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廣東省陸河縣引進招聘基層醫療衛生單位急需緊缺人才公告
根據《廣東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辦法》(省政府139號令)的規定和《陸河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2020年陸河縣醫療衛生單位人才引進方案的通知》(陸河府辦〔2020〕10號)文件精神,經縣政府批準,2020年陸河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面向社會公開引進、招聘基層醫療衛生單位急需緊缺人才共173名?,F將引進、招聘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招聘對象及條件
(一)報考人員應當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1.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2.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法律;
3.具備良好的品行和職業道德;
4.適應崗位要求的身體條件;
5.招聘崗位所需的條件;
6.年齡在40周歲以下,碩士研究生及以上或具有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資格的年齡放寬到45周歲以下;
7.最低學歷應為普通高等院校全日制大專畢業。
(二)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不得報考:
1.截至本次公開招聘考試的報名截止當日,受行政開除處分未滿5年或其它行政處分正在處分期內的人員;
2.截至本次公開招聘考試的報名截止當日,因涉嫌違法違紀正在接受審計、紀律審查,或者涉嫌犯罪,司法程序尚未終結以及刑事處罰期限未滿的人員;
3.截至本次公開招聘考試的報名截止當日,在我省機關、事業單位招錄(聘)考試、體檢或考察中存在違紀違法違規行為的;或參加廣東省機關、事業單位各類公開招錄(聘)違約人員;
4.已被我縣機關事業單位錄(聘)用,且原錄(聘)用單位規定最低服務年限,未滿服務年限的人員(服務年限計算從開具介紹信起至本次招聘考試的報名截止當日止);
5.被依法列為失信聯合懲戒對象的人員;
6.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不宜聘用的其他情形。
二、招聘職位和要求
具體職位和要求詳見附件1:《2020年廣東省陸河縣基層醫療衛生單位招聘急需緊缺人才崗位表》。
專業要求:專業代碼參照《廣東省2019年考試錄用公務員專業參考目錄》(附件4)和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專業知識庫,報考人員不得報考所學專業代碼與招考職位專業代碼不一致的職位。所學專業未列入專業目錄(沒有專業代碼)的,可選擇專業目錄中的相近專業報考,所學專業必修課程須與報考職位要求專業的主要課程基本一致,并在資格審核時提供畢業證書(已畢業的)、所學專業課程成績單(須教務處蓋章)、院校出具的課程對比情況說明及畢業院校設置專業的依據等材料。
三、薪酬待遇
獲聘人員為事業單位編制人員,試用期滿后經考核合格的,按規定辦理崗位聘用手續,不合格的,取消其聘用資格。符合引進條件的聘用人員,除執行國家及省政策規定的薪酬待遇外,發放補貼:
1.對新引進〔新引進指陸河新接收的全日制畢業生、從市外新調入的在職專業人才(含境外、港澳臺)、新引進的歸國留學人員,下同〕具有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并取得相應學位(含境外、港澳臺)的醫療衛生人才,發放生活補貼。標準為:博士研究生每人每年10萬元,碩士研究生和本科生每人每年1萬元。
2.對新引進具有副高專業技術職稱以上的醫療衛生人才,發放崗位補貼,標準為:正高專業技術職稱每人每年10萬元,副高專業技術職稱每人每年5萬元。
3.凡新引進到我縣就業、沒有享受過住房優惠政策的全日制本科學歷以上的醫療衛生類畢業生和醫療衛生人才,給予一次性住房補貼(服務期未滿離開的,住房補貼須全額返還),標準為:正高技術職稱35萬元;副高技術職稱、全日制博士研究生(須取得博士學位)25萬元;中級技術職稱、全日制碩士研究生(須取得碩士學位)15萬元;全日制本科畢業生(須取得學士學位)5萬元。
生活補貼和崗位補貼不能同時享受,享受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5年。
4.不需規范化培訓的聘用人員須在用人單位服務5周年年,需規范化培訓的聘用人員須在用人單位服務8周年。期間,除報考公務員及在本縣(市)鄉鎮衛生院間交流外,不得以交流、借調等方式調離聘用單位。
四、招聘程序
采取網絡報名、資格審核、人才評價維度表評分、面試的方式進行。其成績計算公式為:總成績=人才評價維度表得分(總分60分)+面試成績×40%(成績均按四舍五入保留小數點后2位)。具體程序如下:
(一)網絡報名。自招聘公告發布之日起至2020年7月15日17:00止。應聘人員須填寫《2020年廣東省陸河縣基層醫療衛生單位急需緊缺人才報名表》(附件2,以下簡稱《報名表》)及《2020年陸河縣基層醫療衛生單位急需緊缺人才評價維度表》(附件3,以下簡稱《人才評價維度表》),連同附件材料電子版合成一個PDF文檔,于報名時間內發送至指定郵箱:lhxwjjrczp@126.com。同時,郵件主題注明:姓名+院校+專業+學歷+應聘崗位(如:張三/中山大學/臨床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陸河縣人民醫院)。應聘人員只能報考一個崗位,可根據個人志愿填寫是否服從調劑。
附件材料包括:
1.應屆畢業生(指2020年全日制普通高校畢業生)須提供畢業生就業推薦表、學生證、居民身份證、《報名表》、《人才評價維度表》;
2.社會人員須提交身份證、畢業證、學位證、相關資格證書、注冊證書、聘用合同或社保繳納依據、《報名表》、《人才評價維度表》;
3.屬港澳臺學習、國外留學歸來人員的,除提供身份證、畢業證、學位證、《報名表》以外,還須提供教育部中國留學服務中心境外學歷、學位認證函及有關證明材料;
4.國有單位在崗(編)人員報考須提供現工作單位及其主管部門同意報考的書面證明。
(二)資格審核和人才評價維度表評分。用人單位將對應聘人員進行資格初審,通過資格審核的,對學歷、職稱、年齡、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年限等項目進行維度評分。根據維度評分總分從高到低按招聘人數1:3的比例確定參加面試人選,如同一招聘崗位最后一名進入面試人員出現有同分現象的,按學歷得分高低確定名次,如學歷得分再出現同分現象的,則一同進入面試。對確定參加面試的,將通過郵件、電話等方式通知應聘人員參加面試。應聘人員須誠信報名、誠信考試。凡提供虛假報考申請材料的,一經查實,即取消報考資格。對偽造、變造有關證件、材料、信息,騙取考試資格的,將按有關規定予以處理。
(三)組織面試。視疫情防控情況,采取視頻面試或現場面試的方式進行,重點考察考生的專業知識、綜合能力、舉止儀表、語言表達等能力。面試結束后,計算考生考試總成績,依考試總成績從高分到低分的順序,按崗位引進人數1:1的比例確定參加體檢及考察人選。如同一招聘崗位入圍考生最后總成績出現同分現象的,則按人才評價維度表得分高低確定名次;若人才評價維度表得分再出現同分現象的,則按人才評價維度表學歷得分高低確定名次;若學歷得分再出現同分現象的,則增試答辯,以答辯分數高低確定最終名次。并在面試結束后3個工作日內告知應聘人員總成績及聘用結果。具體面試時間和形式另行通知。
(四)考察聘用。擬聘人選在取得學歷學位證書后,按有關規定進行體檢、考察。經體檢、考察合格人員,確定為擬聘用對象,名單在“汕尾市人才網”(http://www.shanweirc.com/)、“陸河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http://www.luhe.gov.cn/)進行公示,公示無異議或不影響聘用的,簽訂就業協議書,辦理聘用、入編手續。因應聘人員體檢、考察不合格、自愿放棄或在公示中發現影響聘用問題而導致擬聘崗位出現空缺的,經征求考生本人同意后,按面試成績高低順序直接遞補,經體檢、考察合格后聘用。面試成績有效時間自面試成績公布后6個月內有效。
(五)調劑。在遞補后仍出現空缺的崗位將在自愿服從調劑的面試合格者中按照符合調劑專業相同優先,再按人才評價維度表分數高低順序依次遞補。如同一空缺崗位遞補考生專業相同的,則按人才評價維度表得分高低確定考察對象。
五、注意事項
1.聘用人員如三年內未能取得崗位所需執業(助理)醫師以上或衛生相應專業技術資格的,終止(解除)聘用合同,辦理實名制減員手續,所領取的生活補貼、崗位補貼、住房補貼須全額返還。報名前請認真閱讀本公告及其全部附件。
2.本次招聘緊缺專業(臨床醫學、中西醫結合醫學、中醫學、公共衛生、預防醫學、醫學影像學、口腔醫學、麻醉學、助產)人才,如同時具備以下三個條件的,年齡可放寬至45周歲以下:(1)全日制大專及以上畢業生;(2)具有初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3)在二甲及以上醫院工作五年及以上。
3.報考人員的學歷、學位和專業必須與崗位要求一致。具體參照《廣東省2019年考試錄用公務員專業參考目錄》(詳見附件4)。
4.報考人員提供的聯系電話須保持暢通,因提供錯誤聯系信息或無法及時聯系造成的后果由報考者本人承擔。
5.報考人員相關資格、工作經歷、年齡等時間的計算,均截至2020年7月15日。
6.2020年全日制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須在2020年9月30日前取得崗位要求所需的學歷證書,本科畢業生必須同時取得學位證書。研究生(需提供雙證)可延至2020年12月31日。
六、本公告由陸河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陸河縣衛生健康局負責解釋。
七、咨詢電話
陸河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專業技術人才管理股:0660-5660500;陸河縣衛生健康局人事股0660-5528493。
附件:1.2020年廣東省陸河縣基層醫療衛生單位招聘急需緊缺人才崗位表.xlsx
2.2020年廣東省陸河縣基層醫療衛生單位急需緊缺人才報名表.doc
3.2020年廣東省陸河縣基層醫療衛生單位急需緊缺人才評價維度表.xls
陸河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陸河縣衛生健康局
2020年6月28日
2020年廣東省陸河縣醫療衛生單位招聘急需緊缺人才崗位表 | |||||||||||||||||||
崗位代碼 | 招聘 單位 | 崗位名稱 | 崗位 類別 | 崗位 等級 | 崗位 簡介 | 招聘 對象 | 招聘人數 | 學歷 要求 | 學位要求 | 專業要求 | 職稱 要求 | 年齡 要求 | 執業資格證要求 | 工作經歷要求 | 性別要求 | 其他 要求 | 備注 | ||
研究生 (代碼) | 本科 (代碼) | 大專 (代碼) | |||||||||||||||||
1001 | 陸河縣人民醫院 | 醫生 | 專業技術 | 專業技術十二級 | 主要從事臨床診療工作 | 不限 | 2 | 本科及以上 | 學士學位及以上 | 臨床醫學(A1002) | 臨床醫學(B100301) | 醫師資格以上 | 40周歲以下 | 執業醫師及以上 | 2019年畢業的畢業生和2020年畢業的應屆生不要求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
1002 | 陸河縣人民醫院 | 醫生 | 專業技術 | 專業技術十二級 | 主要從事醫學影像工作 | 不限 | 2 | 本科及以上 | 學士學位及以上 |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碩士(專業碩士)(A100225) | 醫學影像學(B100303) | 醫師資格以上 | 40周歲以下 | 執業醫師及以上 | 2019年畢業的畢業生和2020年畢業的應屆生不要求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
1003 | 陸河縣人民醫院 | 醫生 | 專業技術 | 專業技術十二級 | 主要從事麻醉工作 | 不限 | 1 | 本科及以上 | 學士學位及以上 | 麻醉學(A100217)麻醉學碩士(專業碩士)(A100235) | 麻醉學(B100302) | 醫師資格以上 | 40周歲以下 | 執業醫師及以上 | 2019年畢業的畢業生和2020年畢業的應屆生不要求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
1004 | 陸河縣人民醫院 | 醫生 | 專業技術 | 專業技術十二級 | 主要從事中藥工作 | 不限 | 1 | 本科及以上 | 學士學位及以上 | 中藥學(A100801) | 中藥學(B101101) | 中藥師資格以上 | 40周歲以下 | 2019年畢業的畢業生和2020年畢業的應屆生不要求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
1005 | 陸河縣人民醫院 | 醫生 | 專業技術 | 專業技術十二級 | 主要從事中醫工作 | 不限 | 1 | 本科及以上 | 學士學位及以上 | 中醫學(A1005) | 中醫學(B100801)(含康復治療) | 醫師資格以上 | 40周歲以下 | 執業醫師及以上 | 2019年畢業的畢業生和2020年畢業的應屆生不要求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
1006 | 陸河縣人民醫院 | 醫生 | 專業技術 | 專業技術十二級 | 主要從事醫藥工作 | 不限 | 1 | 本科及以上 | 學士學位及以上 | 生物醫學工程(A083101) | 生物醫學工程(B082701) | 40周歲以下 | 助理工程師及以上 | 2019年畢業的畢業生和2020年畢業的應屆生不要求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
1007 | 陸河縣人民醫院 | 醫生 | 專業技術 | 專業技術七級 | 主要從事臨床診療工作 | 不限 | 4 | 大專及以上 | 內科學(A100201) | 臨床醫學(B100301) | 臨床醫學(C100101) | 副主任醫師以上 | 45周歲以下 | ||||||
1008 | 陸河縣人民醫院 | 醫生 | 專業技術 | 專業技術七級 | 主要從事醫學影像工作 | 不限 | 2 | 本科及以上 |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碩士(專業碩士)(A100225) | 醫學影像學(B100303) | 副主任醫師以上 | 45周歲以下 | |||||||
1009 | 陸河縣急救中心 | 醫生 | 專業技術 | 專業技術十二級 | 主要從事臨床診療工作 | 不限 | 5 | 本科及以上 | 學士學位及以上 | 內科學(A100201) | 臨床醫學(B100301) | 醫師資格以上 | 40周歲以下 | 執業醫師及以上 | 2019年畢業的畢業生和2020年畢業的應屆生不要求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
1010 | 陸河縣中醫院 | 醫生 | 專業技術 | 專業技術十二級 | 主要從事針灸推拿工作 | 不限 | 1 | 本科及以上 | 學士學位及以上 | 針灸推拿學(A100512) | 針灸推拿學(B100802) | 醫師資格以上 | 40周歲以下 | 執業醫師及以上 | 2019年畢業的畢業生和2020年畢業的應屆生不要求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
1011 | 陸河縣中醫院 | 醫生 | 專業技術 | 專業技術十二級 | 主要從事臨床診療工作 | 不限 | 5 | 本科及以上 | 學士學位及以上 | 臨床醫學(A1002) | 臨床醫學(B100301) | 醫師資格以上 | 40周歲以下 | 執業醫師及以上 | 2019年畢業的畢業生和2020年畢業的應屆生不要求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
1012 | 陸河縣中醫院 | 醫生 | 專業技術 | 專業技術十二級 | 主要從事中醫工作 | 不限 | 2 | 本科及以上 | 學士學位及以上 | 中醫學(A1005) | 中醫學(B100801) | 醫師資格以上 | 40周歲以下 | 執業醫師及以上 | 2019年畢業的畢業生和2020年畢業的應屆生不要求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
1013 | 陸河縣中醫院 | 醫生 | 專業技術 | 專業技術十二級 | 主要從事醫學影像工作 | 不限 | 1 | 本科及以上 | 學士學位及以上 |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碩士(專業碩士)(A100225) | 醫學影像學 (B100303) | 醫師資格以上 | 40周歲以下 | 執業醫師及以上 | 2019年畢業的畢業生和2020年畢業的應屆生不要求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
1014 | 陸河縣中醫院 | 醫生 | 專業技術 | 專業技術七級 | 主要從事中西醫臨床工作 | 不限 | 2 | 大專及以上 | 中西醫結合臨床(A100602) | 中西醫臨床醫學(B100901) | 中西醫結合(C100801) | 副主任醫師以上 | 45周歲以下 | ||||||
1015 | 陸河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 | 醫生 | 專業技術 | 專業技術十二級 | 主要從事臨床診療工作 | 不限 | 3 | 本科及以上 | 學士學位及以上 | 臨床醫學(A1002) | 臨床醫學(B100301) | 醫師資格以上 | 40周歲以下 | 執業醫師及以上 | 2019年畢業的畢業生和2020年畢業的應屆生不要求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
1016 | 陸河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 | 醫生 | 專業技術 | 專業技術七級 | 主要從事臨床診療工作 | 不限 | 2 | 大專及以上 | 臨床醫學(A1002) | 臨床醫學(B100301) | 臨床醫學(C100101) | 副主任醫師以上 | 45周歲以下 | ||||||
1017 | 鄉鎮衛生院 | 醫生 | 專業技術 | 專業技術十二級 | 主要從事臨床診療工作 | 不限 | 15 | 本科及以上 | 臨床醫學(A1002) | 臨床醫學(B100301) | 40周歲以下 | 2019年畢業的畢業生和2020年畢業的應屆生不要求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本科以上學歷須在聘用后三年內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
1018 | 醫生 | 專業技術 | 專業技術十三級 | 主要從事臨床診療工作 | 不限 | 30 | 大專及以上 | 臨床醫學(A1002) | 臨床醫學(B100301) | 臨床醫學(C100101) | 醫士資格以上 | 40周歲以下 | 執業助理醫師及以上 | 2019年畢業的畢業生和2020年畢業的應屆生不要求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本科以上學歷須在聘用后三年內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
1019 | 醫生 | 專業技術 | 專業技術十二級 | 主要從事中醫工作 | 不限 | 2 | 本科及以上 | 中醫學(A1005) | 中醫學(B100801) | 40周歲以下 | 2019年畢業的畢業生和2020年畢業的應屆生不要求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本科以上學歷須在聘用后三年內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
1020 | 醫生 | 專業技術 | 專業技術十三級 | 主要從事中醫工作 | 不限 | 6 | 大專及以上 | 中醫學(A1005) | 中醫學(B100801) | 中醫學(C100103) | 醫士資格以上 | 40周歲以下 | 執業助理醫師及以上 | 2019年畢業的畢業生和2020年畢業的應屆生不要求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本科以上學歷須在聘用后三年內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
1021 | 醫生 | 專業技術 | 專業技術十二級 | 主要從事預防醫學工作 | 不限 | 2 | 本科及以上 |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A1004) | 預防醫學(B100701) | 40周歲以下 | 2019年畢業的畢業生和2020年畢業的應屆生不要求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本科以上學歷須在聘用后三年內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
1022 | 醫生 | 專業技術 | 專業技術十三級 | 主要從事預防醫學工作 | 不限 | 6 | 大專及以上 |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A1004) | 預防醫學(B100701) | 預防醫學(C100501) | 醫士資格以上 | 40周歲以下 | 執業助理醫師及以上 | 2019年畢業的畢業生和2020年畢業的應屆生不要求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本科以上學歷須在聘用后三年內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
1023 | 醫生 | 專業技術 | 專業技術十二級 | 主要從事針灸推拿工作 | 不限 | 2 | 本科及以上 | 針灸推拿學碩士(專業碩士)(A100520) | 針灸推拿學(B100802) | 40周歲以下 | 2019年畢業的畢業生和2020年畢業的應屆生不要求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本科以上學歷須在聘用后三年內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
1024 | 醫生 | 專業技術 | 專業技術十三級 | 主要從事針灸推拿工作 | 不限 | 8 | 大專及以上 | 針灸推拿學碩士(專業碩士)(A100520) | 針灸推拿學(B100802) | 針灸推拿(C100105) | 醫士資格以上 | 40周歲以下 | 執業助理醫師及以上 | 2019年畢業的畢業生和2020年畢業的應屆生不要求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本科以上學歷須在聘用后三年內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
1025 | 護士 | 專業技術 | 專業技術十三級 | 主要從事護理工作 | 不限 | 8 | 大專及以上 | 護理碩士(A100228) | 護理學(B100501) | 護理(C100401) | 護士資格以上 | 40周歲以下 | 執業護士及以上 | 2019年畢業的畢業生和2020年畢業的應屆生不要求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本科以上學歷須在聘用后三年內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
1026 | 醫生 | 專業技術 | 專業技術十二級 | 主要從事中藥工作 | 不限 | 2 | 本科及以上 | 中藥學 (A100801) | 中藥學(B101101) | 40周歲以下 | 2019年畢業的畢業生和2020年畢業的應屆生不要求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本科以上學歷須在聘用后三年內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
1027 | 醫生 | 專業技術 | 專業技術十三級 | 主要從事中藥工作 | 不限 | 4 | 大專及以上 | 中藥學 (A100801) | 中藥學(B101101) | 中藥學(C100902) | 中藥士以上 | 40周歲以下 | 2019年畢業的畢業生和2020年畢業的應屆生不要求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本科以上學歷須在聘用后三年內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
1028 | 醫生 | 專業技術 | 專業技術十二級 | 主要從事藥學工作 | 不限 | 2 | 本科及以上 | 藥學 (A100702) | 藥學(B101001) | 40周歲以下 | 2019年畢業的畢業生和2020年畢業的應屆生不要求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本科以上學歷須在聘用后三年內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
1029 | 醫生 | 專業技術 | 專業技術十三級 | 主要從事藥學工作 | 不限 | 4 | 大專及以上 | 藥學 (A100702) | 藥學(B101001) | 藥學 (C100901) | 藥士資格以上 | 40周歲以下 | 2019年畢業的畢業生和2020年畢業的應屆生不要求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本科以上學歷須在聘用后三年內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
1030 | 醫生 | 專業技術 | 專業技術十二級 | 主要從事醫學影像工作 | 不限 | 6 | 本科及以上 |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碩士(專業碩士)(A100225) | 醫學影像學(B100303) | 40周歲以下 | 2019年畢業的畢業生和2020年畢業的應屆生不要求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本科以上學歷須在聘用后三年內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
1031 | 醫生 | 專業技術 | 專業技術十二級 | 主要從事醫學檢驗工作 | 不限 | 4 | 本科及以上 | 臨床檢驗診斷學(A100208) | 醫學檢驗技術(B100401) | 40周歲以下 | 2019年畢業的畢業生和2020年畢業的應屆生不要求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本科以上學歷須在聘用后三年內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
1032 | 醫生 | 專業技術 | 專業技術十三級 | 主要從事醫學檢驗工作 | 不限 | 8 | 大專及以上 | 臨床檢驗診斷學(A100208) | 醫學檢驗技術(B100401) | 醫學檢驗技術(C100210) | 技士資格以上 | 40周歲以下 | 2019年畢業的畢業生和2020年畢業的應屆生不要求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本科以上學歷須在聘用后三年內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
1033 | 醫生 | 專業技術 | 專業技術十二級 | 主要從事醫學影像工作 | 不限 | 2 | 本科及以上 |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A100207) | 醫學影像技術(B100403) | 40周歲以下 | 2019年畢業的畢業生和2020年畢業的應屆生不要求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本科以上學歷須在聘用后三年內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
1034 | 醫生 | 專業技術 | 專業技術十三級 | 主要從事醫學影像工作 | 不限 | 4 | 大專及以上 |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A100207) | 醫學影像技術(B100403) | 醫學影像技術(C100203) | 技士資格以上 | 40周歲以下 | 2019年畢業的畢業生和2020年畢業的應屆生不要求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本科以上學歷須在聘用后三年內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
1035 | 醫生 | 專業技術 | 專業技術十二級 | 主要從事防疫工作 | 不限 | 4 | 本科及以上 | 衛生檢驗與防疫(B100407) | 40周歲以下 | 2019年畢業的畢業生和2020年畢業的應屆生不要求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本科以上學歷須在聘用后三年內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
1036 | 醫生 | 專業技術 | 專業技術十三級 | 主要從事公共衛生工作 | 不限 | 8 | 大專 | 公共衛生(C100505) | 醫士資格以上 | 40周歲以下 | 執業助理醫師及以上 | 2019年畢業的畢業生和2020年畢業的應屆生不要求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
1037 | 助產士 | 專業技術 | 專業技術十三級 | 主要從事護理助產工作 | 不限 | 6 | 大專 | 助產(C100402) | 護士資格以上 | 40周歲以下 | 執業護士及以上 | 2019年畢業的畢業生和2020年畢業的應屆生不要求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
1038 | 醫生 | 專業技術 | 專業技術十二級 | 主要從事口腔醫學工作 | 不限 | 1 | 本科及以上 | 口腔醫學(A1003) | 口腔醫學(B100601) | 40周歲以下 | 2019年畢業的畢業生和2020年畢業的應屆生不要求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本科以上學歷須在聘用后三年內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
1039 | 醫生 | 專業技術 | 專業技術十三級 | 主要從事口腔醫學工作 | 不限 | 4 | 大專及以上 | 口腔醫學(A1003) | 口腔醫學(B100601) | 口腔醫學(C100102) | 醫士資格以上 | 40周歲以下 | 執業助理醫師及以上 | 2019年畢業的畢業生和2020年畢業的應屆生不要求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本科以上學歷須在聘用后三年內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
文章來源:http://www.luhe.gov.cn/luhe/zwgk/0806/content/post_610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