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有政協委員表示,現在本科教育缺少職業技能培訓,畢業后什么工種都做不了,還不及新東方職業技能學校的,畢業了就能直接上手工作,我們應該大力發展職業技能教育。這番表述雖然簡短,但一經報道就引發網上熱議。
深度解析
[綜合分析]
事實上,“本科生不如職校生”的尷尬戳中了當下我國教育的痛點。長期以來,高等教育承擔著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任務,國家為此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但近年來,每到畢業季,大學生就業難就成了人們不愿看到卻又不得不面對的景象。而相比之下,生源原本是高等教育“挑剩下的”職業教育,國家投入相對較少,辦學條件總體較差,畢業生反倒供不應求。
可見,“本科生不如技校生”這一觀點是說本科生的實踐能力差,換句話說就是缺乏就業素養,并非“本科生全面不如技校生”。這一觀點指向本科大學專業“應用性不強”的弊端,我們應該理性看待。
本科院校和職業技術院校,都有存在的理由和價值。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定位和對應的就業市場不同。高等教育偏重理論和研究,而職校教育側重應用和操作。社會既需要以系統的理論知識為支撐的專門化人才,也需要能夠腳踏實地在技術上精益求精的工人。對于一國教育體系而言,適當的分工和分層,造就不同層次的人才是合理且必須的制度安排,也正是二者的差異造就了社會文化的多元和職業選擇的日趨多樣。
[參考對策]
因此,教育專家認為:
教育需要實施供給側改革來優化人才結構,化解應用性人才供應不足、層次不高的結構性矛盾,要通過改革院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引導推動人才培養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
同時,化解“本科生不如職校生”的尷尬,必須讓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相互銜接,共同提升。許多發達國家都把培養技術工程師、工藝工程師等列入高職教育范圍,順應產業發展實際需要,拓展本科高職教育、直通研究生教育。兩種教育的“握手”,不僅有助于糾正我國高等教育傳統上“重理論輕應用”的傾向,同時也能改變當前很多職業教育辦學層次較低,難以滿足產業需求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