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業分析
(一)專業簡介
軟件工程專業是2002年國家教育部新增專業,隨著計算機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大及中國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軟件工程專業已成為一個新的熱門專業。軟件工程專業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為基礎,強調軟件開發的工程性,使學生在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方面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熟練掌握從事軟件需求分析、軟件設計、軟件測試、軟件維護和軟件項目管理等工作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突出對學生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培養能夠從事軟件開發、測試、維護和軟件項目管理的高級專門人才。
(二)主要培養目標
根據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面向工業界、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培養具有工程科學技術知識以及一定的人文和社會科學知識,掌握扎實的電子技術和信息系統的工程基礎知識和本專業的基本理論知識,擁有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操作技能,了解本專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掌握選用適當的理論和實踐方法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具有產品和工程項目設計與管理經驗,具備良好的溝通與交流能力,具有職業道德和責任心、工程素養和工程創新能力,能從事計算機軟件系統和產品的研究、設計、制造、應用和開發的應用型技術人才。
二、就業方向
畢業生主要在各大軟件公司、企事業單位、高等院校、各大研究所、國防等重要部分從事軟件設計、開發、應用與研究。
三、就業前景
計算機軟件的發展日新月異,需要用計算機軟件實現的任務越來越多。本專業主要系統學習軟件開發方法與技術以及軟件開發管理,學生畢業后能在使用計算機軟硬件、計算機網絡、計算機應用的政府部門和從事計算機相關開發研究的企事業單位及科研教學等單位從事計算機系統開發,軟件開發與管理,以及計算機網絡應用、管理與維護等工作。
四、課程設置
高級語言程序設計、數字邏輯、離散數學、數據結構、匯編語言程序設計、操作系統、編譯原理、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計算機組成原理、微型計算機技術、軟件工程、數據庫原理等、軟件建模原理與建模語言、可視化程序設計。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課程實驗、計算機基礎訓練、課程設計、軟件工程實訓、生產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實踐性教學環節一般不少于30周。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五、近三年考研與就業情況:尚無畢業生。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