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武漢大學一個研究團隊在11個省40多個村莊駐守400多天調研,發現農村老人自殺現象“已經嚴重到觸目驚心的地步”。調研期間得到最多的是“我們這里就沒有老年人正常死亡的”回答。在中國的自殺率總體是在下降的情況下,他們調研的數據顯示,從1990年開始,中國農村老年人自殺率大幅上升,并一直保持在高位。有的老人悲傷地說,比起親兒子,藥兒子(喝農藥)、繩兒子(上吊)、水兒子(投水)更可靠。
【標準表述】
[原因]
其一,生存。主要涉及糧食供給的困難。
其二,疾病。特別是一些慢性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風濕、中風癱瘓,以及一些癌癥疾病等所導致的身體疼痛。
其三,精神。大部分農村缺失應有的公共活動,農村老人的精神狀況具有荒漠化的傾向。
其四,日常照料。隨著打工大潮的興起,勞動力廣泛外流,農村老人的日常照料缺乏有效的載體,從而加劇了上述三個方面的困難。
總的來說,農村老人自殺,從直接原因上說,無外乎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與家人產生矛盾,失去了生活動力和希望。不是與愛人鬧矛盾,就是子女不孝順。另一種情況是患有疾病,不想拖累家庭。不是患有絕癥,醫治也沒用,就是沒錢治病。然而,放在城鎮化大背景下來看,近十多年來,農村老人自殺率不斷攀高,從深層次層面說,背后的實質性問題是農村老人的養老和醫療保障的真空。
[措施]
農村老人自殺不是個體現象的堆砌,而是時代的悲劇。政府和社會有義務遏制這種悲劇的繼續,必須切實降低農村老人自殺率。
第一,加強制度建設,為老有所養提供制度兜底。例如調查表明,新農保和新農合的有效實施,對于緩解農村老人自殺問題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推動戶籍制度改革,方便農村人融入城市,降低農村人在城市的生活成本,讓廣大農村老人能夠便利地在城市里與子女一起生活,延續家庭養老。
第三,在家庭養老模式難以為繼的情況下,必須加大農村地區的養老投入力度,在農村地區多建養老機構,讓農村老人有場所可以養老。
第四,政府加大對老人的醫療投入,降低農村老人的治病費用,避免老人患病成為一個家庭的拖累。
第五,加強組織建設,為老有所養提供組織保障。當地政府要積極建設農村老年人協會,豐富老人的公共文化生活,實踐表明,這些探索對于緩解當地老人自殺問題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