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是我校教學、科研實力最為雄厚的學院之一。現有天文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凝聚態物理、理論物理、物理電子學、課程與教學論(物理教育方向)和學科教學(物理)5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和物聯網技術、運動控制技術兩個工程碩士招生方向;有《物理學》(教師教育,廣州市特色專業、名牌專業)、《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物聯網工程》4個本科專業。學院現有全日制本科生1100人、研究生34人;有教職工76人(其中外聘院士2人,專任教師48人,實驗人員16人,行政人員10人)。有教授14人(博士生導師3人)、副教授13人,高級實驗師3人;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30人,在讀博士1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人,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廣東省“珠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廣東省“千百十工程”國家級培養對象1人,省級培養對象5人,廣東省本科高校物理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人,廣州市優秀專家3人,廣州市屬高校教學名師1人。
學院在基礎理論及應用領域的研究均取得突出成績。學院現有省級優勢重點學科1個(天文學)、省級特色重點學科1個(凝聚態物理),廣州市重點扶持學科2個(凝聚態物理和天體物理)。現有重點實驗室2個:廣東省基礎物理實驗示范中心和廣東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廣州市重點培育實驗室(天文觀測與技術)。天體物理團隊被評為廣東省“千百十工程”先進團隊。近年來承擔了國家杰出青年基金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2項、國家“攀登計劃”、“973計劃”及“863計劃”各一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項、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4項、廣東省“千百十工程項目”等省部級科研項目18項,市廳級科研項目近30項、橫向科研項目6項,榮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等13項,獲發明專利15項,教師在國內外重要刊物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600余篇,2010年以來250余篇被SCI收錄,被他人引證700多次。
學院2004年成立以來,依托學院的廣州大學電子設計創新實踐基地和物理基地,積極組織學生參加了廣東省大學生物理實驗設計大賽、全國和廣東省“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制作大賽、全國以及廣東省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及廣東省物理師范技能創新大賽等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獲國家級一等獎8項,二等獎12項,三等獎17項;省級特等獎1項,一等獎24項,二等獎35項,三等獎52項。
■物理學專業(教師教育)
學制學位:基本修業年限為四年,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掌握物理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實驗技能,能夠在中等學校從事物理和天文教學及教學研究的教師,從事實驗室管理與維護的教學輔助人員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原子物理學、理論物理、固體物理、天體物理學、天文技術與方法、宇宙學導論、電子線路、電工學、計算機輔助教學、C語言程序設計、微機原理、教育理論、教學實踐、近代物理實驗等。
專業發展方向:物理教育、天文教育
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后主要在廣州及珠三角地區從事教育工作,或進入其它相關部門或企事業單位從事相關研發等工作,也可以考研進一步深造。
■物聯網工程專業
學制學位:基本修業年限為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專業介紹:物聯網技術是當前全球研究的熱點,被許多國家提到了國家級戰略的高度,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世界信息產業的第三次浪潮。物聯網就是通過各種信息傳感設備及全球定位系統,按約定的通信協議,將物與物、人與物連接起來,通過各種接入網,互聯網進行信息交換,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信息網絡。物聯網技術是“感知、傳輸、應用”三項技術的結合,是一種全新的信息獲取和處理技術。其主要支撐是:通信技術、網絡技術、電子技術、傳感技術、信息處理技術等。物聯網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需要大批高級專業技術人才,這是物聯網工程專業主要的就業方向。
主干學科: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專業主要發展方向:移動互聯網技術方向、智能家居技術方向、智能交通技術方向、智能電網技術方向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
學制學位:基本修業年限為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專業介紹: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作為信息技術領域中的主干專業,主要研究信息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與信息應用等方面的理論、技術和工程實現問題。本專業培養具有較高文化修養、敬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掌握堅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受到電子與信息工程實踐的基本訓練,具備設計、開發、應用和集成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基本能力,并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知識更新能力和適應能力的能從事電子信息系統和電子設備的研發、維護、運營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干學科: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專業主要發展方向:智能建筑技術方向、電力與信息電子技術方向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學制學位:基本修業年限為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專業介紹:本專業主要研究光學工程、激光技術、光電信息處理、光電子學、光纖通信等方面的理論、技術與工程應用問題,旨在培養當今光電子信息產業相關專業人才。學生經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科學實驗、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應具有較高文化素質修養、敬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具備一定的設計光電器件與設備以及開發與應用光電信息系統的基本技能;具備較強交流能力、自我學習能力、環境適應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主要課程:信號與系統、模擬/數字電路技術、工程光學、激光原理與技術、光電子技術、光信息處理技術、數字信號處理、通信概論、光纖通信、光電檢測與信號處理、光纖傳感技術等。
專業主要發展方向:光電檢測技術方向
就業方向:光電子信息產業是當今國家與廣東省的新興戰略產業之一,珠三角是全球光電子信息產業的重要集中地,社會對光電專業的人才需求越來越大,該專業畢業生具有非常廣闊的就業前景。畢業生具有從事光電檢測技術和信息光電子技術應用的能力,能夠在各類光電子功能器件、設備與系統的生產企業,以及通信運營企業從事研發、應用、管理、維護、運營等工作。
2026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