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本《生物統計學》考試大綱適用于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生態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生物統計學是運用數理統計的原理和方法來分析和解釋生物界各種現象和實驗調查資料的一門科學。它不僅提供設計科學試驗和收集數據的方法,而且也提供整理、分析數據,得出客觀、科學結論的方法。它的主要內容包括統計和概率的基礎知識、統計推斷、統計分析方法、抽樣與實驗設計五大部分。要求考生對其基本概念有較深入的了解,能夠系統地掌握實驗設計和統計分析方法,熟練掌握計算器的使用,能夠獨立進行生態學試驗結果的統計分析,并具有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考試內容
(一)生物統計學的基本知識
1.生物統計學的概念
2.生物統計學的主要內容
3.常用統計學術語
(二)試驗資料的整體與特征數的計算
1.試驗資料的搜集與整理
2.試驗資料特征數的計算
(三)概率與概率分布
1.概率基礎知識
2.幾種常見的理論分布
3.統計數的分布
(四)統計推斷
1.假設檢驗的原理與方法
2.樣本平均數的假設檢驗
3.樣本頻率的假設檢驗
4.參數的區間估計與點估計
5.方差的同性質檢驗
6.非參數檢驗
(五)χ2檢驗
1.χ2檢驗的原理與方法
2.適應性檢驗
3.獨立性檢驗
(六)方差分析
1.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2.單因素方差分析
3.二因素方差分析
4.多因素方差分析
5.方差分析缺失數據的估計
6.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和數據轉換
(七)抽樣原理與方法
1.抽樣誤差的估計
2.樣本容量的確定
3.抽樣的基本方法
4.抽樣方案的制訂
(八)常用實驗設計及其統計分析
1.試驗設計的基本原理
2.對比設計及其統計分析
3.隨機區組設計及其統計分析
4.拉丁方設計及其統計分析
5.正交設計及其統計分析
(九)直線回歸分析與相關分析
1.回歸和相關的概念
2.直線回歸
3.直線相關
(十)可直線化的非線性回歸分析
1.非線性回歸的直線化
2.對數函數曲線
3.指數函數曲線
4.冪函數曲線
5.Logistic生長曲線
(十一)協方差分析
1.協方差分析的意義和作用
2.單向分組資料的協方差分析
3.兩向分組資料的協方差分析
(十二)多元回歸與多元相關分析
1.多元回歸分析
2.逐步回歸
3.多元相關分析
二、考試要求
(一)生物統計學的基本知識
1.掌握生物統計的概念、特點;
2.掌握總體與樣本、樣本含量、參數與統計量的概念;
3.掌握統計分析的基本要求;
4.了解生物統計的作用及其主要內容;
5.了解錯誤與誤差、準確性與精確性的概念。
(二)試驗資料的整體與特征數的計算
1.掌握資料的分類及各種資料的特點;
2.掌握連續性數量性狀資料的整理與分組方法及其步驟;
3.掌握平均數的分類、意義及其計算方法;
4.掌握算術平均數的性質;
5.掌握標準差和變異系數的意義、計算及性質
6.掌握加權法計算平均數、標準差
7.了解資料整理的必要性;
8.了解統計表與統計圖的用途
9.了解各種平均數各在何種情況下使用。
(三)概率與概率分布
1.掌握隨機事件(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2.掌握概率的概念及其性質;
3.掌握小概率事件及小概率原理;
4.掌握正態分布的定義、特點及其標準化;
5.掌握正態分布條件下概率計算以及幾個重要的特殊概率;
6.掌握二項分布的定義、特點和概率計算以及總體平均數和標準差的計算;
7.掌握樣本平均數的抽樣分布;
8.掌握標準誤的概念、標準誤與標準差的區別與聯系;
9.了解概率的客觀性;
10.了解離散型和連續型隨機變量的概率分布及其性質;
11.了解正態分布表的使用;
12.了解波松分布及其應用;
13.了解三種分布的聯系;
14.了解t分布及其概率分布密度曲線的特點;
15.了解χ2分布和F分布。
(四) 統計推斷
1.掌握顯著性檢驗(假設檢驗)的概念、對象和目的;
2.掌握顯著性檢驗的基本思路;
3.掌握顯著性檢驗的基本步驟、顯著水平與兩種類型的錯誤;
4.掌握如何正確理解“差異顯著”、“差異極顯著”、“差異不顯著”;
5.掌握樣本平均數差異顯著性檢驗(樣本平均數與總體平均數、配對試驗、非配對試驗);
6.掌握置信區間、置信度的概念以及正態總體平均數μ的置信區間;
7.掌握參數的區間估計與點估計
8.了解假設檢驗的前提條件;
9.了解假設檢驗應該注意的問題;
10.兩尾檢驗與一尾檢驗;
11.了解二項總體百分數P的區間估計;
12.了解百分數資料差異顯著性檢驗,正常值范圍的確定;
13.了解方差的同質性檢驗;
14.了解非參數檢驗。
(五)χ2檢驗
1.掌握χ2檢驗的原理與方法;
2.了解適合性檢驗;
3.了解獨立性檢驗。
(六)方差分析
1.掌握方差分析的意義及概念;
2.掌握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
3.掌握試驗因素、水平、處理、試驗方案等基本概念;
4.掌握方差分析的基本步驟;
5.掌握單因素試驗結果的方差分析(包含各處理重復數相等與不等兩種情況);
6.掌握多重比較的方法及結果的表示方法;
7.掌握三種主要的多重比較方法(LSD法, q法,SSR法)的適用條件;
8.掌握兩因素交叉分組和系統分組資料的特點;
9.掌握兩因素交叉分組資料的方差分析(包含各處理單獨觀測值和重復觀測值兩種情況);
10.掌握數據轉換的目的和方法;
11.了解方差分析的數學模型與期望均方;
12.了解F分布及其特點;
13.了解系統分組資料的方差分析。
(七) 抽樣原理與方法
1.掌握樣本平均數的標準誤和置信區間;
2.掌握樣本頻率的標準誤和置信區間;
3.掌握樣本容量的確定;
4.了解成對資料和非成對資料樣本容量的確定;
5.了解抽樣的基本方法;
6.了解抽樣方案的制訂。
(八)常用試驗設計及其統計分析
1.掌握實驗設計的基本原理;
2.掌握對比設計及其統計分析;
3.掌握隨機區組設計及其統計分析;
4.了解拉丁方設計及其統計分析;
5.了解裂區設計及其統計分析;
6.了解正交設計及其統計分析。
(九)直線回歸與相關分析
1.掌握直線回歸方程的建立及意義;
2.掌握直線相關系數的計算及意義;
3.掌握回歸方程、回歸系數、相關系數的顯著性檢驗;
4.了解回歸與相關的分類;
5.了解直線回歸與相關的關系;
6.了解應用直線回歸與相關的注意事項。
(十)可直線化的非線性回歸分析
1.掌握非線性回歸的主要目的;
2.掌握非線性回歸的直線化原理;
3.掌握可直線化的非線性回歸的種類及其分析方法。
(十一)協方差分析
1.了解協方差分析的意義;
2.了解單因素試驗資料協方差分析的步驟。
(十二)多元回歸與多元相關分析
1.掌握多元線性回歸方程的建立步驟和顯著性檢驗;
2.了解逐步回歸分析的方法;
3.了解多元相關分析與偏相關。
三、主要參考書目
1.李春喜、王志和,王文林 編著 生物統計學(第二版)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2.各綜合高等院校生物統計學教材。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