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環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了跟上飛速發展的經濟,不顧一切地追趕,導致盲目跟風建設,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等問題產生,影響政府行政效率和社會穩定發展。避免各種社會問題發生的關鍵是要堅持以人為本,農民發家致富、生活幸福才是考量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評語:整體行文的結構不完整。考生首先要明確,申論文章一般是需要圍繞總結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層次展開的,而其中,申論文章首段的基本功能,就在于總結問題,并透過問題表明自身觀點,而分析問題,一般會涉及到分析問題產生發展的原因,以及處理問題的意義,解決問題,需要緊扣各原因,提出相關具體性措施。顯然,考生應在提出論點之后,具體的去就問題展開分析,以為措施的提出提供有效論據支撐。)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結合自身實際。樂安縣政府認真分析自身優勢,發展蘑菇產業,成立產業協會帶領農民進行種植,不驕不躁,農民最后發家致富。一方面,政府在進行經濟建設時要擺正自己的位置,以市場為導向,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制定切實可行的經濟發展方案。另一方面,時刻謹記以人為本,以為農民謀利為宗旨,農民的生活幸福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的才真正達到了。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腳踏實地。離開人民群眾,不聽取農民意見,盲目跟風建設,最后只會越扶越貧,加重農民負擔。“相互攀比政績”、”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舉債修路“等現象頻發,導致集體上訪和刑事案件增多,影響社會和諧安定。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長期性和復雜性不容忽視,以人為本,給予農民話語權,由農民自己決定哪里迫切需要建設,以人為本應該是農民的幸福而不是表面的繁榮。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農民才是主人翁。政府要提供資金支持,還要對農民進行教育引導,農民不能幻想著政府全部包辦,自己坐享其成,農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才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成功。同時,國家財政應該要通過直接補助資金、補助原材料或者“以獎代補”等方式給予鼓勵,要加快建立全社會參與的激勵機制,鼓勵農民參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農民的積極響應、積極參與,這樣才能提高農民能力,改善農民的生活。(評語:就所提措施而言,一者,先也是說了,一定要注意與原因分析的一一對應;二者,要注意去避免掉重復現象,整個行文兩次去涉及到“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等問題”,一方面,確實不利于整體行文的層次性,措施中的應刪除,另一方面,也讓閱卷老師一眼就發現你“詞窮”,也就是對于政策理論的把握不夠牢靠的問題,建議你在接下來的備考過程中,能夠每天抽出一點時間,多去關注一些諸如政府工作報告之類的公文;三者,整體論述的思路不合理,顯然,措施一與措施二,這主要針對的是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意識方面的內容,措施三則主要針對的是一些具體性的措施內容,根據整體的論述思路,措施一與措施二是需要去整合的。)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堅持以人為本,結合自身實際,腳踏實地,樹立農民主人翁意識,農民發家致富、生活幸福,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功。(評語:對于尾段的處理,還是建議考生能夠適當的去補充一些總結性的詞匯,有效去避免“虎頭蛇尾”的行文問題。)
簡評:整體而言,本次作文在整體行文層次的把握上,針對上次作文的一些細節性問題的處理,都有了很大的進步。本文采用了復合型對稱的標題,從結合自身實際、腳踏實地、樹立農民主人翁意識這三個角度提出了具體的論述內容,體現了一定的邏輯思維,雖然在層次的把握和結尾部分還有待完善,但是其在語言表述和措施的具體性上都是很值得大家學習和借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