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正處于城鎮化進程快速發展時期,城鎮化建設進程中為釋放內需巨大潛力、促進經濟發展做出突出貢獻。與此同時,一些問題也應運而生:城市規模的“兩極分化”趨向嚴重;農民工社會融合程度低等。這些問題顯然不符合十八屆三中全會所提出的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這一明確要求。因此,強化行政引導,堅持以人為核心,切實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刻不容緩。
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需要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城鎮化的戰略思想是協調農村與城市、農業與工業之間的關系,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可實際呈現的是城鎮化加快發展,農村步伐難以跟上。因此,一方面推進產業布局一體化,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提升農業對城鄉發展一體化的支撐能力,促進城鄉各個產業互動發展;另一方面,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擴大農村土地有償使用范圍,探索土地盤活之策。并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不斷推進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的建立。
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需要創新人口管理。城鎮化過程中,當前,由于配套制度不完善,出現人口過多的向大中城市集中,“城市病”凸顯。因此,要進一步推動戶籍制度改革,實行不同規模城市差別化落戶政策,消除城市“兩極分化”。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功能互補、協同發展。
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需要穩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城務工人員在子女教育、社會保險、就業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方面受到限制,同時,農村老年人的醫療保障、社會保險制度不完善,農村養老壓力大。為此,首先,借鑒Z市促進農民工市民化的先進經驗,實施流動人員積分管理制度,建立平等共享的社會保險制度,實現教育資源共享,提高外來人員的城市歸屬感。其次,加大基礎公共服務建設,不斷健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建立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真正實現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的大好局面。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的重要依托。必須堅持以人為核心,從“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方面下功夫、從“創新人口管理”方面做文章、從“穩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方面出實招,就一定能夠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健康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