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屬性
1.專業名稱及專業代碼:560301
2.教育類型及學歷層次:高等職業教育,大專
3.入學要求:普通高中畢業生、中職生(技能高考)
4.學習年限:三年
人才培養指導思想
以“國務院關于加快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為指導,依托電力行業,服務湖北區域經濟建設,機電設備和電力設備的安裝調試、運行維護和檢修崗位的能力培養,遵照機電一體化技術崗位群的職業標準,創新“2+0.5+0.5”“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就業為導向,培養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
人才培養目標
立足機電行業和電力行業,服務電力設備制造、電力設備檢修、機電工程安裝、機電產品銷售等企業,培養適應機電設備的安裝調試、運行維護、檢修等崗位,具有良好職業素養、熟練專業技能的技術技能人才。
人才培養規格
職業面向
本專業畢業生職業主要面向發電廠和機電設備制造企業、工程公司、機電產品銷售公司等,具體從事的就業崗位如下。
1)電廠設備檢修;
2)機電設備維修;
3)機電設備裝調;
4)機電控制系統的設計;
5)機電產品銷售、售后技術服務。
證書要求:畢業時應取得以下幾項之一(或幾項)。
序號 | 職業資格名稱及等級 | 發證單位 |
1 | 計算機應用能力二級 | 湖北省大學生計算機考試 |
2 | 英語應用能力三級 | 湖北省高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中心 |
3 | 可編程控制系統控制設計師四級 | 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發 |
4 | 維修電工四級 | 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發 |
5 | 數控機床裝調維修工四級 | 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發 |
6 | 機修鉗工四級 | 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發 |
人才培養模式
以校內“湖北省機電控制技術實訓基地”和“湖北省機電控制技術優秀教學團隊”以及校外實習基地為平臺,大力實施“2+0.5+0.5”能力遞進、“三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在前四個學期實施2年的文化課程和專業課程教學,培養學生的基礎職業素養和專項職業能力。絕大部分專業課程采用“理實結合”的教學模式,把教學內容分成一個個小任務,強調“學中做”。
在第五學期安排半年的崗前綜合實訓,實施“校企優勢互補、深度合作”的“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強化訓練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和職業技能。校內實訓采取“項目(或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突出“實境”,強調“做中學”,如“機械檢修技術”校內實訓以機加工車間的普通車床為載體進行拆裝、調試和檢修,“生產線安裝與調試”校內實訓以生產線安裝調試實訓裝置為載體開展整線裝調,“數控機床維修”校內實訓以數控加工車間里的數控機床為載體進行拆洗、裝調以及數控技術改造等;校外實習采取受企業邀請參加生產,與企業技術人員充分交流,共同制定實習方案,細化實習管理等措施,切實做到學生、企業和學校三方共贏,如“機械檢修技術”、“生產線安裝與調試”和“數控機床維修”校外實習各安排兩周分別到校外實習基地--3303廠、武漢人天包裝技術有限公司和武漢賽特曼機電技術發展有限公司實施教學。
在第六學期安排半年的頂崗實習,實施“以就業為導向”的“產學結合”教學模式,突出崗位工作的學習,強調“崗中學”,提升學生的實際生產能力。
課程體系及課程說明
課程體系
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組織校企雙方專家研討了本專業就業崗位所需的能力和素質要求,采用從低到高的能力遞進方式課程結構,形成了新的課程體系。
制圖技術,計算機文化基礎,液壓與氣動,電工電子與儀表使用,機械基礎,鉗工實訓,單片機應用技術,檢測技術,低壓電器與PLC應用,機械檢修技術,維修電工實訓,機加工實訓,電機驅動與控制技術,數控機床維修技術,自動線安裝與調試,新能源技術,電焊,生產計劃與控制,CAD拓展,數控系統,專業英語,綜合應用實訓,頂崗實習
畢業要求
學生應獲得課程教學161學分和素質教育40分方能畢業,其中課程教學:公共課程53學分(含任選課8學分),專業課程108學分(含限選課6學分);素質教育40分(含選得分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