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發展問題解決的好壞,將直接決定著我國能否順利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目前,我國人口老齡化逐漸凸顯,伴隨老齡化到來而出現的種種難題對我國各項事業的發展提出了嚴峻的考驗。因此,政府應充分發揮自身職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問題,全面保障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老齡化的不斷加速和對人口的嚴格控制持續拉大老年人和青壯年的人口占比,導致了勞動力注入不足,供應緊張,從而推高了勞動力價格和資金價格,進而延緩了經濟的增長,也加大了通貨膨脹的壓力。同時,老齡化的加速,加劇了就業、醫療以及養老等公共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壓力,尤其是在當今中國社會公共服務基礎較弱,社會保障不完善不健全的總體形勢下,這種壓力所帶來的挑戰是前所未有的,影響也是深遠的。因此,為保障中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政府應充分發揮自身職能,積極有效的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經濟社會問題。
首先,政府應加強制度建設與改革,加強宏觀調控,確保我國在人口老齡化的嚴峻形勢下經濟依然保持增長。要通過實行合理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防止經濟大幅下跌。在此基礎上,要加大科技投入,推動科技進步,進而提高勞動生產率,促進產業結構由低端產業主導轉向高端產業主導,為未來經濟的增長提供直接動力。要加大土地、戶籍等制度的改革力度,在推進城市化的過程中,促進經濟的快速增長。同時,應適當的建立與我國客觀實際情況相符合的移民準入制度以緩解我國勞動力供應緊張的壓力,為經濟增長注入新的活力。
其次,要以服務型政府理念為指導,充分發揮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人口老齡化的到來,對就業、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和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這種形勢,政府應積極加強就業政策的投入,保證勞動力資源合理配置,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應加快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加快建成廣泛覆蓋城鄉的公共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從根本上保障老年人的醫療衛生條件;應積極完善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積極開辟社保體系新的發展空間,拓寬社保資金的來源渠道,保障社保資金的充足富裕,為全體人民的生活保障提供強有力的后盾。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目前,我國還處在人口老齡化的初級階段,老齡化社會的矛盾并不凸顯,這對于我們解決人口老齡化所產生的種種問題和不良影響而言是一個非常好的機遇。因此,政府應以人為本,積極主動,創新思路,充分發揮自身職能,履行自身責任,為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指路領航。
本文為步知網原創文章,任何公司、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授權許可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步知網",違者本網站將依法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