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賢網網校上線了!
網校開發及擁有的課件范圍涉及公務員、財會類、外語類、外貿類、學歷類、
職業資格類、計算機類、建筑工程類、等9大類考試的在線網絡培訓輔導。
文化傳播學院簡介
2009年,學校文化傳播系更名為文化傳播學院,并經教育部批準增設戲劇影視文學本科專業。作為文化傳播學院實訓基地的中國職工音像出版和中國職工電化教育中心擁有全高清設備的350平米演播廳以及諸多先進的影視制作前后期設備,為本院學生教學實訓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該院現有漢語言文學、新聞學、戲劇影視文學三個本科專業。
多年來,文化傳播學院教師在教學、科研工作中取得了很大成績。2007年文化傳播實驗教學中心獲“北京市高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稱號,2008年教學團隊獲“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稱號,2012年教學成果《復合型文化傳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創建與實踐》榮獲第七屆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截止2013年,學院教師共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項目9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8項,北京市教改項目1項,全總重點課題3項。
文化傳播學院共有39名專職教師。獲得博士學位者29人,獲得碩士學位者10人;兼職教師13名。這些教師學養深厚,具備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其專業背景涵蓋文學、語言學、新聞學、傳播學、藝術學等多個學科。
文化傳播學院與中央教育電視臺、全總宣教部、國際部、《工人日報》、中國工人出版社,以及許多大型企業集團的文化、宣傳和教育部門,建立了廣泛的學術交流與教學實踐的聯系,為建立產、學、研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本科藝術類招生專業
專業名稱:戲劇影視文學
學 制:四年
培養層次:本科
授予學位:藝術學學士
人才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基礎知識與基本理論,具備戲劇、影視、新媒體影像產品的劇本創作及初步的編導、制作能力的復合性應用型人才。
專業特色與專業綜合改革
專業特色
1、以培養契合當下戲劇影視產業尤其是網絡視頻行業需要的“寬通型”應用人才為核心理念,重視實踐教學及學生實操技能的訓練。以“寬口徑、厚基礎、多技能”為基本要求,將編劇的文學素養、劇本創作能力與編導的實踐技能有機結合,培養既能勝任戲劇、影視、新媒體影像產品的劇本創作、文案策劃工作,又具備初步的編導和制作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2、立足學校特色,加強對勞動及勞工領域的戲劇影視作品的創作與研究,使學生在全面接受專業教育的基礎上,兼及勞動文化與職工文化的特色,關注廣大職工命運、情感和生活,創作出優良的藝術作品,形成自己的獨特性。
3、借助文化傳播學院漢語言文學、新聞學兩個專業及文化傳播實驗教學中心的師資力量、課程資源和教學條件,互相滲透、互為支撐,努力實踐跨學科、復合性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育理念。
專業綜合改革
在專業教學改革與研究方面,本專業先后有《實踐型戲劇影視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戲劇影視文學專業閱讀書目建設》、《以項目機制推動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戲劇影視文學專業課程體系外的實踐教學一體化設計方案》等六個項目獲得學校教學改革項目立項(其中有兩項為校級重點項目),以本專業教師為項目研究核心成員的教學成果“《復合型文化傳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創建與實踐》”榮獲第七屆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由本專業教師主持的項目“《動畫影視內容產業研究與高校相關專業人才培養的新路徑和新方法》”榮獲中國勞動關系學院第二屆教育教學成果獎三等獎。
師資隊伍
該專業現有專職教師14人,以中青年教師為主,教師們分別畢業于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傳媒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央音樂學院、白俄羅斯音樂學院、首都師范大學等知名學府,專業涵蓋文學、戲劇戲曲學、電影學、新聞學、傳播學、廣播電視藝術學、音樂學及文化產業研究等多個學科。其中,骨干教師均為高級職稱或博士學位獲得者,多位教師有中央電視臺、鳳凰衛視以及國家級報刊、出版社、影視公司、網絡媒體等單位的實際工作經驗。以該專業教師為核心成員的“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文化傳播創新人才培養團隊”系“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 。
專業帶頭人
王江松:文傳學院副院長兼勞動哲學與勞動文化研究所所長,教授。中華美學學會、外國哲學史學會、全國價值學會、勞動社會專業委員會會員、理事。先后就讀于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獲外國哲學博士學位。在《哲學研究》等重要刊物發表論文60余篇,其中35篇被《人大復印資料》、《高校文摘》、《新華文摘》轉載或索引,21篇被CSSCI收錄。出版《悲劇人性與悲劇人生》、《郭象個體主義哲學的現代闡釋》、《悲劇哲學的誕生》、《人性與個性》、《尋找自己與成為自己》、《個人自由與社會責任》、《西方社會結構及其歷史走向》等9部著作。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1項、全總重點課題2項、學校重點課題1項和一般課題3項。獲三屆學校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2008-2010年度“科研十佳教師” 。
王翠艷:文化傳播學院戲劇影視文學專業主任、副教授。北京師范大學文學博士、藝術學博士后。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會員、中國高教學會影視教育專業委員會委員,主要講授藝術概論、影視概論、中外戲劇史、中國現當代文學等課程。研究方向為性別視角下的中國現當代文學及戲劇影視文化。曾獨立出版專著《女子高等教育與中國現代女性文學的發生》、參與撰寫《中國實驗戲劇》、《中國藝術傳統研究》、《中國現代文學史》、《張迷世界》等圖書多部,編著有《沈從文評說八十年》、《名家圖說紅樓夢人物》等圖書六部,在《文學評論》、《北京師范大學學報》、《北京社會科學》、《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中國戲劇》、《戲劇文學》、《電影文學》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十余篇,另有劇評、書評多篇散見于各類報刊。2005年以來,先后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一項、北京市社科規劃重點項目子課題兩項,院級科研項目、重點教改項目和一般教改項目各兩項,參與北京市社科規劃項目兩項。曾獲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教學十佳、2008-2010年度科研考核優秀、優秀科研成果評獎論文二等獎、三等獎各一次,專著三等獎一次。
韓婷婷:文化傳播學院戲劇影視文學副教授。北京師范大學文學博士、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博士后。中國高校影視學會會員、中國廣播電視學研究會會員、北京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主要講授戲劇概論、中國電影史、類型片策劃、美學等課程。研究方向為中國當代電影發展、類型電影。出版專著《中國主流商業電影的史學溯源》,參與撰寫《求異與趨同——中國影視文化主體性追求與現代性建構》、《淺述我國電影的市場化改革與創作批評》、《創意產業譯叢》、《中國古代文藝心理學》等圖書,參編教材三部。在《現代傳播》、《中州學刊》、《電影文學》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十余篇,其中兩篇論文獲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學會獎。2009年以來,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藝術學青年基金項目、院級科研項目各一項,參與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一項,國家廣電總局重點課題三項,院級一般教改項目兩項。
課程設置
課程體系 | 學分數 | 學分比例 | |
公共課 | 通識基礎課 | 40 | 25.80% |
通識選修課 | 14 | 9% | |
專業課 | 學科專業基礎課 | 10 | 6.50% |
專業課 | 18.5 | 11.90% | |
專業實驗實踐課 | 24 | 15.50% | |
專業選修課 | 27 | 17.40% | |
綜合實踐教學 | 21.5 | 13.90% | |
合計 | 155 | 100% |
核心課程:藝術概論、中國古典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戲劇概論、影視概論、中外戲劇史、中外電影史、影視作品賞析、戲劇作品鑒賞與批評、視聽語言、影視聲音、戲劇劇本寫作、影視劇本寫作、表演導演藝術基礎、攝影與攝像、非線性編輯、影視配樂、制片管理、電視節目策劃與制作、劇情片創作、紀錄片創作。
就業領域及就業前景
學生就業前景廣闊,可在各級各類工會、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的文化宣傳部門,電影廠、電視臺、影視公司、網站及其他文化傳播機構,從事戲劇、影視及新媒體影像產品的劇本創作、創意策劃、編導、制作等工作,亦可從事相關學科領域的教學研究工作。2014年7月該專業首屆學生畢業,學生廣泛就業于北京及全國二三線城市的電視臺、影視公司、網站以及報紙媒體,亦有多名學生考取北京市公務員或村官;繼續深造方面,有多名學生被中國藝術研究院、英國倫敦大學、利茲大學、法國卡昂大學、澳門大學、西南大學等國內外知名大學錄取攻讀碩士學位。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