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
培養機械工程及自動化領域系統設計、裝備制造、工藝開發、生產管理、科學研究等方面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在重視專業理論教育的同時注重創新思維訓練、知識視野拓寬、實踐環節訓練。
本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和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我校“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辦學歷史可以追溯到蕪湖機械學校(隸屬第一機械工業部),以及1935年由西班牙天主教耶穌會創設的安徽私立內思高級工校。1978年,設立了“機械制造工藝及設備”專業招收本科生,后調整為“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
支撐學科“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為安徽省重點學科,擁有“機械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以及“機械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專業學位點,擁有“先進數控和伺服驅動技術”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機械工程”學科教師總數4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7人,擁有博士學位教師12人;學科團隊主持國家863計劃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項,取得了一批具有國際前沿水平的研究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20項,授權專利100件。
本專業致力打造一支研究型教師隊伍,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師隊伍為省級教學團隊,承擔省級以上教學研究項目14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項;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5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編寫教材34部,發表教學研究論文40余篇。
圍繞長三角和皖江城市帶裝備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安徽工程大學機器人研究院、蕪湖機器人產業園為平臺,在國內率先培養機器人領域專門人才;與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美國布里奇波特大學等海外高校開展學生交流活動,實施人才培養國際合作計劃。
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培養是本專業的傳統,近年學生在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等重大比賽中多次獲得優異成績,累計獲得省級以上獎勵59項,其中在國家或華東地區比賽中累計獲獎16項;2013年在全國第二屆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中獲得一等獎;2012年學生申請專利49件,2013年學生申請專利109件。
本專業已累計培養了6000多名優秀本科畢業生,多數已成為企業技術和管理骨干,涌現出一大批杰出校友,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畢業生主要工作去向為長三角地區和皖江城市帶,多數畢業生進入企業,從事產品創新和三維造型設計,計算機輔助分析與制造工藝設計,數控加工編程、產品質量檢驗、市場營銷等技術和管理工作;部分畢業生進入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政府機關等部門工作;部分畢業生考取研究生繼續升造。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
培養材料加工、材料成型過程控制、成型裝備設計等方面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在重視專業理論教育的同時注重創新思維訓練、知識視野拓寬、實踐環節訓練。
本專業為安徽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建設專業、校級特色專業;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一級學科碩士點和材料工程領域專業學位碩士點;擁有安徽省高性能有色金屬材料省級實驗室。與蕪湖瑞鵠汽車模具有限公司、蕪湖新聯造船有限公司、蕪湖新興鑄管有限責任公司、蕪湖永達科技有限公司、安徽鑫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建立了實習基地。近幾年,本專業學生在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蕪湖市大學生專利創新大賽等競賽活動中獲獎多項。
本專業畢業生主要去向為長三角地區和皖江城市帶,多數畢業生進入企業,從事金屬塑性成形、液態料成型以及現代模具設計與制造等技術開發、工藝與裝備設計,以及質量檢測、生產組織與管理等工作;部分畢業生進入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政府機關等部門工作;約四分之一畢業生考取研究生繼續升造。
車輛工程專業
培養汽車制造領域的整車和零部件研發、設計、制造及檢測等方面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在重視專業理論教育的同時注重創新思維訓練、知識視野拓寬、實踐環節訓練。
本專業為安徽省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建設專業,擁有“機械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以及“機械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專業學位點,擁有“先進數控和伺服驅動技術”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汽車新技術安徽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研平臺。省級校企合作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主要實習基地有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蕪湖安奇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等10余家國內知名企業。近幾年,本專業學生在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飛思卡爾”杯智能汽車競賽、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蕪湖市大學生專利創新大賽等各類競賽活動中取得優異成績。
畢業生主要去向為長三角地區和皖江城市帶,多數畢業生進入企業,從事車輛制造、設計、檢測、生產管理,以及汽車售后服務等工作;部分畢業生進入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政府機關等部門工作;部分畢業生考取研究生繼續升造。
自動化專業
本專業由原來的自動控制、工業自動化、工業電氣自動化、生產過程自動化等專業合并而成。本專業主要涉及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等學科,特點是強、弱電相結合,電氣工程技術與自動化技術相結合,軟件信息系統與硬件設備相結合。本專業培養在電力拖動、自動控制、計算機控制、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等領域從事控制系統分析、設計、運行和研究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畢業生適應性強,動手能力、實踐協作能力突出,具有較強的電氣設計、電路設計、計算機應用及外語能力,較高的社會科學和人文知識綜合素質。
本專業于2010年被列為“國家級特色建設專業”,2012年入選安徽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13年被列為“國家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與安徽鑫龍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立的校外實踐基地被列為“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本專業具有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和控制工程專業學位授予權。
本專業師資力量雄厚,全部具有碩士學位,30%以上具有博士學位,副教授以上職稱占60%。近三年來獲得安徽省教學成果特等獎、省級教壇新秀、省級教學名師等多項獎勵,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自然科學基金、省高校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基金資助,并依托電氣傳動與控制實驗室省重點實驗室,具有較強的教學科研實力。
本專業就業面寬,就業率與就業質量在學校各專業的排名中始終名列前茅。畢業生可從事電氣、信息工程領域內的科研、教學、技術開發、工程設計和項目管理等工作。學生畢業后,除一部分繼續攻讀研究生外,其余的在研究所、企業、設計院、各種電力公司、電氣設備公司、計算機公司、自動化公司、通信設備公司、通信服務公司從事研發、技術支持及項目管理工作。本專業的學生多次在全國大學生電子競賽、“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競賽、智能汽車競賽等大賽中獲獎。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
本專業以電子、通信與自動控制技術為背景,融合了電子、通信、計算機及自動控制領域的先進技術,是集現代電子技術、信息技術、通信技術于一體的專業。本專業具有廣泛的市場產業面和較廣闊的創新空間,與國際新型產業發展接合緊密。
本專業主要涉及信號與信息處理、自動控制、計算機硬件與軟件、汽車電子控制技術、汽車及工業儀表等相關領域。本專業以信號與信息處理為主線,體現了通信與信息結合、通信信息系統與電子技術結合、元件與系統結合、軟件與硬件結合的特點。致力于培養具有堅實的專業基礎理論、廣泛的技術知識、良好的工程設計、應用與管理能力和工程創新能力的復合應用型人才。
本專業于2012年被入選安徽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13年被列為安徽省“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師資力量雄厚,全部具有碩士以上學位,40%具有副教授以上技術職稱。近年來多名教師榮獲安徽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安徽省教壇新秀、教學名師等多項獎勵。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省高校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多項,且積極與企業進行多項產學研合作。依托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省級重點學科,具有較強的教學科學研究及工程開發實力。
本專業學生每屆獲得包括國家獎學金在內各類獎學金比例都在30%以上。近3年,本專業的學生多次在全國大學生電子競賽、“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競賽、智能汽車競賽等大賽中獲獎。本專業就業前景廣闊,就業率與就業質量在學校各專業的排名中始終名列前茅:研究生錄取率近三年始終保持在20%左右,其中被985、211大學錄取的約占總數的60%以上;畢業生供不應求,深受企事業單位歡迎,如國家政府機關、電子科研院所、工廠企業、高新技術公司、高等學校;另有不少畢業生畢業后依靠自己所學專業知識,積極創新,自主創業,獲得成功。
本專業具有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和控制工程專業學位授予權。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
本專業以電氣工程為背景,融合了自動化、計算機和電子信息等領域的先進技術。主要涉及電機與電器、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電工理論與新技術、高電壓與絕緣等相關領域。本專業以強電為主,體現了強電與弱電結合、電力與電子技術結合、元件與系統結合、軟件與硬件結合的特點。致力于培養具有堅實的專業基礎理論、廣泛的技術知識、良好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電氣工程系師資力量雄厚,教師全部具有碩士以上學位,副教授以上職稱占60%,依托清華大學蕪湖院士工作站電能質量控制實驗室和電氣傳動與控制實驗室省重點實驗室,具有較強的教學科研實力。與安徽鑫龍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立的校外實踐基地被列為“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本專業具有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和控制工程專業學位授予權。
本專業就業面寬,就業率與就業質量在學校各專業的排名中始終名列前茅。畢業生供不應求,深受電氣工程領域各類企事業單位,如電力科研院所、電力公司、高新技術公司、高等學校、工廠企業、政府機關等用人單位的歡迎和廣泛好評。本專業的學生多次在全國大學生電子競賽、單片機競賽、“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競賽、智能汽車競賽等大賽中獲獎。
紡織工程專業
我校紡織工程專業創建于1982年,設有紡織工程、針織工程兩個方向。本專業主要培養具有外語、計算機能力,熟練掌握紡織產品工藝設計、功能性紡織品研制與開發、紡織CAD應用、紡織品性能檢測及質量控制、現代企業管理、市場營銷及國際貿易等方面知識、培養工程及管理適應性較強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本專業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正、副教授10余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人,皖江學者1人,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1人,省級教壇新秀1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碩士生導師7人,教師中具有碩博士學位占85%以上,教師承擔多項國家自然基金和省部級科研教研項目。該學科專業教學科研力量雄厚,是安徽省重點學科,建有國家級紡織行業創新服務中心,設有紡織面料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安徽省紡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安徽省紡織行業科技公共服務平臺,目前在安徽省是唯一一所具有紡織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本專業為省級特色專業,擁有省科技創新團隊和校級課程建設教學團隊,安徽省實習實訓示范中心等多個教學和科研平臺;《紡織材料學》、《紡紗學》、《織造學》等三門專業主干課程為安徽省省級精品課程,專業課98%為優秀課程。
學生畢業后可在現代紡織企業、紡織服裝貿易企業、家紡企業、汽車內飾企業、紡織及材料科研院所、紡織及材料產品教育等部門從事產品設計開發、工藝設計、生產管理及質量控制、紡織進出口貿易、生產技術改造等工作,也可以報考碩士研究生。現有面向本專業的“美欣達”企業獎學金。
本專業學生在全國紗線及面料設計大賽、紡織品設計大賽、外貿跟單大賽、挑戰杯等全國、省級賽事中多次獲獎,人才培養質量高,深受用人單位的青睞,畢業生每年一次性就業率達98.5%以上,畢業生主要就業去向為浙江、江蘇、上海、廣東等沿海省份及省內合肥、蕪湖等經濟發達城市,畢業生在雅戈爾、華孚色紡、華源、曠達、華光、華冠等知名紡織企業均有良好的發展。
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
本專業主要培養化學工程與工藝的設計、新產品開發、生產管理、質量檢測、科學研究等方面的高級專業人才。學生可在研究院、設計院、高等院校等事業單位以及石化、日化、材料、醫藥、環保、能源、汽車、光電等單位工作。
本專業始建于1993年,2005年學科獲得碩士研究生學位授予權;專業師資力量雄厚,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教師占70%,教授、副教授占60%;其中1人為澳大利亞高級訪問學者。教師中具有省級教壇新秀1人,校級學術骨干5人。教師獲得國家專利近20項,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其中國際學術論文SCI收錄60余篇;承擔科研項目50余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級項目10余項;承擔教研項目20余項;各類教學獲獎30余項;積極開展校企合作,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50余項。
本專業是“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是安徽工程大學特色專業。專業十分注重學生研究能力的培養,本科生參與科研項目的人數達30%以上,本科生獲得各類科研獎項100余項,發表科研論文30余篇。學校優先安排優秀教師,開展專業理論教育,強化核心課程;同時聘請來自著名設計院、研究院、大型國企(如中石化、皖維集團、杉杉集團等單位)的研究員、高級工程師等專家進行專業指導。
本專業學生就業面寬,就業率與就業質量始終名列學校前茅,一次就業率近100%。畢業生業務素質高、能力強,絕大多數已成為單位的生產、科研、管理部門的領導或技術骨干。畢業生主要去向:(1)行政事業單位:如化工設計院、石化研究院、海關、環保、水力、高等院校等;(2)生產制造業:如中石化、中煙集團、立白集團(日化)、長虹電子、海螺型材、奇瑞集團、康佳電子等;(3)考研深造:本專業畢業生平均考研錄取率25%左右;錄取院校多為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大連理工工程大學、華東理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東南大學、中國科學院和安徽工程大學等知名院校。
工商管理專業
本專業依托我校工程技術類教學資源,突出我校工科背景,主要開設管理學、管理信息系統、會計學、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企業戰略管理、組織行為學等課程。旨在培養具備工業生產領域中懂產品、會管理、善分析和能熟練運用管理理論和方法的應用型工商管理人才。
與本專業相應的管理科學與工程是我校一級學科碩士點,擁有管理決策與系統、管理技術經濟與知識管理兩個研究生培養方向;工商管理是學校重點扶持學科,企業管理是校級重點學科,《管理學》課程是省級精品課程。工商管理系現擁有教授7人,副教授6人,講師6人,教師全部具有碩士學位,且40%以上具有博士學位;近三年來教師在各類理論刊物發表學術論文近100篇;主持參與國家級科研項目5項,承擔省部級以上課題10余項、廳級課題20余項。
我校先后與蕪湖國家級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蕪湖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奇瑞重工、蕪湖美的空調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中川工程咨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建立了校外實踐基地,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和訓練,更直觀和感性地認識工貿企業開展管理與運營業務的實際工作流程,為其就業奠定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本專業學生多次在全國大學生管理決策模擬大賽中獲特等獎、一等獎,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挑戰杯”安徽省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安徽省百所高校百萬大學生科普創意創新大賽等諸多賽事上獲獎。
本專業就業面寬,就業率與就業質量在全校名列前茅。培養的畢業生可在各類工商企業組織、金融投資機構、對外貿易部門及政府經濟管理部門從事管理與科教工作。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我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是安徽省特色專業。承擔綜合改革試點、“卓越工程師計劃”項目和IT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等多項省級教改項目。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始建于1992年,具有“計算機應用技術”碩士學位授予權。目前正在積極推進與美國布里奇波特大學開展中外合作辦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師力量雄厚,學科帶頭人周鳴爭教授是安徽省教學名師,專業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12人,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2人。教師主持和參加的省級教改課題近10項,發表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論文20多篇。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安徽省國際合作項目及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學研究課題20多項;承擔產學研合作項目20多項。獲得安徽省科學技術三等獎2項,蕪湖市科學技術二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安徽省教育廳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在《計算機學報》、《軟件學報》、《PatternRecognition》等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數百篇,數10篇論文被SCI、EI收錄;出版教材20余部。
本專業作為安徽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項目,學校優先安排優秀基礎課教師,實行英語小班教學;突出專業理論和素養教育,強化核心課程;按照“3+0.5+0.5”學制安排校內工程實訓和企業項目開發,聘請來自著名IT企業的開發設計人員、項目經理以及有實踐工程經驗的企業專家指導實踐教學,確保就業優勢。畢業生能在IT企業、國家機關以及大、中型企、事業單位從事計算機工程領域應用系統的設計、開發、維護或系統開發維護的組織與管理等方面工作。
本專業近幾年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均在95%以上,絕大多數畢業生從事計算機專業技術工作。2013屆畢業生主要就業去向:江蘇(蘇州、南京、揚州、昆山等)36%,上海12%,浙江(杭州、湖州等)6%,合肥17%,蕪湖7%,考研和其他地區就業22%。
金融工程專業
我校“金融工程”專業于2009年經由教育部審批同意設置,并于2010年開始本科招生。“金融工程”是隨著經濟發展而設立的一門新興交叉學科,它以數學為基礎和工具,定量地研究金融領域各類問題的分析、設計和管理方法。目前我校“金融工程”專業承擔著安徽省振興計劃新建專業建設項目、省級教研項目“金融數學系列課程教學內容的優化和教學手段改革”和校級金融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實驗區等多項省級或校級教改項目。
本專業具有學士、碩士學位授予權。本專業教師力量雄厚,學科帶頭人費為銀教授是安徽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培養對象,安徽省優秀教師,安徽省教學名師(2007年),中國工程概率統計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運籌學會智能計算分會副理事長,中國運籌學會不確定系統分會常務理事,中國系統工程學會金融系統工程專業委員會委員,安徽省數學會常務理事,安徽省現場統計研究會常務理事。專業教師中具有教授2人,副教授3人,同時兼職教授中有國際著名隨機分析專家,紐約科學學會院士,蘇格蘭皇家科學院院士(FRSE)1人,國家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人。
教師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及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學研究課題20多項,主持和參加的省級教改課題10余項,發表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論文20多篇。獲安徽省社會科學文學藝術優秀成果三等獎1項,安徽省教育廳教學成果獎2項;在《InformationSciences》、《FuzzySetsandSystems》、《StochasticModels》、《StochasticAnalysisandApplications》、《Stochastics》、《NonlinearAnalysis:TMA》、《DynamicSystemsandApplications》、《ActaMathematicaeApplicataeSinica》、《管理科學學報》、《數學學報》、《數學年刊》、《數學物理學報》、《系統科學與數學》、《應用概率統計》、《數學雜志》、《應用數學》、《高校應用數學學報》、《控制理論與應用》等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00余篇,其中SCI收錄論文30余篇,EI收錄論文20余篇。
我校于2009年與英國斯特拉思克萊德大學(UniversityofStrathclyde)簽署了“2+2”合作辦學協議,目前該項目已經實施在兩校間開展實施多期,本專業已有數名學生先后赴英留學交流。
學院與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蕪湖市統計局等金融機構或事業單位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建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為本科生實踐教學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本專業設有金融分析與投資分析兩個專業方向,培養的學生主要在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行業或經濟與金融等管理部門、科研機構從事相關業務或理論政策分析等工作。
土木工程專業
本專業培養掌握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與土木工程專業基礎,具備土木工程師(含結構設計師、建造師、監理工程師等)技術能力,能從事土木工程領域的設計、施工、監理、項目管理、防災減災、教育和科學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質工程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本專業現有教師18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4名,講師7名,助教5名;教師中全部具有碩士以上學位,其中博士7名,本專業擁有省級教學名師1名。我校土木工程專業為省級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專業、省級振興計劃專業結構優化調整重點建設專業。土木工程專業主干學科為土木工程學和力學,其中力學教學團隊為省級教學團隊,結構工程為校重點扶持建設學科,土木工程專業教學團隊為校級教學團隊;具有“應用力學與工程結構”碩士學位授予權。本專業擁有50噸電液伺服結構試驗系統、500噸電液伺服多功能結構試驗機、300噸電液伺服壓力試驗機等大型實驗設備,總值約800萬元;同時與安徽省魯班建設建團、中鐵蕪湖設計院等大型企業簽定校外實習基地,以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很好地滿足教學、科研的需要。
本專業作為安徽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重點建設專業,學校優先安排優秀基礎課教師,英語實行小班教學;突出專業理論和素養教育,強化核心課程。聯合建筑企業共同培養,實行卓越工程師教育“3+1”培養模式,即三年在校學習,累計1年以上參與企業工程項目的設計、施工、管理和調研等實踐。
土木工程專業近三年就業率也一直居我校前列,平均就業率達到98%以上,用人單位反饋的畢業生評價良好。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