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農村土地制度改革 土地流轉 土地股份合作社 農民增收
小農經濟 規模農業 農業現代化 土地經營權流轉
農村土地三權分置 重構集體經濟組織 城鎮化建設
【熱點背景】
1.9月2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下稱“中央深改組”)第五次會議召開。會議審議了《關于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積極發展農民股份合作賦予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方案》,建議根據會議討論情況進一步修改完善后按程序報批實施。
中央深改組組長習近平在會議上表示,現階段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要更多考慮推進中國農業現代化問題,既要解決好農業問題,也要解決好農民問題。要在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權和經營權分離,形成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經營權流轉的格局。
2.2012年10月26日,后口頭村炬祥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成為山東省首批、T市首家土地股份合作社,主要種植國槐、法桐小苗等樹苗。合作社有17戶農戶股東,土地包括承包地202畝、集體灘涂地350畝。根據合作社的方案,農戶土地1畝為1股,集體的350畝灘涂地質量稍差,每2畝為1股,其中1股保底租金為1000元,每年年底分紅200元。
村支部副書記、合作社理事長趙端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17戶農戶土地比較分散,難以整合,合作社采用轉租和互換的方式,與80余戶農戶進行交易。“我們挨家挨戶地談,說這些地你們也不花心思種,租給我,年年保證你的租金。有一戶老人種了一輩子地,確實想自己種,我就用自己的土地和他換了。”西溝流村在成立寶泉土地股份合作社時,同樣采用了轉租和互換的方式,把社員土地集中在一起。西溝流村村民王發友告訴記者,他家有3畝多坡地,算是二級地,每年都會種些玉米之類的糧食,“家里就這點地,倒騰給別人心里不踏實。”他最終選擇不入社。“村支書用自己的3畝一級地跟我換了,這樣不僅不吃虧,種糧食收更多了。”王友發告訴記者,他當時有些不好意思,覺得占便宜了。
在東平縣,以土地股份合作社為依托,村莊集體經濟收入得以增加。東平縣農工辦主任瞿軍介紹,以周林村的瑰青土地股份合作社為例,合作社種植玫瑰,進行玫瑰精油深加工,包括工廠租金和分紅在內,周林村每年村集體收入至少10萬元。目前東平全縣已經發展了51家土地股份合作社。
3.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司長張紅宇認為,中西部地區農村最大的資源還是來自搞活承包地、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怎樣堅持家庭經營的基礎之上,豐富和發育多種多樣的經營形式,培育多元化的經營主體。東平在家庭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的基礎之上,又通過股份合作的形式,極大地豐富了基于家庭經營基礎之上的多元化經營主體的構建。
中央黨校經濟學部三農研究中心教授徐祥臨認為,堅持土地集體所有制度,要依靠市場經濟,要依靠市場機制確權,把集體變成土地所有者、經營者、勞動者的利益共同體。東平縣進行的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發展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在堅持農村土地集體土地所有制基礎上進行的,不僅擴大了農業規模,解決了有地無人種或種不好的問題,還不同程度地增加了集體收入,讓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有了為農戶提供服務的經濟實力。
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執行院長鄧大才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東平縣在發展土地股份合作社過程中,將土地確權與土地合作經營相結合,通過土地確地或確股的方式,將農民土地股份化,并且引導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使土地成為能夠從合作社經營中獲取收益的一種資產。鄧大才認為,下一步東平土地股份合作社將完善治理機制,讓股權說話,讓股民有話說,合作社要確立民主的方式、管理的方式。
【考點分析】
一、概括題
結合給定資料,概括分析我國進行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
要求:概括準確,分析合理,語言簡潔流暢。不超過200字。
【參考答案】
主要原因:1.影響農業生產。城鎮化促使部分農村人口“進城”,但依然保留有農村承包地,導致土地撂荒,阻礙了土地的規模化經營。
2.造成土地浪費。部分地方嚴重依賴土地收入,違規占地、全滌,致使耕地快速建設,土地浪費嚴重。
3.損害農民權益。農村集體土地不能上市直接交易,城鄉之間同地不同價問題突出。
二、對策題
假定你是T市市政府聘請的觀察員,請結合給定資料2,就T如何更好的進行農村土地流轉提出建議,呈送市政府有關部門參考。
要求:(1)所提建議具體簡明、有針對性、切實可行;(2)不超過300字。
【參考答案】
建議:1.明確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防止土地私有化。
2.尊重農民意愿,不能搞強迫命令,不能搞行政瞎指揮,不能片面追求快和大。
3.做好引導示范,增加農民收入,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4.形式多樣,采用出租、轉租、互換等方式促進土地流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