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隨著世界人口急劇增長,現有的陸地資源已無法長期滿足人類不斷增長的需求量。于是,全球刮起了一陣“藍色颶風”,各國紛紛把目光投向海洋資源的開發。可以說,誰擁有開發海洋的主動權,誰就掌握世界發展的話語權。而浙江省雖然人多地少、陸地資源貧乏、能源短缺,但憑借其區位的優越和中央政策的支持發展海洋經濟,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已成為必然之勢。【資料1、資料5】
發展海洋經濟,需要“筑巢引鳳強實力”。雖然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省的經濟社會發展一直居全國前列,但傳統工業領域高污染排放的產業比重偏高,高新技術產業所占比重偏低仍舊是浙江省的現狀。為此,要充分利用本省的環境優勢、資本優勢、政策優勢,通過大膽改革、加快對外開放、強化區域合作等手段,推進海洋經濟大發展快發展。同時,要抓住新一輪海洋經濟發展的重大機遇,積極引入民間資本,大力發展海洋新產業,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升級,切實提高海洋經濟發展的總體質量和水平。【資料5、資料8】
發展海洋經濟,需要“博采眾長取精華”。海洋開發的競爭,關鍵在于人才與科技的競爭,但浙江省甚至是全國在海洋開發中人才培養與科技仍然是短板。為此,可以借鑒美國、德國、澳大利亞及日本等國家經驗,鼓勵高等院校設立針對性的海洋專業,系統全面的培養優秀的海洋人才。同時,加大科技創新研發投入力度,加強與企業和研究機構的合作,加快研發成果的轉化和普及,提高科技進步對于海洋產業的貢獻率和競爭力。此外,總結示范區、新區的成功經驗,擴大示范效應,逐步推廣示范區創新模式,最終實現浙江海洋區域全面發展。【資料4】
發展海洋經濟,需要“文化精神做支撐”。浙江經濟之所以能保持著強勁的發展勢頭,是因為浙江有著“自強不息、堅韌不拔、用于創新、講求實效”的精神文化和浙商塑造的“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創業、特別能創新”的品格作為支撐。因此,要通過電視、網絡、廣播、報紙、雜志等各大媒體進行宣揚浙江的人文精神,讓其扎根在浙江人民的心中。同時,要定期舉行“浙江人文精神傳承”活動,傳承和弘揚浙江的人文精神和浙商塑造的品格,在精神上鼓舞浙江人永不言棄、永不滿足、永不停止,鑄就浙江新時期海洋經濟發展的輝煌。【資料8】
夏寶龍省長在2012年的工作報告中指出:“推進浙江海洋經發展示范區,是我省加快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因此,浙江只有通過增強自身實力用實功、加大對專業人才的培養和科研力度上出實招及在文化精神上求實效,相信浙江人一定能在發展海洋經濟的征程中出新招、闖新路、攀新高,將浙江省建設成海洋強省,在“藍色颶風”中留下壯美的詩篇!【資料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