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代碼:640)
一、考核要求
《生物教育綜合》是為課程與教學論(生物)方向碩士研究生而設置的具有選拔性質的統一入學考試科目。其目的是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考生掌握《生物教育綜合》課程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擇優錄取、確保教育碩士研究生的入學質量,在考試形式和和試卷結構等方面有如下的基本要求: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試卷滿分為30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題型結構
單項選擇題 30小題,每小題3分,共90分
填空題 30空,每空一分,共30分
辨析題 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簡答題 6小題,每小題10分,共60分
分析或論述題 2小題,每小題 30分,共60分
教學設計或應用題 1小題,每小題 30分,共30分
二、考核評價目標
《生物教育綜合》是一種綜合考試,它涵蓋普通生物學、生物技術、生命科學史和生物教學論等學科基礎課程。要求考生系統掌握上述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能夠運用所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斷和解決有關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
1.準確識記普通生物學、生物技術、生命科學史和生物教學論的基本知識,檢測考生對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與理解情況。
2.正確理解生物教學的基本理論知識,考核考生分析與解決生物教育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考核內容
第一部分 基礎生物學
第一章 細胞生物學
第一節 生命的化學基礎
第二節 細胞結構與細胞通訊
第三節 細胞代謝
第四節 細胞的分裂和分化
考試內容
組成細胞的生物大分子
細胞的結構
酶、物質的跨膜運輸、細胞呼吸、光合作用
細胞周期、有絲分裂、減數分裂
考試要求
1.理解生物大分子的種類及結構
2.說明細胞的結構及各結構的功能,區分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
3.闡明酶的種類及特性,比較物質的跨膜運輸
4.說明細胞呼吸與光合作用的過程,比較其過程的異同
5.說明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的過程,比較其過程的異同
考試比例:40分
第二章 動物學
第一節 高等動物的結構與功能
第二節 血液與循環
第三節 氣體交換與呼吸
第四節 內環境
第五節 免疫系統與免疫功能
第六節 體液調節與神經調節
第七節 生殖與胚胎發育
考試內容
生物體的層次結構
血液的結構與功能
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與功能
體溫調節、滲透調節與排泄
非特異性免疫、特異性免疫
脊椎動物的體液調節與神經調節
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
考試要求
1.說明組成生物體的層次結構
2.說明血液的結構與功能,識別人體血液循環圖
3.描述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與功能
4.說出恒溫動物維持穩定體溫的方式
5.舉例說出人體對抗感染的非特異性免疫,比較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與抗體介導的免疫應答
6.簡述單克隆抗體技術
7.識別人體的內分泌系統圖,簡述垂體的內分泌功能
8.簡述神經元的結構與功能,簡述人體神經系統的結構
9.比較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
考試比例:45分
第三章 植物學
第一節 植物的結構與生殖
第二節 植物的營養
第三節 植物的調控系統
考試內容
植物的結構與功能
植物的生長、生殖和發育
植物對營養成分的吸收和運輸
植物激素
植物的生長響應
考試要求
1.簡述植物的各器官及組成器官的組織
2.概述植物生長的過程
3.描述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活周期
4.概述植物對水分及礦物質的吸收與運輸
5.簡述生長素的發現史
6.舉例說出對植物起促進作用和抑制作用的植物激素
7.簡述植物的向性
考試比例:35分
第四章 遺傳與進化
第一節 遺傳的基本規律
第二節 基因的分子生物學
第三節 重組DNA技術及人類基因組計劃
第四節 物種形成與進化
考試內容
遺傳學三大定律
細胞質遺傳
遺傳物質的發現
中心法則
基因突變
基因工程
物種形成的方式
現代進化理論
考試要求
1.簡述遺傳學三大定律
2.根據子代(親代)的基因型推算親代(子代)的基因型
3.簡述細胞質遺傳
4.簡述遺傳物質的發現史
5.簡述DNA復制的特點
6.說明中心法則的內涵
7.概述基因突變的三種類型
8.簡述PCR的過程
9.概述基因工程主要的工具酶及其作用
10.簡述重組DNA的基本步驟
11.簡述人類基因組計劃的主要內容
12.簡述物種形成的方式
13.說明現代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概述生物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
考試比例:40分
第二部分 生物教學論
第一章 中學生物課程及課程改革
第一節 中學生物學課程的性質、價值和地位
第二節 中學生物學課程標準、課程目標及課程內容
第三節 生物課程改革的背景、目標
第四節 生物新課程的理念
考試內容
中學生物學課程的性質、價值和地位
中學生物學課程標準、課程目標及課程內容
本次生物課程改革的背景
生物課程改革的目標
初高中生物課程標準的理念及目標
考試要求
1.理解中學生物學課程的性質、價值和地位
2.敘述生物課程標準的主要內容、結構和課程內容的選定原則,了解中學生物課程的總目標及具體目標,
3.說明教科書的作用
4.了解生物新課改的背景
5.敘述本次課改具體目標體現的六項變化
6.理解本次生物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課程目標,體會生物課程結構的主要變化。
考試比例:10分
第二章 科學的本質與生物學素養
第一節 關于自然科學
第二節 科學素養與生物學素養
考試內容
科學的本質和特征
科學素養和生物科學素養
考試要求
1.敘述科學的本質和特征
2.舉例說明科學的不同維度
3.了解生物課程標準中的生物科學素養
4.能夠描述出一個具有科學素養的人
考試比例:10分
第三章 生物學教育有關的學習和教學理論
第一節 行為主義和認知主義的學習理論
第二節 建構主義理論和科學教育改革
第三節 概念轉變理論
考試內容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認知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
概念轉變理論
考試要求
1.理解“學習”一次的含義。
2.敘述教育心理學上兩大體系的學習理論及其教學上的含義。
3.掌握建構主義理論的知識觀、學習觀和教學觀及其對科學教育改革的影響。
4.能夠簡述概念轉變理論的條件及為概念而教的教學原則。
考試比例:15分
第四章 教學基本技能及教學策略
第一節 教學基本技能
第二節 教學策略
考試內容
教學基本技能:導入技能、教學語言技能、提問技能、講解技能、變化技能、強化技能、演示技能、板書技能、結束技能、課堂組織技能
教學策略:概念圖策略、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探究學習的教學策略、科學—技術—社會(STS)教育
考試要求
1.了解幾種基本教學技能的目的
2.解釋幾種基本教學技能的應用原則和要點
3.理解概念圖在教學中的意義及其在改進生物教學方面的作用
4.了解合作學習的基本要素及這些要素的含義
5.能夠簡述探究教學的基本特征和探究活動的基本形式
6.了解STS的定義、特性及STS教育和傳統教學的不同點
考試比例:35分
第五章 直觀教學、直觀教具及現代教育技術的利用
第一節 生物課的直觀教學和常用直觀教具
第二節 簡易生物教具的制作
第三節 計算機、互聯網及其相關技術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考試內容
直觀教學
直觀教具
現代教育技術
考試要求
1.了解直觀教學的優勢
2.根據各種直觀教具的特點舉例說明它們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3.了解簡易生物教具應具備的特點
4.了解計算機和其他現代教育技術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和方式
5.舉例說出計算機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如備課、成績評估、管理等
考試比例:10分
第六章 中學生物學實驗
第一節 中學生物學實驗的作用及類型
第二節 生物實驗教學的準備
第三節 實驗教學
第四節 演示實驗教學
考試內容
生物實驗在中學生物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生物學實驗的類型、實驗教學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生物實驗教學的準備
學生實驗的主要特點、類型及教學
實驗課教學的主要環節
演示實驗的概念、作用、類型、教學要求及演示實驗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考試要求
1.舉例說明生物學實驗的作用和類型
2.了解實驗教學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3.簡述如何做好生物實驗教學的準備
4.了解學生實驗的主要特點及類型
5.了解編制學年實驗教學計劃的依據和方法
6.了解演示實驗的概念、作用、類型
7.掌握演示實驗教學的各個環節,了解獲得新知識的演示實驗的教學特點
考試比例:10分
第七章 生物學教師的備課
第一節 備課的意義和依據
第二節 備課的內容及程序
第三節 教案的編寫
考試內容
備課的意義、依據、內容及程序
教學目標的表述
書寫教案的要求
考試要求
1.了解備課的意義和依據
2.掌握了解學生的四條途徑
3.了解教學目標的四要素,并能制定符合要求的教學目標
4.掌握書寫教案的要求
考試比例:30分
第八章 生物教育評價
第一節 生物教育評價概述
第二節 教師自編成就測驗:命題
第三節 教師自編成就測驗:閱卷和評價結果的統計分析
第四節 實作評價
考試內容
教學評價的目的、種類、基本原則
試題與檢測的審查、分析
試卷的評閱、試題分析、試卷分析
實作評價的概念、類型、實施步驟及方法
考試要求
1.了解教學評價的目的
2.簡述四種教學評價的含義及相應的評價類型
3.區分效標參照評價和常模參照評價的主要不同點
4.了解評閱主觀性題和客觀性題應注意的原則
5.了解試題分析的步驟及試卷綜合分析的內容
6.了解實作評價的概念類型、步驟和方法
考試比例:10分
第九章 中學生物學教師的教育研究及專業素養的發展
第一節 中學生物學教師怎樣深入教育科研領域
第二節 教育科學研究的方法
第三節 教育科學研究的一般步驟
第四節 中學生物學教師專業素養的發展
考試內容
中學生物學教師怎樣深入教育科研領域
調查法
實驗法
教育科學研究的一般步驟
中學生物學教師專業素養的發展
考試要求
1.理解中學生物學教師怎樣深入教育科研領域
2.了解調查法的特點、種類、實施
3.了解實驗法的應用范圍、類型、基本要求、優點、不足、基本步驟
4.了解當代生物教師角色的轉變
5.了解教師專業素養的發展對教師要求
考試比例:10分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北京師范大出版社,201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肖川.《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4.汪忠,劉恩山. 《高中生物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5.劉恩山.《中學生物學教學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汪忠.《生物新課程教學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吳相鈺.《陳閱增普通生物學(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8.劉凌云,鄭光美 《普通動物學(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
版權所有:易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