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簡稱北航法學院)隸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簡稱北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簡稱北航)成立于1952年,由當時的清華大學、北洋大學、廈門大學、四川大學等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合并組建,是新中國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學府,現隸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學校分為學院路校區和沙河校區,占地3000畝,總建筑面積150余萬平方米。自建校以來,北航一直是國家重點建設的高校,是全國第一批16所重點高校之一,也是80年代恢復學位制度后全國第一批設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首批進入“211工程”,2001年進入“985工程”,2013年入選首批“2011計劃”國家協同創新中心。經過六十年的建設與發展,學校基本形成了研究型大學的核心競爭力,內在凝聚力和國內外影響力得到顯著提升,躋身國內高水平大學的第一方陣。
目前,北航已經從早年著名的工科院校,發展成為理工文綜合,繼續保持航空航天特色和工程技術優勢的綜合性大學。現有27個學院,涵蓋工、理、管、文、法、經、哲、教育、醫和藝術10個學科門類。有8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并列全國高校第7名),28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9個北京市重點學科,28個國防特色重點學科,排名全國前十名的學科共13個。有59個本科專業,21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38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17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學校已形成“優勢工科、扎實理科、精品文科”綜合發展、融合互動的高水平學科發展態勢,空天信融合正逐漸成為北航的新特色和核心競爭力。
北航法學院誕生于我國高等教育全面轉型與建設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國家的浪潮之中。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北航啟動由傳統工科單科辦學向理工文綜合辦學的歷史性轉型。建校初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就成立了政治教研室。1987年,學校組建社會科學系,并于當年下轄成立法律教研室,高景亮教授出任系主任并兼任法律教研室主任。1995年,在學校層面另行組建北航法學研究所,引進劉春茂教授出任所長。1997年,學校決定在社會科學系基礎上成立人文學院,并在人文學院下設法律系,整合法律教研室、專利研究所和北航法學研究所等單位,劉春茂教授出任首任系主任。同年開始招收首屆法學本科生,北航法學教育由此正式開始。2002年,學校決定成立北航法學院,法學院由此開始以二級學院名義獨立辦學。2007年,學校聘任龍衛球教授出任首任院長,并且啟動“快速發展戰略”。
法學院貫徹“發展現代高水平法學教育”辦學思路,借鑒國內外著名法學院辦學經驗,立足我國建設特色新型工業化國家的實際,確立“長效發展、全球視野”為基準,“規范化、厚基礎、強特色”為要求的辦學方略,注重將法學教育與國家戰略型高科技發展和產業化需求密切聯系,努力探索現代法學與科技產業融合的新路子,在師資建設、學科建設、平臺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突飛猛進,在我國600余所法學院校中迅速崛起,成為國內知名法學院,并以基礎厚實、特色鮮明、體制精良、發展迅猛著稱。2005年,法學院取得法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09年,法學院獲得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2011年,法學院取得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成為全國第13家擁有法學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的單位。法學院也是國家教育部“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的承載單位。2011年11月,法學院獲批國務院、中央軍委空管局一項重大科研基地,即“國家空管法規標準中心”,成為目前國家空管法律政策設計的唯一智庫單位。2012年,學院成功入選教育部20家“法學教育實踐基地”和58家“國家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基地”。
法學院目前師資實力雄厚、結構合理、充滿創造與活力。現有教職員工共54人,含專任教師47人。其中,教授13人,博士生導師12人,副教授20人。具有博士學位的占90%以上,具有留學經歷的占70%以上。名師眾多,1人為二級崗教授,7人為三級崗教授,4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1人入選百千萬人才工程,3人為美國富布萊特學者,1人為德國洪堡基金學者,2人獲得寶鋼優秀教師獎,2人為北航藍天學者,3人為北京市優秀教師,5人以上獲得其他省部級以上優秀教師稱號。另外,聘請了50余名國內外著名法學家、法官、律師等擔任兼職教授或兼任導師。學院還與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以及我國港澳臺地區多所大學或研究機構建立了緊密聯系,不定期進行師資交流。
法學院學科布局完整,重點與特色突出。學院下設“民法研究中心”、“商法與經濟法研究中心”、“國際法研究中心”、“訴訟法研究中心”、“法學理論與法律史研究中心”、“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刑事法研究中心”七個基礎學科組織單位以及“法律基礎中心”、“法律實踐中心”和“公益法律服務中心”三個教學組織單位。同時,學院致力發展特色法學,依托學校在航空航天、信息化等領域的特殊優勢,一直將航空法、外層空間法、知識產權法等作為教學科研重點,還配合國家戰略重大需求設立了“法律與科技發展中心”(2007年)、“知識產權與科技法研究中心”(1997年)、外層空間法研究所”(2000年)、“航空法研究所”(2007年)、“北航保險法研究所”(2008年)、“頻譜資源法律與標準研究中心”(2010年)、“科技證據法律與實驗中心”(2010年)等特色學術研究機構。學院還基于教師學術興趣和產學研結合的需要,設立了“憲政問題研究中心”、“法律與政治思想研究中心”、“農村法律政策研究中心”、“中國建設管理與房地產研究中心”等非在編機構。學院也注重對外研究和國際化辦學的拓展,批準設立了“英美法研究中心”(2007年)、“德國法研究中心”(2008年)、“法國法研究中心”(2008年)等國際合作交流研究機構。
法學院始終把培養高水平人才放在中心地位,依托自身雄厚的法學基礎,同時結合北航強大的理工科背景及航空航天、信息化學科特色優勢,旨在通過強化學科融合,培養法學基礎扎實、實踐應用能力強、特色鮮明、兼具理工科背景、掌握一定航空航天科技與信息知識的復合型法律人才,為我國現代型法治事業服務。法學院擁有優越的教育資源,形成了包括法學本科、法學二學位、法學碩士(含七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法律碩士(含法本與非法本)和法學博士(含五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在內的完整的多層次、立體化法學人才培養體系。1997年,開設法學本科。2003年,開設法學二學位項目。2000年,獲得民商法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02年起,正式招收民商法碩士研究生。2005年,獲得法學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予權;同年,增開國際法、訴訟法兩個碩士點,2008年,增設法學理論與法律史、憲法與行政法、刑事法3個碩士點;2010年,新增經濟法與環境資源法碩士點。2007年,吸取國內外高端人才培養經驗,引入交叉培養模式,設立“法律科學與管理”博士點,2009年正式招入首屆博士生。2009年6月,獲批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單位資格,2010年正式招入首屆法律碩士。2010年,取得法學一級學科博士點,設民商法、法理學、訴訟法、國際法(航空航天法)、憲法與行政法5個二級法學博士點。學院還特別注重營造學習激情和創造氛圍,著重倡導積極、自主和規范的學風,學生在國際和全國賽事中獲得多項重要榮譽,其中包括2010年美國國際辯論教育協會(IDEA)主辦的首屆國際辯論中國公開賽模擬法庭冠軍,2011年全國第十二屆“挑戰杯”競賽一等獎等。2011年,根據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發布的《畢業生就業工作白皮書》,法學院畢業生進入國家黨政機關人數位列全校第一,并榮獲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院系”稱號。
法學院行政與管理以服務型為宗旨,力行管理制度化、專業化、效率化和人性化,建立了民主合議、分工合理、職責明確、氛圍輕松的行政管理服務體系。法學院也注重教學條件建設,配備專門的法學圖書室和電子閱覽室,建立法律實習中心、模擬法庭實驗室、法律援助中心、知識產權咨詢服務中心等教學實踐基地。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