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與環境學院是陜西科技大學最有特色的院系之一。
學院起源于1958年建校時的皮革工程專業,1984年成立皮革工程系,2001年更名為皮革工程學院。2004年1月,根據行業發展需求,結合學院長期從事動物生物質及動物蛋白的研究實際,以及對天然纖維、合成纖維等資源進行綜合利用的特色,學院更名為資源與環境學院。目前,學院已經發展為以輕化工程(皮革)專業為主、涵蓋與之關聯的服裝設計與工程、染整工程、環境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等專業、方向的綜合性學院,全方位服務皮革行業,輻射紡織、服裝等行業。
學院獲批國家級第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國家級教學團隊、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
學院擁有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省級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4個專業實驗室及1個分析測試中心。總面積6800平方米,教學科研設備總價值3100萬元。
學院在上世紀80年代曾先后獲全國科學大會獎2項、國家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近五年,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承擔國家“863”計劃項目、“973”計劃項目、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及省部級研究項目81項,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科研獎32項,共發表論文700余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錄200多篇,出版學術專著及教材近20部,獲得發明專利100多項。
現有專任教師58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15人,占教師總數的55.1%,博士、博士在讀等占教師總數的67.2%。
目前,學科領域擁有輕工技術與工程博士后流動站,1個博士學位一級授權學科,2個博士學位二級授予學科,3個碩士學位一級授予學科。其中,皮革化學與工程學科為國家級重點學科培育學科。學院已形成從本科到博士完整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現有在校本科生1300余人、工學碩士研究生近200人、博士生20余人。
輕化工程(皮革)
本專業設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陜西省名牌專業,屬省重點學科,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也是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本專業是以研究天然動物蛋白材料加工技術為主要任務的一門應用型、多學科專業,主要培養從事皮革工業的工藝設計、生產控制、新產品開發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畢業生可在皮革及相關行業從事生產技術、經營管理、市場貿易、技術監督等方面的工作。
服裝設計與工程
本專業創辦于1985年,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是國內首家以革制品設計為主的省級特色專業,擁有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和省級精品課程構建的課程群、省級教學名師領銜的教學團隊、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等優質教學資源,已列入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本專業是以研究鞋靴設計與工程技術為主要任務的一個多領域交叉、多學科支撐、綜合性較強的專業,主要培養從事新產品開發、生產管理、質量監控等方面的專業人才。
環境工程
本專業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主要培養具有水、氣、固體廢棄物、物理性污染等污染防治技術以及環境監測、環境質量評價和環境規劃與管理等方面的知識,掌握環境工程專業基礎理論和工程設計方法,能在規劃部門、環保部門、設計單位、工礦企業、科研單位等從事環境污染控制工作的規劃、設計、研究開發和運行管理的環境工程學科高級應用型技術人才。
輕化工程(染整)
本專業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是以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為主要研究對象,以國際市場為導向,為市場提供高品質、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紡織用、產業用以及裝飾用紡織品的關鍵學科專業。
本專業主要培養具備紡織品染整加工的基礎理論、工藝原理以及工程技術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畢業生可在紡織品相關行業從事生產技術、經營管理、產品開發、市場營銷、質量監測、產品檢驗及教育教學等領域的工作。
非織造材料與工程
本專業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非織造材料是通過非織造技術將各種新型纖維、功能纖維和特種纖維加工成具有特定性能的非織造織物材料,廣泛應用于航天、軍事、工業等諸多領域,被譽為新型材料工業中的“明珠”。
本專業是國內唯一以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專業為基礎,以合成革工程專業方向為主體,為合成革行業培養高級專業技術人才的特色專業,畢業生能夠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市場貿易等方面的工作。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