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高校:
根據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做好2016年度職稱評審工作的通知》(粵人社發〔2016〕86號)及有關政策規定,結合我省高校教師隊伍建設實際,現就做好2016年全省高校教師職稱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做好高校教師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委員會評委庫已入庫評審委員信息更新和新評審委員推薦工作
為進一步充實和完善我省高校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委員會評委庫(簡稱“評委庫”),加強評委庫管理,決定對評委庫評審委員人選進行更新。請各高校于8月31日前完成對評審委員人選信息的錄入、更新、審核和提交工作。
(一)已入庫評審委員信息更新工作
1.各高校登陸“廣東省教師工作網”(網址為:http://gdjs.gdedu.gov.cn),點擊頁面左側“業務工作”欄中的“教師職稱評審”模塊,選擇“評委庫管理”,用管理賬號登陸(賬號和密碼與高校職稱申報管理賬號和密碼相同),直接對本校2016年以前已入庫委員信息進行審核、更新、確認。
(1)重點核對、更新、補充已入庫委員現所在單位、行政職務、從事教學的學科及其專業、證件號碼、聯系方式、近5年參加我省高等學校或高職學校評委會評審工作情況等信息,并在相片欄上傳JPG格式的正面半身免冠電子照片。
(2)已入庫評審委員滿足以下條件之一的,由原工作單位負責在系統“狀態”中選擇“停用”,并勾選原因:
①變更工作單位;
②不再從事高校相關工作;
③已經退休;
④存在違法、違紀、違規行為;
⑤因其他原因不再適合擔任高校職稱評審委員。
2.各校通過系統打印本校《擬停用評審委員信息表》加蓋學校公章后報送省教育廳師資管理處。
(二)新評審委員推薦工作
1.推薦范圍和條件
評審委員推薦人選應具備以下條件:
(1)遵守國家憲法和法律,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政策,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
(2)作風正派,辦事公道,熱心教師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工作,能正確理解、認真執行國家及我省有關職稱改革工作的政策,能嚴格按照我廳有關職稱評審的程序和要求參加評審工作,遵守評審工作紀律。
(3)具有深厚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專業技術工作實踐經驗,有承擔過重大項目(課題)或解決重大疑難專業技術問題的經歷,教研能力強,教育教學經驗豐富,業績顯著,并工作在教學、科研第一線。在高校從事本學科(專業)相關工作10年以上,擔任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或圖書資料系列、實驗技術系列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3年以上的在職在編人員。身體健康。
(4)優先推薦進入國家或省級人才計劃或項目的人選。
(5)未擔任我省其他高評委會委員。
2.推薦程序
符合條件的教師(教研員)自薦,或由所在單位推薦,填寫《入庫委員推薦表》(見附件1,A4紙雙面打印),每位推薦人最多可填報1個一級學科下的2個二級學科。學校對自薦人員或推薦人選進行審核,并登錄“廣東省教育廳綜合職稱評定系統”中“評委庫管理”模塊,按要求錄入被推薦人的完整個人信息,確認無誤后通過網絡提交。同時,通過系統打印本校《入庫委員匯總表》,連同《入庫委員推薦表》加蓋學校公章后報送省教育廳師資管理處。
二、做好2016職稱申報和評審有關工作
(一)受理范圍
1.各高校負責本校滿足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初次專業技術資格考核認定有關條件的教師(含科研、實驗人員)的考核認定工作。
2.省教育廳所設的高校教師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委員會負責沒有設立相應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委員會的高校教師(含科研、實驗人員)中級以上(含中級)專業技術資格和圖書資料副高級以下(含副高級)專業技術資格的申報評審以及博士后出站人員副高級專業技術資格的認定工作。
3.具有職稱評審權的高校,由本校教師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委員會按照有關部門批準的評審范圍負責受理本校教師相應級別職稱的評審工作。學校自主制定不低于省定標準的資格條件和評審標準,并在報省人社廳和省教育廳備案同意后,自主組織開展相應學科的職稱評審工作。今年新審批下放評審權和增設評審學科組的學校,要按照相關規定建立健全教師專業技術資格評委會和評審專家庫,嚴格按照評審范圍、資格條件和評審程序、標準要求開展評審工作,確保評審工作質量和水平。
4.高水平大學建設人事制度改革試點高校和高校職稱制度改革試點高校根據《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高水平大學建設人事制度改革試點方案〉的通知》(粵府辦〔2016〕14號)及省人社廳批復高校試點方案要求,自主確定評審時間和批次。省教育廳所設的高校教師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委員會不再受理試點高校的職稱申報。
(二)受理時間
報省教育廳進行職稱評審的各有關單位,要嚴格按照以下受理時限要求進行申報,逾期不予受理:
1.系統提交時間:9月20日前。
2.紙質材料報送時間:9月26?29日(報送地點另行通知)。
(三)申報評審條件
1.申報人提供的工作經歷(能力)材料、業績成果、論文著作等,都必須與申報評審專業(學科)相符。申報材料的時效均截止于今年的8月31日,其后取得的業績成果、論文等,不作為今年評審的有效材料。
2.普通高等學校和成人高等學校從事教學、所有高校從事科研(含科技開發)工作的教師高、中級專業技術資格條件,執行粵人職〔1999〕28號文件;高等職業院校和成人高等學校中從事職業技術教育的教學工作的教師高、中級專業技術資格條件,執行粵人職〔2000〕38號文件;從事實驗技術工作人員的高、中級專業技術資格條件,執行粵人職〔2000〕28號文件;從事圖書資料專業技術工作人員的高、中級專業技術資格條件,執行粵人職〔2000〕24號文件。
3.學歷、資歷條件根據《關于深化我省職稱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粵人發〔2003〕178號)、《關于調整專業技術資格評審中若干政策規定的通知》(粵人發〔2005〕177號)、《關于明確當前專業技術資格申報評審若干問題的通知》(粵人發〔2007〕197號)、《關于做好2006年度我省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工作的通知》(粵人發〔2006〕122號)執行。在職稱評審工作中,技工院校中級技工班畢業生可與中專學歷人員同等對待,高級工班、預備技師(技師)班畢業生可與大專學歷人員同等對待。博士學位獲得者按粵人發〔2003〕178號文件規定直接申報評審高級專業技術資格的,應具備相應專業高級資格條件規定的相關要求,其專業技術工作經歷(能力)、業績成果、論文著作等必須是獲得博士學位后取得或完成的方為有效。
4.職稱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條件按照《中共中央印發〈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的通知》(中發〔2016〕9號)關于“對職稱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不作統一要求”的意見要求,由各高校結合實際執行。
5.繼續教育條件執行《廣東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條例》和相關政策規定,每年接受繼續教育的時間累計不少于十二天或者七十二學時并取得繼續教育合格證明。申報評審時需提供2013年、2014年、2015年的繼續教育合格證明。
6.突出貢獻人員申報評審按照《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突出貢獻人員專業技術資格評定的暫行辦法》(粵人社發〔2012〕38號)執行。
7.業績成果替代論文數量標準可按照《關于進一步改革科技人員職稱評價的若干意見》(粵人社規〔2015〕4號)有關規定執行。以業績成果替代論文的,需在《申報表》和《推薦表》中論文成果情況相應部分填寫清楚用以替代論文的業績成果以及替代論文數量。申報人提交的論文、科研項目以及獲得的專利、獎勵等業績成果,申報人署名的第一單位必須是申報人所在的工作單位(包括調動者的原工作單位、博士后在站所在單位)。
8.專業技術人員申報兩個系列職稱或轉系列評審,按《關于明確當前專業技術資格申報評審若干問題的通知》(粵人發〔2007〕197號)有關規定執行。其中,屬轉系列評審晉升的,還應按規定先取得現崗位同級別職稱;晉升時,資歷時間可前后累加計算,工作能力、業績成果和論文著作等條件從取得現崗位職稱后起算。專業技術人員轉換崗位后在現崗位工作滿1年以上的,可申報現崗位職稱,不受所屬系列、專業的限制。申報評審時應在申報材料中作出說明,同時把原崗位職稱《評審表》(復印件)作為申報材料附件一并提交評審,業績成果和論文著作等自從事現崗位工作后起算,不得用原崗位業績成果和論文著作申報現崗位職稱。
9.高層次留學回國人員回國后首次申報職稱,根據粵人發〔2004〕223號文件規定可按實際專業技術水平和能力直接申報評審相應檔次的專業技術資格。申報人必須是回國后首次申報,回國后曾申報評審過任何檔次的專業技術資格,無論評審通過與否,均不能再以海外留學回國人員身份申報;申報人提交的業績材料必須是在國外期間取得的,并且這些成果要有較高的水平,其專業技術工作能力、學術水平的業績成果材料的真實性由我國駐外使(領)館出具證明,或由國內三位及以上同行專家進行專業鑒定。
10.申報人提交申報材料時,一并提交與其個人工作經歷相同的連續半年以上的社保憑證或人事主管部門(檔案保管部門)出具的在職證明等相關在職在崗材料。繳交社保的憑證,可由學校統一到相應社保機關開具。
(四)評審收費標準
評審收費標準按照《關于轉發省物價局、省財政廳〈關于調整專業技術資格評審費標準的復函〉的通知》(粵人發〔2007〕35號)執行,即高級評審費每人580元、論著鑒定費每人200元、答辯費每人140元,中級評審費每人450元,初級評審(認定)費每人280元。我廳評委會受理評審的,在正式受理后由我廳評委會日常工作部門開具憑證,學校依據憑證繳付費用。
(五)對若干問題的說明
1.關于申報系列及專業。申報人要按照“在職在崗”要求,申報相應的系列和專業。本科院校專職從事高職類學生教學的教師可申報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系列教師職稱,但必須由學校明確界定并出具相關證明。申報人員要正確選擇相應的評委會,若申報研究、實驗系列的,普通高等學校和高職院校都必須選擇“高等學校教師高(中)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委員會”,申報系列選擇“高等學校教師”。為規范申報專業,申報人員填寫的申報職稱專業應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學科分類與代碼簡表(國家標準GBT13745-2009)》,不得填寫簡稱。申請專業填寫到二級學科,醫學、藝術學、語言學等可填寫到三級學科。申報人不需選擇送審學科評議組,系統會按照申報人申報學科專業自動歸屬對應的學科評議組進行評審(申報學科專業與對應的學科組名單見附件)。
2.關于教師資格問題。申報評審或認定講師、副教授、教授資格的,必須具備高等學校教師資格。教師資格已申請但當年還未獲得批準的申報人員,可先提交申報材料,由學校出具相關證明。如申報人員申請的教師資格在當年各評委會學科組評審前獲得通過(以廣東省教師資格認定工作辦公室查詢結果為準),可作為有效資格對待,否則申報材料不予上會評審。近3年學校引進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和從企業引進的高技能型人才,以及博士畢業當年認定講師,暫未具備高校教師資格的,必須由學校出具相關證明。
3.關于對教師教學工作的考核評價。高校要對申報教學系列教師獲現資格以來的教學能力、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等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并給出明確、具體的評價結果。教師指導學生實驗、實訓、實習、畢業設計(論文),以及指導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技能競賽和社會實踐活動等取得的成果均可作為教師本人的教學業績,教學成果與科研成果等效評價。教學綜合評價意見必須準確、詳細、具體,沒有教學綜合評價意見及評價結果的,視同申報材料不全。
4.關于代表作送審要求。申報人須在提交的論文中,確定兩篇論文(或論著)作為代表作,通過系統申報時,在“送審論文(著)”欄中提交上述代表作的掃描件或電子期刊論文(PDF文件格式)。代表作掃描件要包含所在刊物的封面、目錄、刊號和代表作正文等有關信息。
5.關于輔導員申報職稱問題。根據國家和省有關文件規定,結合我省教師實際,為促進高校專職輔導員隊伍建設和發展,我廳繼續在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組中,對專職輔導員和思想政治理論專業課教師進行分類評審。專職輔導員是指在一線直接從事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員,包括院系學工組長、團總支書記、黨總支副書記等副處級以下從事學生工作的人員。以專職輔導員崗位申報的,必須在《申報表》和《推薦表》“現從事何專業技術工作”欄目中注明。專職輔導員的專業技術工作經歷要突出從事學生管理工作的特點,有落實主要工作職責的具體描述或記錄。
6.關于申報人的評審答辯工作。評委會對申報正高級專業技術資格人員和申報圖書資料副高級專業技術資格人員組織答辯,同時抽取部分申報其它副高級專業技術資格人員進行答辯(具體安排另行通知)。需答辯的申報人無特殊原因不按時參加答辯的,視為自動放棄評審。答辯人員按照規定交納答辯費。
(六)申報方式及步驟
1.省教育廳受理的高、中級職稱評審,采用紙質材料和網絡信息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申報。職稱評定系統登陸方法:
(1)在瀏覽器地址欄輸入:http://gdjs.gdedu.gov.cn,進入“廣東省教師工作網”。
(2)在網頁左側,點擊“教師職稱評審”,進入綜合職稱評定系統。
(3)找到“高校職稱評定”,選擇2016年,點擊進入后,再選擇進入相應版塊。申報人進入“個人職稱申報”版塊,學校進入“學校工作管理”版塊。
(4)具體申報步驟:
①申報人向學校提交紙質申報材料(表格可從我廳網站下載填寫,表格欄目不得增減),經學校初審同意推薦并對申報材料蓋章后,由學校在“職稱評定系統”中為申報人創建賬號。對未通過學校推薦或在學校參加評審認定的申報人,學校不得分配賬號。
②經學校確認推薦的申報人進入“個人職稱申報”版塊(賬號為身份證號,初始密碼為身份證號后6位),按照要求填寫個人基本信息,上傳業績成果、論文著作等佐證材料的掃描版(PDF文件格式,上傳的論文不超過10篇)后,打印“申報人員基本情況信息錄入表”,由本人簽字確認后,放入紙質申報材料袋。
③學校進入“學校工作管理”版塊,審核申報人系統申報信息無誤后,上傳《申報表》和《推薦表》掃描版(PDF格式)。學校審核工作要確保申報人在系統中填寫的信息、上傳系統的論文代表作、業績成果、《申報表》、《推薦表》和佐證材料等掃描文件與紙質申報材料完全一致,并能在系統中完整清晰查看。全部申報人員材料審核完畢并提交后,通過“職稱評定系統”打印本校《申報人員詳細信息表》,連同紙質材料一并報送我廳。
2.非省教育廳受理的職稱評審,按照省人社廳統一安排,使用廣東省專業技術人才網上申報系統(www.gdhrss.gov.cn/zyjsrc/index.jsp)申報評審。
(七)有關工作要求
1.各高校要根據國家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見,加大職稱制度改革的力度,逐步實現教師職稱評審與崗位聘用的結合。各高校無論是自主評審還是向校外推薦,均要結合學校崗位結構及比例的實際,嚴格條件和標準,開展教師職稱評審及推薦工作。
2.我廳對高校教師申報專業技術資格有關表格的填報要求作了相應的備注,申報人要按照有關要求,真實、客觀、準確、完整地填報個人相關內容,并提供有效佐證材料。申報人有一稿多投、剽竊他人成果等情況的材料,一律不得提交。各高校要指定專人對申報人申報材料的真實性、合法性、完整性和時效性進行審核,教師的教學工作由教務部門評價和審核,科研工作由科研部門審核,申報材料綜合情況(特別是申報表和推薦表)由學校人事部門審核。在材料審核和評審中發現并查實有偽造身份、學歷、資歷、業績,剽竊他人成果,不如實填報或提交不真實材料,有意隱瞞事實真相等,視為違反《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或學術不端行為,實行“一票否決”,并按有關規定處理。
3.各高校要按規定及時將申報評審專業技術資格的有關材料和投訴舉報受理部門及電話在單位進行公示。公示時間不少于7個工作日。受理投訴舉報主要由學校人事(職稱)部門負責,對投訴舉報問題應按有關規定進行處理;對投訴舉報問題一時難以核實的,應在《申報表》公示情況欄如實注明,先行報送,并繼續核查清楚,及時將核查結果報送評委會日常工作部門。在評委會評審結束后,要及時將評審通過名單、資格名稱在學校公示。學校不得報送在公示期間經查實存在弄虛作假和其它違規行為的申報材料。
4.各高校必須認真審核申報材料,執行政策文件相關要求,嚴格把關。凡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我廳評委會不予受理:
(1)不符合評審條件;
(2)不符合填寫規范;
(3)不按規定時間、程序報送;
(4)未經或未按規定進行公示;
(5)其它不符合職稱政策規定的。
5.根據省人社廳的通知要求,具有評審權的各高校從今年開始自行核發相關級別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具體事宜另行通知。
6.如需委托其他系統專業評委會評審的,請按有關要求及時將評審材料送我廳師資管理處審核并辦理委托評審手續;特殊專業送省外參評的,需省人社廳同意并辦理委托評審手續。
本通知附件不隨文下發,各單位和個人可在我廳網站(http://www.gdedu.gov.cn)“通知公告”欄下載本通知、申報所需填報的表格及有關說明。聯系人:魏長松,曾志成;聯系電話:020-37628623,37626971。
廣東省教育廳
2016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