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改革的浪潮,大量的農村勞動力涌入城市務工,促進了城市的發展,保證了城市現代化進程和經濟增長。但是由于許多父母都到城市打工,農民工子弟的受教育難的問題凸顯了出來。
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為教育資源規劃不合理,具體體現在:鄉村教育財政投入不足,使得農村教師待遇不高,難以招到老師,在職教師生活條件差,積極性不高;校舍規劃不當,盲目建校和撤校。除這一主要問題外,還存在戶籍制度的不統一,導致入學門檻高、升學難的問題;監管不力,導致亂收費問題。接受公平的教育,是每個公民應得的義務和權利,不同身份不同出處的學生都應接受平等的教育。為保證進城務工者子女具有一個公平的教育環境,依據問題可以從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行動:
加大鄉村財政教育投入,提高農村老師的福利待遇。加大義務教育經費,完善針對農村老師的福利保障體系,在政策上給予農村老師一定的傾斜,保證其具有能力解決個人問題,完善教師相關的基礎設施,保障其個人生活條件,提高教師積極性,吸引老師投入到鄉村教育事業。
合理規劃校舍,避免教育資源浪費。建設農村寄宿制學校,完善寄宿制學校管理,減少并校帶來的影響;鼓勵本地就讀,充分發揮公辦寄宿學校的接收主渠道作用,合理布局校舍,兼顧希望小學,保證校舍資源分配科學合理,保障留守兒童接受優質教育。
規范教育政策,逐步分離學籍和戶籍。加快建立學籍信息化管理體系和動態遷移機制,避免進城務工者子女入學時需要過多的證明文件,例如暫住證、實際住所居住證明等;確保其在升學考試時能夠公平合理的接受考試。
加強監管,統一制度,杜絕亂收費。修訂收費制度,確保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與當地學生實行統一收費標準,依法保障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加大監管力度,開展專項整治行動,依法規范亂收費亂象。
黨和國家在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平等教育權利問題上已經采取了許多切實可行的措施,也做了大量的實際工作,但不容置疑的是仍然存在著許多實際問題。通過統籌規劃教育資源等措施,保證進城務工人員在為城市建設奉獻的同時,能夠沒有后顧之憂,保障進城務工子女能夠享受到和城市里的孩子相同的教育,推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