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政治與法律
第一篇 馬克思主義哲學
第一章 哲學和馬克思主義哲學…………………………………………………………………………………(1)
第一節 哲學和哲學的基本問題…………………………………………………………………………………(1)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哲學…………………………………………………………………………………………(3)
第二章 物質和意識………………………………………………………………………………………………(8)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物質觀和運動觀……………………………………………………………………………(8)
第二節 意識的起源、本質和能動性……………………………………………………………………………(10)
第三章 物質世界的辯證圖景……………………………………………………………………………………(18)
第一節 物質世界的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18)
第二節 世界永恒發展的一般規律………………………………………………………………………………(19)
第四章 實踐認識真理……………………………………………………………………………………………(29)
第一節 認識和實踐………………………………………………………………………………………………(29)
第二節 認識和真理………………………………………………………………………………………………(32)
第五章 唯物主義的社會歷史觀…………………………………………………………………………………(41)
第一節 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41)
第二節 社會基本矛盾運動………………………………………………………………………………………(45)
第三節 階級國家革命……………………………………………………………………………………………(46)
第四節 群眾、個人的歷史作用…………………………………………………………………………………(49)
第二篇 毛澤東思想
第一章 毛澤東思想的產生背景和發展過程……………………………………………………………………(58)
第一節 毛澤東思想的產生背景…………………………………………………………………………………(58)
第二節 毛澤東思想的發展過程…………………………………………………………………………………(61)
第二章 毛澤東思想的精神實質和主要內容……………………………………………………………………(63)
第一節 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含義…………………………………………………………………………………(63)
第二節 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65)
第三節 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67)
第三章 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與現實意義……………………………………………………………………(69)
第三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第一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述………………………………………………………………………(75)
第一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76)
第二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內容………………………………………………………………(78)
第三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歷史定位………………………………………………………………(82)
第二章 鄧小平理論………………………………………………………………………………………………(90)
第一節 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和歷史地位…………………………………………………………………………(90)
第二節 鄧小平理論的精髓和首要問題…………………………………………………………………………(91)
第三節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92)
第四節 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93)
第五節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戰略………………………………………………………………………(94)
第六節 社會主義的改革…………………………………………………………………………………………(95)
第七節 社會主義建設的政治保證………………………………………………………………………………(96)
第八節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96)
第九節 社會主義的外交戰略……………………………………………………………………………………(97)
第十節 “一國兩制”構想與祖國統一…………………………………………………………………………(97)
第三章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103)
第一節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與發展…………………………………………………………………(103)
第二節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理論體系………………………………………………………………(105)
第三節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地位與貫徹落實………………………………………………………(109)
第四章 科學發展觀………………………………………………………………………………………………(114)
第一節 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115)
第二節 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119)
第三節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一……………………………………………………………………………(127)
第五章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134)
第一節 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135)
第二節 公民道德建設……………………………………………………………………………………………(137)
第三節 職業道德…………………………………………………………………………………………………(140)
第四篇 時政熱點
第一章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154)
第二章 中國共產黨云南省第九次代表大會精神………………………………………………………………(157)
第三章 2011年國內國際大事……………………………………………………………………………………(163)
第五篇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
第一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般理論…………………………………………………………………………(173)
第一節 市場經濟的基礎理論……………………………………………………………………………………(173)
第二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般理論…………………………………………………………………………(176)
第二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所有制結構和分配方式…………………………………………………………(183)
第一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所有制結構………………………………………………………………………(183)
第二節 收入分配方式……………………………………………………………………………………………(185
第三章 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及培育社會主義市場體系…………………………………………………(194)
第一節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194)
第二節 培育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體系…………………………………………………………………………(197)
第三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素市場…………………………………………………………………………(199)
第四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205)
第一節 市場經濟下政府的宏觀調控及其必要性………………………………………………………………(205)
第二節 宏觀調控的模式、目標與手段…………………………………………………………………………(207)
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就業與社會保障制度…………………………………………………………(214)
第一節 就業與失業………………………………………………………………………………………………(214)
第二節 社會保障體系的目標、原則和主要內容………………………………………………………………(215)
第三節 社會保障機制……………………………………………………………………………………………(218)
第六篇 法 律
第一章 法理學……………………………………………………………………………………………………(224)
第一節 法的概念、特征與作用…………………………………………………………………………………(224)
第二節 法與其他社會現象之間的關系…………………………………………………………………………(225)
第三節 法的制定…………………………………………………………………………………………………(226)
第四節 法的實施…………………………………………………………………………………………………(227)
第二章 憲 法……………………………………………………………………………………………………(236)
第一節 憲法基本理論……………………………………………………………………………………………(236)
第二節 國家性質…………………………………………………………………………………………………(236)
第三節 經濟制度…………………………………………………………………………………………………(237)
第四節 國家形式…………………………………………………………………………………………………(238)
第五節 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239)
第六節 國家機構…………………………………………………………………………………………………(240)
第三章 行政法……………………………………………………………………………………………………(247)
第一節 行政法概述………………………………………………………………………………………………(247)
第二節 行政法律關系主體………………………………………………………………………………………(249)
第三節 行政行為概述……………………………………………………………………………………………(250)
第四節 抽象行政行為……………………………………………………………………………………………(252)
第五節 具體行政行為……………………………………………………………………………………………(253)
第六節 行政合同與行政指導……………………………………………………………………………………(258)
第七節 行政程序…………………………………………………………………………………………………(259)
第八節 行政違法與行政責任……………………………………………………………………………………(260)
第九節 行政賠償…………………………………………………………………………………………………(261)
第十節 行政復議…………………………………………………………………………………………………(262)
第十一節 行政訴訟………………………………………………………………………………………………(263)
第四章 刑 法……………………………………………………………………………………………………(270)
第一節 刑法概述…………………………………………………………………………………………………(270)
第二節 犯罪的概念和特征………………………………………………………………………………………(272)
第三節 犯罪構成…………………………………………………………………………………………………(273)
第四節 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274)
第五節 犯罪的預備、未遂與中止………………………………………………………………………………(275)
第六節 共同犯罪…………………………………………………………………………………………………(276)
第七節 單位犯罪…………………………………………………………………………………………………(277)
第八節 刑罰的概念和目的………………………………………………………………………………………(277)
第九節 刑罰的種類………………………………………………………………………………………………(278)
第十節 刑罰的具體運用…………………………………………………………………………………………(278)
第十一節 犯罪的種類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犯罪……………………………………………………………(280)
第五章 民 法……………………………………………………………………………………………………(288)
第一節 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則…………………………………………………………………………………(288)
第二節 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290)
第三節 民事法律行為和代理……………………………………………………………………………………(290)
第四節 物權與所有權……………………………………………………………………………………………(291)
第五節 債 權……………………………………………………………………………………………………(292)
第六節 知識產權…………………………………………………………………………………………………(293)
第七節 人身權……………………………………………………………………………………………………(294)
第八節 財產繼承權………………………………………………………………………………………………(294)
第九節 民事責任…………………………………………………………………………………………………(295)
第十節 訴訟時效…………………………………………………………………………………………………(296)
下部:綜合基礎知識
第七編 寫作基礎知識
第一章 公文基礎知識……………………………………………………………………………………………(303)
第一節 公文概述…………………………………………………………………………………………………(303)
第二節 公文寫作…………………………………………………………………………………………………(307)
第三節 公文處理…………………………………………………………………………………………………(312)
第二章 事務文書知識……………………………………………………………………………………………(321)
第三章 會議性文書知識…………………………………………………………………………………………(325)
第四章 規章協議性文書知識……………………………………………………………………………………(329)
第五章 司法文書知識……………………………………………………………………………………………(333)
第六章 科技文書知識……………………………………………………………………………………………(337)
第七章 學術論文知識……………………………………………………………………………………………(341)
第八篇 事業單位制度
第一章 事業單位概述及管理體制………………………………………………………………………………(347)
第一節 事業單位的涵義及其性質………………………………………………………………………………(347)
第二節 事業單位的特征和類型…………………………………………………………………………………(349)
第三節 事業單位的功能及其存在的社會基礎…………………………………………………………………(355)
第四節 事業單位管理體制的內涵及其特征……………………………………………………………………(358)
第五節 我國事業單位管理體制的歷史沿革……………………………………………………………………(359)
第六節 我國事業單位管理體制的改革…………………………………………………………………………(360)
第二章 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概要…………………………………………………………………………………(369)
第一節 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369)
第二節 崗位設置及崗位聘用……………………………………………………………………………………(371)
第三節 聘用合同…………………………………………………………………………………………………(375)
第四節 公開招聘…………………………………………………………………………………………………(377)
第五節 競聘上崗…………………………………………………………………………………………………(380)
第九篇 國情國策、云南省省情
第一章 國情國策…………………………………………………………………………………………………(384)
第一節 國土與資源………………………………………………………………………………………………(384)
第二節 人口與國民素質…………………………………………………………………………………………(388)
第三節 民族與宗教………………………………………………………………………………………………(391)
第四節 生態環境…………………………………………………………………………………………………(394)
第五節 中國“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成就……………………………………………………………………(398)
第六節 “十二五”規劃的指導思想和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403)
第二章 云南省省情概況…………………………………………………………………………………………(405)
第一節 云南省省情主要特點……………………………………………………………………………………(405)
第二節 歷史文化…………………………………………………………………………………………………(406)
第三節 自然地理環境……………………………………………………………………………………………(412)
第四節 自然資源…………………………………………………………………………………………………(416)
第五節 經濟社會發展狀況………………………………………………………………………………………(419)
第六節 發展前景…………………………………………………………………………………………………(421)
第七節 “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422)
第十編 常 識
第一章 文學常識…………………………………………………………………………………………………(425)
第一節 中國古代文學常識………………………………………………………………………………………(425)
第二節 中國近現代文學常識……………………………………………………………………………………(432)
第三節 外國文學…………………………………………………………………………………………………(434)
第二章 中國歷史常識……………………………………………………………………………………………(441)
第一節 中國古代史概略…………………………………………………………………………………………(441)
第二節 中國近現代及當代簡史…………………………………………………………………………………(446)
第三章 社交禮儀常識……………………………………………………………………………………………(454)
第一節 個人形象禮儀……………………………………………………………………………………………(454)
第二節 社交禮儀…………………………………………………………………………………………………(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