培育外貿新業態,集聚中小企業總部。為港澳中小企業開拓國內市場、國內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提供支撐,建設成為國內企業和個人“走出去”的窗口和綜合服務平臺,構建“走出去”政策促進、服務保障和風險防控體系。
規劃及實施情況:蕉門河中心區區塊定位為功能完善的城市綜合服務中心及獨具風情的“城市客廳”,為新區全面開發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重點推進建設規模約160萬平方米總部集聚區的開發建設。正全力推進市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及商貿服務設施等41個重點項目建設。
萬頃沙保稅港加工制造業區塊四至范圍:萬頃沙保稅港加工制造業區塊10平方公里,東至龍穴南水道,南至萬頃沙十一涌,西至靈新公路,北至萬頃沙八涌(其中南沙保稅港區加工區面積1.36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國際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服務區。
發展重點:重點發展加工制造、研發孵化、數據服務、電子商務、檢測認證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搭建促進加工貿易企業轉型升級的技術研發、工業設計和知識產權等公共服務平臺。
規劃及實施情況:與港澳深度合作,在電子信息產業新業態培育、科技創新服務、檢驗檢測認證服務等領域創新業務模式,搭建服務于加工貿易企業轉型升級的技術研發、工業設計、知識產權、加工貿易結算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
萬頃沙保稅港加工制造業區塊內規劃建設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集聚區等功能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