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橫店這個文化產業全域化的“窗口”,似乎很難找到更好的途徑去探尋發軔于浙中本土,時而安靜流淌、時又波浪洶涌的文化脈絡。
為什么選橫店?——幾位“橫店籍”影視公司老總答案驚人的一致:政策優惠、管理規范、群眾演員很專業。
為什么要在橫店搞文化產業?——和當年的徐文榮一樣,幾乎每一位創業者在起步之初,都曾被“反對者們”質疑和追問。而從迷茫踟躕甚至“花錢買教訓”,到談笑用兵長袖善舞,破題的秘訣無非在于:“學會”和“選擇”——繁花滿地,或許不如出發時羊腸小徑上偶拾的鮮花一朵。
今天再問橫店集團第二代掌門人徐永安,為什么市場越來越好,但許多人選擇了“好項目”而“作品”卻往往不盡如人意?他不作正面回答,卻談起了已年近耄耋的父親徐文榮的“初心”:“20年來,我們對文化事業的專注度一直沒變。”
這份“初心”,究竟如何守護至今?
在橫店、在東陽的采訪中,無論是政府官員還是企業經營者,在描繪東陽以影視業為核心的文化產業全景圖時,話語熱誠,夢想清晰,時時打動我們。
“東陽要通過影視產業這個主題,把城市的經濟、文化、旅游、教育、金融、城市規劃有機地串聯在一起,形成系統的城市主題文化產業鏈。”——對于他們來說,橫店所創造的文化價值,已成為一種值得熱愛和珍惜的象征,而橫店意識,也成為了一種榮譽和本能。
乍看上去,橫店只是東陽的一隅小鎮,可是對東陽人而言,它所承載的寓意顯然更為深刻。這個小城鎮可以用二十幾年時間,專注于鑄造一個創意概念,發掘一切可能的資源來鞏固這個概念的內核,再輻射到全中國,乃至世界,吸引無數造夢者前來。進而又借群體的造夢體驗,打造影視文化的標簽,反哺于城市產業。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良性循環。
讓文化產業去創造美好文化,讓美好文化去映照城市的根基及民眾生活,這份初心漸成東陽人的共識。
文化初心,深入人心,方得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