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個外賣,對方居然通過電話號碼就能知道你的職業?別笑,這可不 是現代福爾摩斯發揮了超強洞悉力,而是一個讓人備受困擾的現實問題:“號碼標記”手機APP(應用程序)雖然幫助識別推銷、詐騙等電話,但也因此讓你變成“透明人”,職業隱私變得“一覽無遺”。
如果說,號碼標記還僅僅是曝光 了部分職業信息,那么,美國一幫“好色之徒”的遭遇可能更尷尬。好色客俱樂部是紐約一家男士娛樂場所,然而,俱樂部的常客們并不知道他們被卷入了大數據時代的風波。數 據科學家安東尼·托卡通過挖掘乘坐出租車的數據庫細節有了有趣的發現,從俱樂部出發的信息 顯示,一些私人住址有密集的下客量。安東尼此舉純屬娛樂,但這些信息曝光很可能就造成一些婚 姻不幸。而另一個數據 風波則讓一群出軌者如坐針氈。早在7月,全球最大婚外情網站Ashl ey Madison被黑,黑客組織威脅說如果網站不永久關閉就要將網站用戶公之于世。前兩天,在網站堅決不關的回應下,黑客們兌現了承諾,公布了約9.7G的用戶隱私數據包,里頭詳 細記錄了3200萬賬戶信息、登錄密碼、近7年的信用卡或其他支付手段的交易明細,而這上百萬次的交易明細則 透露了真實姓名、住址、email等信息。
這些每個都可能上頭條的故事,或許 娛樂了大眾,也先不論數 據學家、黑客們的行為是否大快了人心,在這個每個人都可能留下蛛絲馬跡的 互聯網時代,大數據庫怎么才能既保持隱私又能為人 所用,真的成為不得不擔憂的問題。更讓人不安的是,人們既想要完美的隱私 ,又想要公開的所有好處,這很有可能在目前就像魚和熊 掌不能兼得一樣還不能實現。我想,要解決 這個困境,不僅是要增強公共教育,讓好奇之人不要總想著窺探,科學家 也得加把油趕緊給“透明”的個人隱私數據 設計一層“面紗”,政策制定者也 得下些法律“猛藥”來約束才行。
以上就是文章的全部內容,希望對各位考生應對類似問題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