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自《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明確為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PM2.5濃度控制劃定“紅線”。如今,第一個五年時限過半,治霾取得一定成效。在各地剛結束的地方兩會上,大氣污染治理被寫入31省份政府工作報告。在2016年的兩會上,許多代表將紛紛將目光投向大氣防治。
【解析】
大氣中的污染物濃度較低時,通常不會造成人體急性中毒,但在某些特殊條件下,如工廠在生產過程中出現特殊事故,大量有害氣體泄露外排,外界氣象條件突變等,便會引起人群的急性中毒。大氣污染對人體健康慢性毒害作用,主要表現為污染物質在低濃度、長時間連續作用于人體后,出現的患病率升高等現象。
大氣污染防治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關系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關系各級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我國制定并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計劃行動》意義重大。
我國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發展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轉變,這是造成大氣污染嚴重的根本原因。深化大氣污染防治,是轉變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的內在要求,是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的重要舉措。
天空沒有藍天白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生態文明的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就無從談起。必須通過大氣污染綜合治理這個突破口,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不損害群眾健康的、優美宜居的環境質量是各級政府必須提供的公共產品和基本服務。扎實推進大氣污染綜合防治,大幅減少重污染天氣,逐步改善空氣質量,讓人們看到希望,才能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