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網校:>>>點擊進入<<<
考試書庫:>>>點擊進入<<<
網校以及考試書庫開發及擁有課件范圍涉及公務員/財會類/學歷類/建筑工程類
等9大類考試的在線網絡培訓輔導和全新引進高清3D電子書考試用書。
Q1: 本專業的學習(研究)對象是什么?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以內燃機及其驅動系統為主的熱力發動機方向)的基礎理論,學習各種能量轉換及有效利用、計算機控制等的理論與技術,受到現代動力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同時具備進行動力機械與熱工設備設計、優化運行、研究創新的基本能力。
內燃機(柴油機、汽油機等)使用量大,范圍廣,熱效率高,是目前熱效率最高的移動動力機械之一,也是汽車等的心臟。由于內燃機的大量使用,促進了社會的進步,使人們享受到了現代文明。內燃機是我國重要基礎產業,產業鏈長、關聯度高,就業面廣,消費拉動大。內燃機是交通運輸、工程機械、農業機械以及國防裝備等的主導動力。我國已成為世界內燃機制造大國。內燃機產品的廣泛應用和制造產業的持續發展,對保障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健康運行至關重要。近年來,由于能源與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內燃機發展面臨節能、減排的巨大挑戰。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非常重視內燃機產業的發展,所以動力機械及自動化專業人才是內燃機產業發展的重要保障。
Q2:本專業主要有哪些核心、特色課程?
本專業主要包括高等數學、工程力學、機械制圖、機械設計與原理、電工電子學、自動控制基礎、微機原理與計算機應用、工程熱力學、流體力學、內燃機學、內燃機設計、能源與動力工程測試技術、內燃機電子控制、內燃機排放控制、內燃機CAE等。能源與動力工程導論、內燃機節能技術及應用(雙語)、內燃機排放控制(英語)、內燃機檢驗與質量控制、內燃機代用燃料(網絡課程)等為特色課程。
Q3:本專業的辦學水平如何?
1960年建校時由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成建制轉入并組建成立新的內燃機專業。為機械工業部重點學科,1983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是國內最早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學科點之一,本專業設有博士后流動站?,F為“江蘇省品牌專業”,是全國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教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為江蘇省重點學科,是江蘇省高校優勢學科重點建設的重要方向之一。本專業與德國、美國、日本等國的高等院校、研究單位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設有“江蘇省動力機械清潔能源與應用重點實驗室”、“江蘇省生物柴油動力機械應用與工程中心”、“江蘇省中小功率內燃機工程研究中心”等教學、科研平臺。實驗室建筑面積3100mm2,擁有內燃機整機實驗臺16臺套及燃油供給、氣流運動、增壓器與葉片機械、噪聲與振動等專門試驗室,配有大容量數據采集分析系統、高速攝影機、激光診斷、聲學測量系統等先進設備。目前有教授9人,副教授12人,博士生導師7人、碩士生導師16人。
Q4: 哪些同學特別適合學習本專業?
由于內燃機是融合機械、電子、控制、材料、力學、化學等多學科知識的一個專業,因此適合的學生應具有扎實的數學、物理、計算機應用等方面的基本功底和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
Q5:本專業的培養目標是什么?
本專業著重培養掌握動力工程專業知識和熟練運用現代技術的高級工程技術、科學研究和管理人才。畢業生將熟練掌握流體、固體與熱力學基礎理論和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知識,具備熟練運用專業軟件、電子控制與測試技術和內燃機設計、外語的能力,具有較高綜合素質和創新意識,能夠承擔能源、動力工程的科學研究、內燃機產品開發、制造、管理等工作。
Q6:本專業學習過程中,有可能會遇到什么困難?
本專業主要基礎課程與機械大類大致相同。本專業課程面廣,涉及機械、電子、生產實習及畢業設計等需鍛煉動手能力的方面。但是對流體力學、工程熱力學、傳熱學等專業基礎課要引起重視。
Q7:社會上對本專業存在認識誤區是什么?
社會上不少人對內燃機的重要程度,對其在工業中的地位認識度不夠深。對傳統內燃機有大、笨、粗的不良印象,而且認為工作環境較惡劣。但隨著汽車進入千家萬戶,現代的內燃機已經成為機電一體化的高科技產品。其中一些零部件的精密程度是其它的一些機械行業難以比擬的,很多機械電子行業的產品都是為內燃機行業而服務的。隨著節能減排工作的深入,對內燃機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Q8:現實中有哪些問題需要通過本專業的人才來解決?
凡是與內燃機有關的產品設計開發、生產制造、試驗檢測、應用研究、技術服務、經營銷售、管理等方面問題,均需要本專業的人才來解決。
Q9:本專業的畢業生,大致工作區域是哪里?
目前我校動力機械及自動化專業方向的的畢業生主要工作區域集中于江、浙、滬等長三角地區。
Q10:本專業的畢業生,就業主要面向哪些行業?
本專業畢業生可在能源、汽車、石油化工、交通、機械等領域的企業、公司、科研院所及政府機關從事動力機械及動力系統等方面的設計、開發、研究、管理等工作,也可在外資企業從事技術、管理工作和商貿活動。
專業咨詢人員:王忠
聯系電話:0511-88797620-2966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