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學技術不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對其他領域的發展產生了重大與深遠的影響。為了適應高等教育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適應信息科學技術學科的發展,更加廣泛而有機地實現學科交叉與融合,滿足未來社會更加信息化和智能化的需求,并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步伐,北京大學于2002年在原電子學系、計算機科學技術系、信息科學中心和微電子學研究所的建設基礎之上,正式組建成立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學院教學、研究實力雄厚,擁有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員工近400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3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并涌現一批出色的中青年骨干;全日制學生近2600人,其中本科生近1300人,研究生1300余人,是北京大學規模最大的教學單位,每年為社會輸送大批優秀人才。
學院覆蓋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3個一級學科以及12個二級學科,學科建設成績斐然,其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為國家重點一級學科,計算機軟件與理論、計算機應用技術、物理電子學、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通信與信息系統為國家重點二級學科。按2013年度USNews的評價體系,北京大學在“電子工程”學科排名第36位,在“計算機科學”學科排名第35位;按ESI的評價體系,北京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工程”學科均進入全球研究機構的1%。
學院擁有2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1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或工程研究中心),并與多家知名中心組建了聯合研究機構。十余年來,學院承擔了一批立足于國家需求、面向國際前沿的重大科研項目,到賬科研經費超過20億元,并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20項(其中第一完成單位10項)和省部級科技獎勵39項(其中第一完成單位24項),在重要學術期刊和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近6000篇,其中SCI收錄論文1800余篇,獲得授權專利760余項,出版學術著作近180種。
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科具有悠久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數學力學系的計算數學專業,以及物理系的無線電物理、電子物理和半導體物理專業。1958年12月,在物理系無線電物理、電子物理等專業基礎上成立了無線電電子學系,1996年更名為電子學系。1978年,在數學系計算數學專業和無線電電子學系計算機專業基礎上組建了計算機科學技術系。1985年,為了發展多學科的交叉與融合,由數學系、計算機科學技術系、電子學系等校內十個系(所)聯合組建了信息科學中心。同年,成立了微電子學研究所。
幾十年來,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科取得了一系列國內領先、具有國際影響的重大研究成果,在我國信息科學技術發展進程中創造了多個“第一”,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又一批信息領域的棟梁之才,為我國信息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