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執業醫師考試將有重大變革:部分院校2015年實行分段考試,國家醫學考試中心此前進行了“醫師資格考試分階段考試”研究,并于4月底在上海召開了有關總結會議。該研究結論建議:醫師資格考試采取兩段式考試模式,分為臨床執業醫師資格第一階段考試和臨床執業醫師資格第二階段考試。其中,第一階段考試安排在醫學生完成臨床見習時進行,成績合格者方可參加第二階段考試;第二階段考試安排在大學畢業后住院醫師培訓滿一年或醫療機構試用滿一年時進行。
從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獲知,上述改革將以五年制本科臨床醫學專業為實證研究對象,開展為期三年的實證研究。首批試點的14所高校分別是: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醫科大學、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上海交大醫學院、同濟大學醫學院、第二軍醫大學、武漢大學醫學院、溫州醫科大學、海南醫學院、汕大學醫學院、寧夏醫科大學、新鄉醫學院、新疆醫科大學和廣西醫科大學。
1.醫學基本知識考試
(1)考試內容
醫學基本知識考試包括基礎醫學、醫學人文、預防醫學和臨床醫學。
基礎醫學包括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生物化學、生理學與病理生理學、醫學微生物學、醫學免疫學、病理學、藥理學。重點考核與人體健康和疾病相關知識的理解與應用。
醫學人文包括醫學心理學、醫學倫理學和衛生法規。重點考核基本知識、重要原則。
預防醫學包括預防醫學基本概念與疾病的三級預防、臨床醫學中的統計方法、臨床流行病學的基本原理與方法、環境因素對健康的影響。重點考核其重要的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在疾病防治中的應用。
臨床醫學包括診斷學和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等專業知識,重點考核癥狀與體征和病因與發病機制、診斷與鑒別診斷、治療原則等。
(2)題量分布
醫學基本知識考試總題量為400 題。其中,基礎醫學占40-45%,醫學人文占5-10%,預防醫學占5-10%,臨床醫學占40-45%.
基礎醫學168題。按學科劃分,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10%,生物化學占12%,生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占17%,醫學微生物學占11%,醫學免疫學占11%,病理學占23%,藥理學占16%.按器官系統劃分,基本知識占30-35%,器官系統占65-70%.
醫學人文32題。其中,醫學心理學占30%,醫學倫理學占35%,衛生法規占35%.
預防醫學32題。其中,預防醫學基本概念與疾病的三級預防占10-15%,臨床醫學中的統計方法占15-20%,臨床流行病學的基本原理與方法占30-35%,環境因素對健康的影響占35-40%.
臨床醫學168題,其中,癥狀與體征占20-25%,各器官系統疾病占75-80%.
在疾病考核中,病因與發病機制占30-35%,臨床表現占15-20%,輔助檢查占5-10%,診斷與鑒別診斷占30-35%,防治原則占15-20%,按器官系統劃分,呼吸系統占8-10%,心血管系統占8-10%,消化系統占16-18%,泌尿系統占7-9%,生殖系統占11-13%,血液系統占3-5%,內分泌系統占5-7%,精神神經系統占8-10%,運動系統占5-7%,兒科占11-13%,傳染疾病占4-6%,其他占6-8%.
醫學基本知識考試分為4個單元,每個單元100題,每題1分。
(3)題型比例
考試內容 | A1題型 | A2題型 | B1題型 |
基礎醫學 | 45-50% | 35-40% | 15-20% |
醫學人文 | 45-50% | 35-40% | 15-20% |
預防醫學 | 35-40% | 55-60% | 3-5% |
臨床醫學 | 20-25% | 70-75% | 3-5% |
總計 | 30-35% | 50-55% | 10-15% |
(4)難度控制
考試平均難度控制在0.7-0.8.
難、中、易試題分別占10%、50%、40%.
(5)認知層次
記憶、理解、應用類試題分別占30%、50%、20%.
(6)考試形式:計算機化考試。(國家醫學考試中心統一組織)
(7)考試長度:每單元考試1.5小時,共6小時。
(8)合格標準:采用專家判斷法(Angoff法)確定。
(9)考試性質:作為臨床綜合考成績記錄入成績大表,成績總分以百分制折算,60分即為合格,總分以4學分計算積點和學積分。
(10)考試時間:具體時間另行通知。
2. 臨床基本技能考試
主要考查病史采集、體格檢查和基本操作技能,同時對溝通交流能力與人文關懷進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