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作物科學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員招收目錄 | ||||||
序號 | 合作導師 | 擬招人數 | 一級學科 | 研究方向 | 研究內容 | 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
1 | 萬建民 | 2 | 生物學 | 水稻重要農藝性狀基因挖掘與分子利用研究 | 克隆水稻株型、抽穗期、秈粳交雜種優勢利用、稻米品質、抗性等重要農藝性狀基因,明確其作用機制,評價其育種利用價值。 | 張欣:010-82105837;zhangxin02@caas.cn |
2 | 馬有志 | 1 | 生物學 | 小麥基因工程 | 克隆抗逆基因;分析抗逆基因的作用機制 | 陳明:13683360891;chenming02@caas.cn, |
3 | 毛龍 | 1 | 生物學 | 作物生物信息學 | 小麥重要農藝性狀全基因組關聯分析 | 毛龍:13810828065; maolong@caas.cn |
4 | 王國英 | 1 | 生物學 | 玉米分子遺傳 | 玉米基因克隆與功能研究 | 王國英:13601067126;wangguoying@caas.cn |
5 | 邱麗娟 | 2 | 生物學 | 大豆功能基因組研究 | 大豆重要性狀基因的克隆及調控機理研究 | 張麗娟:13621393648;zhanglijuan02@caas.cn |
6 | 張輝 | 1 | 生物學 | 植物分子生物學與基因工程 | 研究建立新型基因編輯技術,利用該技術創制優異耐鹽大豆新材料 | 張輝:13021161799;zhanghui06@caas.cn |
7 | 傅彬英 | 1 | 生物學 | 水稻抗逆功能基因組學 | 采用組學等方法發掘水稻抗旱、耐鹽、耐冷等相關基因,并對重要基因進行功能驗證分析。 | 傅彬英:010-82106698;fubinying@caas.cn |
8 | 黎裕 | 2 | 生物學 | 玉米基因組學研究 | 針對挖掘出的1000份優異玉米種質資源,利用已開發的SNP芯片結合重測序技術,進行分子水平的親緣關系分析和雜種優勢群劃分,對優異種質資源進行等位基因分析 | 黎裕:010-62131196;liyu03@caas.cn |
9 | 劉君 | 1 | 生物學 | 生物信息學 | 小麥功能基因組學 | 劉君:13911360453; liujun@caas.cn |
10 | 李愛麗 | 1 | 生物學 | 植物分子生物學與基因工程 | 小麥重要馴化基因Q的調控路徑解析 | 李愛麗:13522737150; liaili@caas.cn |
11 | 高用明 | 1 | 生物學 | 水稻分子育種 | 水稻雜種優勢遺傳機制解析及優質高產水稻新品種培育 | 高用明:010-82106697;irriygao@126.com |
12 | 夏蘭琴 | 1-2 | 生物學 | 植物分子生物學與基因工程 | 小麥、水稻基因組編輯;小麥抗蚜基因工程 | 夏蘭琴:Tel:010-82105804; Email:xialanqin@caas.cn |
13 | 石云素 | 1 | 生物學 | 玉米種質資源保護生物學 | 挖掘自身產量和一般配合力“雙高”的優異種質資源:在完成1000份玉米種質資源表型精準鑒定的基礎上,對篩選出的代表性優異資源用四個雜種優勢群的代表自交系作為測驗種,進行測交,獲得測交組合進行產量性狀精細鑒定,發掘用于實現持續高產的資源。 | 石云素:010-62186647;shiyunsu@caas.cn |
14 | 王克晶 | 1 | 生物學 | 野生大豆有用基因挖掘 | 野生大豆皂角苷有用基因挖掘與遺傳研究 | 王克晶:18515218492;wangkejing@caas.cn |
15 | 周文彬 | 2 | 生物學 | 作物生理 | 作物高光效與抗逆生理、作物栽培生理 | 周文彬:010-82107841;zhouwenbin@caas.cn |
16 | 潘映紅 | 2 | 生物學 | 作物蛋白質組學 | 1.大豆功能蛋白與蛋白質組學研究;2.小麥目標基因蛋白復合體及蛋白網絡研究;3.水稻發育性狀的蛋白質組學研究;4.細胞程序化死亡與翻譯后修飾蛋白質組學研究 | 潘映紅:010-82105849;15901383989;omics_ms@caas.cn |
17 | 刁現民 | 2 | 作物學 | 谷子功能基因組 | 以谷子直立株型和穗型突變體為材料,開展作物株型控制相關基因的克隆、功能分析和作用網絡研究,解析禾本科作物株型控制的分子機理。 | 刁現民:010-62126889;diaoxianmin@caas.cn |
18 | 王天宇 | 2 | 作物學 | 玉米優異基因資源挖掘與利用 | 表型結合基因型鑒定,在東華北和黃淮海地區研究收獲時籽粒脫水速率和莖稈強度鑒評技術,完善高通量抗旱和氮高效玉米種質資源挖掘技術規范,發掘早熟籽粒脫水快、莖稈持續堅韌、抗旱和氮高效適合機械化收獲的玉米優異基因資源。 | 王天宇:010-62186632;shiyunsu@caas.cn |
19 | 劉錄祥 | 1 | 作物學 | 小麥分子誘變育種 | 基于小麥突變體庫的產量/淀粉形成關鍵基因挖掘與作用機制研究 | 郭會君:010-82108575;guohuijun@caas.cn |
20 | 王建康 | 1 | 作物學 | 數量遺傳/育種方法 | 利用基因型和表型數據的遺傳分析方法;利用基因信息的育種設計集成工具和育種策略 | 錢亞紅:010-82106038;qianyahong@caas.cn |
21 | 盧新雄 | 2 | 作物學 | 作物種質資源保存 | 種質保存過程活力維持機制 | 辛霞:010-62186691;xinxia@caas.cn |
22 | 張衛建 | 2 | 作物學 | 稻作技術與農田生態 | (1)稻作系統對氣候變化的響應與適應:重點研究稻米品質對主要氣候因子變化的響應特征及其區域差異,水稻品質形成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機制;稻田土壤碳氮對氣候變化的響應特征及其環境效應,為我國水稻優質豐產栽培和低碳稻作提供理論與技術支撐。(2)豐產增效與環境友好的輪耕技術:重點研究大量有機物料(秸稈、有機肥、綠色等)還田下,土壤基礎肥力的變化特征及其環境效應,耕作措施對土壤碳氮和作物生長的調控效應和機制,為作物綠色增產增效耕作提供理論與技術支撐。 | 鄧艾興:010-62156856;dengaixing@caas.cn |
23 | 趙開軍 | 1 | 作物學 | 水稻分子育種 | 基因編輯技術在水稻改良上的應用 | 趙開軍:010-82105852;zhaokaijun@caas.cn |
24 | 童紅寧 | 1 | 作物學 | 作物激素產量調控機制 | 油菜素內酯調控水稻粒型的分子機制 | 童紅寧:15120010978; hntong@genetics.ac.cn |
25 | 周永力 | 1 | 作物學 | 分子育種 | 水稻抗病基因克隆及抗病分子機理解析 | 周永力:010-82105854;zhouylcaas@126.com |
26 | 孫君明 | 1 | 作物學 | 大豆品質分子育種 | 大豆品質相關基因克隆與功能認證 | 孫君明:010-82105805;sunjunming@caas.cn |
27 | 李洪杰 | 1 | 作物學 | 小麥抗病基因作圖和利用 | 利用基因組學技術精細定位小麥抗白粉病和孢囊線蟲基因,培育抗病新種質 | 李洪杰:010-82105321;lihongjie@caas.cn |
28 | 董志強 | 1-2 | 作物學 | 作物栽培學 | 在作物生理學水平和分子生物學水平上,探索溫度脅迫下(高溫、低溫),高分子蛋白金屬酶和植物生長調節劑提高作物(粳稻、玉米、小麥)抗逆性、促進穗發育和籽粒灌漿的激素機理和分子機理;明確溫度脅迫下,高分子蛋白金屬酶和植物生長調節劑促進作物高產穩產的最佳施用時期和劑量。 | 董志強:010-82106043;13263326901;dongzhiqiang@caas.cn |
29 | 葉興國 | 1 | 作物學 | 小麥染色體工程 | 小麥簇植物部分同源染色體聚合體的鑒定及其在減數分裂前期著絲粒相互識別和聯會機制 | 葉興國:82105173;yexingguo@caas.cn |
30 | 王步軍 | 2 | 作物學 | 谷物質量與風險評估 | 小麥、玉米等生物毒素、重金屬污染、農藥殘留風險評估與預警研究 | 王步軍:010-82105798;wangbujun@caas.cn |
31 | 張學勇 | 2 | 生物學 | 小麥功能基因組學 | 小麥產量基因的克隆、變異及遺傳轉化分析 | 張學勇:010-82106695;zhangxueyong@caas.cn |
32 | 李立會 | 1 | 作物學 | 小麥創新種質新基因發掘 | 小麥-冰草創新種質外源優異基因發掘與功能驗證; | 劉偉華:010-62176077liuweihua@caas.cn |
33 | 劉偉華 | 1 | 作物學 | 小麥創新種質新基因發掘 | 小麥-冰草創新種質外源優異基因發掘與功能驗證; | 劉偉華:010-62176077liuweihua@caas.cn |
2026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