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科技學院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院前身是1951年建立的原重慶鋼鐵工業學校礦冶系,1985年學校升格為專科,礦冶系更名為重慶鋼鐵高等專科學校冶金系。2004年合校升格為本科,更名為重慶科技學院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院。
歷經六十年的辦學,學院現設有冶金工程系、材料工程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等三個系,開設有冶金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金屬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4個本科專業,有冶金技術、材料成型與控制技術2個專科專業,冶金工程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學院始終堅持“著力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已培養大、中專畢業生13000余人(其中留學生9人),現有在校學生2500余人。2010年起,與北京科技大學聯合培養冶金工程、材料工程專業工程碩士研究生。學院現有教職工87人,專任教師78人。教師中教授(正高職稱)11人,副教授(副高職稱)28人,高級職稱教師占50%,兼職教授5人。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教師80人,其中博士16人,在讀博士14人。教師中有海外經歷教師9人,重慶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師7人。學院有市級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市級精品課程2門,市級教學團隊2個。編寫出版各類規劃教材13部,出版專著1部。學院擁有設備先進,配套齊全的專業實驗室及實訓基地,占地面積達4300m2,設備總值2400余萬元。學院自主開發并建成了國內獨有的“冶金技術與裝備綜合實踐教學平臺”,先后共建了“冶金與材料工程實驗實訓基地”和“冶金與材料工程研究所”、“航空航天功能材料與元件研究中心”、“國家鋼鐵冶煉裝備系統集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冶金實驗室”、“生物材料與活細胞影像技術研究所”。其中,航空航天功能材料與元件研究中心是獲得《航天產品合格證書》的定點研發基地,已為“神舟”系列飛船、“嫦娥一號”探月飛船的運載火箭提供性能可靠的磁性功能元件;國家鋼鐵冶煉裝備系統集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冶金實驗室為國內為數不多的擁有完整冶煉裝備技術研究平臺;生物材料與活細胞影像技術研究所填補了國內相關研究領域的空白。
學院涵蓋冶金、材料兩大學科專業領域,其中鋼鐵冶金、材料學是學校重點建設學科。近年來,學院承擔省部級項目30余項,年均科研經費400余萬元;獲國家發明專利5項,省部級科技獎勵7項;獲重慶市教學成果獎2項;2004~2010年學生科技創新連續7年獲“挑戰杯”全國競賽獎勵;發表論文300余篇,其中SCI、EI收錄50余篇。學院高度重視產學研合作,長期與重鋼集團、中冶賽迪公司、攀長鋼集團、四川德勝集團、四川金廣集團、信陽鋼鐵公司、鄂鋼公司等具有冶金行業背景的大中型企業開展產學研及人才培養合作。多年來,學院秉承“厚德、博學、勵志、篤行”的重科校訓,不斷發揚“創業、創新、創優”的重科精神,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眾多人才,深得行業和社會的好評。在學校第二戰略發展期的大背景下,學院審時度勢,因勢利導,從實際出發,不斷完善專業設置,豐富辦學層次,突出特色,強化背景,努力提升辦學水平,正向著打造特色型高水平學院的目標不懈努力!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