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成為今年兩會的重要關鍵詞,也是中國未來發展的關鍵詞之一。習近平強調,要突破自身發展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根本出路就在于創新,關鍵要靠科技力量。代表委員普遍認為,目前我國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仍存在不足,要實現從“要我創新”到“我要創新”的轉變,必須徹底轉變思想、深化改革。
習近平強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來的重大戰略,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破解經濟發展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在日趨激烈的全球綜合國力競爭中,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增強創新自信,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不斷開創國家創新發展新局面,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加快從要素驅動發展為主向創新驅動發展轉變,加快從經濟大國走向經濟強國。要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為人才發揮作用、施展才華提供更加廣闊的天地,鼓勵人才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奉獻給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奮斗。
黨的十八大報告在論述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時明確提出,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關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把“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放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部署的突出位置,把創新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位置提得更高,適應了時代的迫切要求,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中國經濟取得了飛速的發展。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趨于和諧穩定,國際地位越來越高。然而不容忽視的問題是由于勞動力、資源和環境成本的提高,很多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日益突出,傳統的投資驅動、規模擴展和出口導向的發展模式已經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
歷史已經無數次的證明,在人類文明的每一次飛躍都伴隨著科技的巨大進步。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今天,科技創新會產生重大影響:
一、新科技革命無疑可以為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推動力量。
二、科技的創新和產業的結合會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三、科技是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機構優化升級的關鍵。
十八大報告提出以創新推動發展戰略,為我們未來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方向,適應了未來生產力發展的需求,具有深遠而重大的意義。
為著力推動這一宏偉戰略的發展,我們應該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政府要加大科技和教育投入,引導和鼓勵科研機構發展,提升科研水平,培育一流的創新性人才,為企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大力強化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形成以企業為主體、以技術為主導的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三、完善知識產權制度,在財稅政策上對企業技術創新事業進行扶持,鼓勵企業在技術、管理、營銷等方面進行創新,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四、建立健全科研工作行為規范和實施細則,將科研成果納入監管范圍之內,切實杜絕學術****。
五、推動和促進多種形式和渠道的國際和地區學術交流,實現科技資源的共享,少走彎路,共同進步。
六、政府引導企業實現思想觀念的轉變,引導企業轉變以往片面依賴擴大規模的發展方式,轉向以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提升企業利潤空間,促進企業發展的道路上來。
七、宣傳部門和媒體要對創新推動發展戰略進行宣傳,使創新觀念深入人心,在全社會范圍內形成科技和體制創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廣泛共識。
在現在科技日益發展的今天,我們要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切實提升經濟發展科技含量,實現經濟發展方式從“粗放式”向“集約式”的轉變,實現經濟的再次騰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