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案例】
1、2014年中央電視臺推出《新春走基層·家風是什么》系列報道欄目。伴隨著記者的采訪鏡頭,來自各行各業、不同地區的群眾向央視記者紛紛述說、吐槽各自獨特的家風。這個系列報道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了正能量,也加深了人們對美好家風內涵的理解。
2、隨著2013年河南衛視《漢字英雄》和中央電視臺《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節目的熱播,喚起了民眾學習漢語的熱情。
3、2014年中央電視臺《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播出,不僅引爆吃貨文化,更引爆了群眾對于傳統習俗、傳統飲食傳承的討論。用紀錄片的形式記錄下民間習俗及民間飲食是對中華文化的傳承中.公教育版權。
【熱點評析】
漢字是傳統文化,孔孟之道是傳統文化,琴棋書畫是傳統文化,武術中醫也是傳統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之深、之廣讓世人慨嘆。然而有形文化的毀壞令人扼腕,無形文化的消失更讓人心痛。文化需要保留,更需要傳承。文化傳承需要資金、需要人才,更需要載體。文化產業作為文化傳播、文化傳承最主要的主體,需要發揮其優勢作用,因此,必須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傳承傳統文化。
傳承傳統文化需要健全文化產業市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無論是文化資源配置,還是文化產品生產、傳播和消費,都越來越離不開市場,因此建立健全文化產業市場是發展文化產業、傳承傳統文化的基礎。必須建立多層次的文化產業產品及要素市場,一方面要鼓勵非公有制文化企業發展,為其提供資金及政策優惠,健全市場準入及退出機制,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優勝劣汰,促進文化資源在全國范圍內合理流動;另一方面要創新多元化文化產品,將各類傳統文化融入新型文化產業載體,打造既新穎有趣又內涵豐富的文化產品中.公教育版權。
傳承傳統文化需要延長文化產業鏈條。從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到《爸爸去哪兒大電影》,火了五個萌娃,也火了湖南衛視,然而更應該火的是一種產業發展的模式。如果將這樣的發展模式應用到傳統文化的傳承中,那么民眾必將更加熟悉和熱愛傳統文化。因此,文化產業需用延長的產業鏈條,提高盈利的同時傳播文化,傳承傳統文化。傳統文化產業不應僅局限于當前的產品及發展方式,更應多元化、鏈條化發展。
魯迅先生說過:“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優秀傳統文化即民族魂魄,因此只有將優秀的傳統文化發揚起來,傳承起來,中國才會有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