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接熱點】
近日,朋友圈里曬出了一張在線輔導老師的課程清單,2617名學生購買了一節單價9元的高中物理在線直播課,扣除20%的在線平臺分成后,王羽老師一小時的實際收入高達18842元,這個薪資甚至超過當下火熱的網絡女主播。另據記者計算,該老師7個小時的實際總收入超過了6.7萬元,幾乎是一個普通學校教師一年的收入。
【深入解讀】
按照現行教育法規,明確禁止中小學在職教師從事有償家教,雖然“線上輔導”是新生事物沒被列入其中,但教師在線上教育網絡平臺注冊并有償授課,應該屬于 “在校外社會力量辦學機構兼職從事學科類教學、文化補習并從中獲取報酬”一類,所以被教育部門禁止,乃依法有據。
實際上,在線輔導課程的單價都很低,教師的高收入是來自于互聯網帶來的“聚沙成塔”效應,是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強大力量,把大多數人不多的付出,匯聚成少數人的巨額收入。一言以蔽之,教師加入在線輔導獲得高收入是互聯網+教育的產物。
【對策措施】
“網紅老師”當疏堵結合,對于教師上網授課,教育主管部門應在充分調研、多方聽證、尊重民意的基礎上明晰規則,在職老師能否在線開課,其范圍、時間的界限在哪兒、老師線下講課的質量下降有何處罰,線上講課如何線上監管等等,都需一一化解,以理服人,讓更多人分享到更優質的教學資源,讓學生、老師在科學規范之內多方得惠,而不必倉促慌亂地一禁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