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以人興,政以才治。經過數十年的努力,我國已初步建立起一支規模宏大、素質較高、基本滿足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隊伍,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堅實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其中,“藍領”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但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人才資源短缺、人才結構失衡依然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面臨的重大挑戰。在低素質的勞動力供過于求的同時,高素質的勞動力供不應求;人才結構的調整跟不上經濟結構調整步伐,許多新興產業因缺乏合格人才而難以獲得發展;因此,藍領作為人才隊伍中的一支生力軍脫穎而出。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日益增強和科技革命的迅猛發展,藍領人才尤其是創新藍領人才,已成為生產力發展的核心要素。
發達國家憑借其強大的經濟科技實力和優越的工作生活條件,在全球范圍內爭奪人才。我國也成為其攫取、“收割”人才的重要戰場。在這種形勢下,我國的人才競爭越來越激烈,并呈現出“國內競爭國際化、國際競爭國內化”的特點。為在新世紀的激烈競爭中搶占制高點,黨中央高瞻遠矚,及時作出實施人才戰略,走人才強國之路的重大決策。我們必須站在時代的高度,以新的觀念和廣闊的視野來審視、確立人才工作的整體思路,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快人才隊伍建設和人力資源開發,即放棄偏見,尊重并加大力度培養藍領人才。
目前,舊的觀念依然影響人才的培養和使用。我們要努力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要充分認識人才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要地位,人才資源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最為寶貴的戰略資源,充分認識人才資源開發在推動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方面的巨大作用。
人才培養的投入是最具有經濟和社會綜合效益的生產性投入,是收益最大的投入。我們要不斷擴大和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千方百計擴大人才隊伍的總體規模,盡快培養一大批急需的高層次藍領人才,為我們的事業提供充足、堅實的人才保證。
要從制度和機制入手,深化改革,盡快建立和完善有利于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有利于藍領人才公平競爭、脫穎而出、發揮作用、充滿活力的人才管理模式,形成有效的人才競爭機制,建立科學的人才激勵機制。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迫切需要建設一支規模宏大、富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藍領人才隊伍。讓我們用偉大的事業來凝聚人才,用崇高的精神來鼓勵人才,用真摯的感情來關心人才,用適當的物質待遇來吸引藍領人才,營造出尊重特點、鼓勵創新、信任理解的寬松氛圍和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良好環境,努力把人口大國建設成為人才大國、人才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