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山東理工大學在人才培養方面有哪些特色?
答:按專業招生,按大類培養
學校按專業進行招生,分機械與交通、電氣與信息、生化與材料、土建、地礦、數學與物理、經濟與管理、文學與法學、藝術與體育、外語等10個大類進行培養。繼續完善三級教學平臺建設,第一學年設置通識教育教學平臺,第二學年按學科類設置學科基礎教學平臺,第三、四學年設置專業教學平臺。
實行學分制,注重學生個性發展
學校教學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學為主線,實施學分制教學,培養全面發展的各類人才。正在執行或逐步完善的學分制教學工作有8項主要內容:①彈性學制,3至8年;②選課制,學生根據人才培養方案,進行選課,決定學業進程;③雙學位、雙專業教育輔修專業制,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輔修其他專業,達到雙專業修讀要求的,頒發輔修專業證書;符合學位授予條件的,授予兩個學士學位;④轉專業制,為進一步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尊重學生的志向、愛好,發揮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學生有一次轉專業機會;⑤學分制收費:根據國家和省政府關于高等學校收費的有關規定,結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要求和學校專業培養成本,采取以學分為基本單位的學費收費制度;⑥導師制,為學生安排班級導師,指導學生學習、選課,并對學生的成長進行全面指導;⑦實驗室開放制,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時間和學習進程,預約進實驗室做實驗;⑧學業預警制:定期對獲得學分數不足的學生進行學業預警和學業警告。學分制的實施為學生創造了自主學習空間,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個性發展與創新能力培養。
學風嚴謹,學習環境優良
學校十分重視學風建設工作,緊緊抓住教與學兩方面,樹立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育為基礎、以就業為導向、以創新為動力、以質量為生命線的學風建設思路,通過實施“科技創新工程”、“文化育人工程”、“社會實踐工程”,實現了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互動、銜接與融合。在全校形成了“學生以成才為志,教師以授課為業,學校以育人為本”的良好氛圍,從而使“德業雙修,學而不厭”的學風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外化為學生的精神風貌,提高了學生的素質與能力。
學科專業建設水平不斷提升
在2014年山東省高等學校專業評估中,我校電氣類、機械類、交通運輸類、經濟與貿易類、農業工程類、社會學類、統計學類等7個專業類位居第1名,36個專業類(基本涵蓋我校主要專業)全省前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