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工程專業
培養目標:培養從事水、氣、聲、固體廢物等污染物防治、水污染控制規劃和資源保護及環境工程設計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環境監測、水污染與控制、環境微生物學、大氣污染和控制、環境工程設計、環境質量評價、生態工程、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
就業方向:可在政府、規劃、經濟管理、環保部門、設計單位、工礦企業、科研單位、學校從事規劃、設計、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開發等方面工作。
專業特色和優勢:本專業實踐性較強,注重基礎理論在環境領域的應用與發展。在農業面源污染控制與生態環境污染修復等方面優勢突出。
環境科學專業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環境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高級專業人才。
主要課程:環境學、生態學、環境化學、環境生物學、環境監測、環境工程學、環境質量評價、環境管理與規劃、環境信息系統、環境微生物學、環境生物技術、生態工程、農用化學品污染與防治等。
就業方向:可在科研機構、大中型企業、高等學校及行政機關等單位從事科學研究、教學、環境保護和環境管理等工作。
專業特色和優勢:本著“寬口徑、厚基礎、跨學科、多實踐、重能力、求創新”的人才培養思路,優化課程結構,注重實驗和實踐教學,專業基礎厚實。
生態學專業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生態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普通生態學、污染生態學、農業生態學、景觀生態學、城市生態學、生態設計、生態工程、生態規劃等。
就業方向:可在大專院校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在生態環境保護部門從事科研、行政管理等工作。
專業特色和優勢:圍繞生態環境發展的新需求,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目標,改革課程體系,突出區域生態環境特色。近年來研究生升學率較高。
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農業資源與環境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土壤學、土壤地理學、土壤調查與制圖、植物營養學、植物營養研究方法、現代儀器分析技術、現代施肥技術、資源遙感與信息技術、農業資源開發與利用等。
就業方向:可從事土地開發利用,農業環境保護,植物營養新技術開發,土壤、肥料、農副產品和污染物的化學分析,教學科研、行政管理等工作。
專業特色和優勢:理論與實際結合緊密,應用范圍廣。
地理信息系統專業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地理信息系統與地圖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機構或高等學校從事科學研究或教學工作,能在城市、區域、資源、環境、交通、能源、人口、住房、土地、基礎設施和規劃管理等領域從事與地理信息系統有關的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地理信息系統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自然地理學、計算機圖形學、GPS測量原理與應用、測量與地圖學、地理信息系統應用、軟件工程與開發技術、WEBGIS設計與實驗、遙感圖像處理與大地測量學應用、數據結構、數據庫原理與技術、地理信息系統設計與開發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在國土、農林、環保、交通電力、電信、國防、軍事、公安、冶金、煤炭、礦業、人口、水利、民政、石油等部門及有關教學和科研單位從事與地理信息系統有關的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專業特色和優勢:理論與實際結合緊密,應用范圍廣。在具有寬厚的地理信息系統理論和知識的同時,具有資源環境的知識。注重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與提高,社會適應性強,就業面寬。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