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會計電算化的基本概念
會計電算化是計算機技術與現代會計相結合的產物,是電子計算機在會計中的應用的簡稱。“會計電算化”的基本含義,是指將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應用到會計業務處理過程中,逐步實現應用會計軟件指揮各種計算機設備替代手工方式完成會計工作的過程。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會計電算化”的含義得到了進一步的延伸。在我國,“會計電算化”一詞是19 81年財政部、中國會計學會在長春市召開的“財務、會計成本應用電子計算機專題討論會”上正式提出來的。
會計電算化主要是應用電子計算機代替人工進行記賬、算賬、查賬、報賬,以及部分替代人工完成會計信息的處理、判斷和分析的過程,即通常意義上的狹義的會計電算化。會計電算化將電子計算機技術更為廣泛和深入地運用于會計領域,在會計電算化事業不斷前進的過程中,經濟事項的處理方式、范圍和速度不斷發生變化,會計理論有了新的發展,會計管理制度和辦法也逐步得到修改和完善,同時,與會計活動密切相關的財務管理、審計稅務及工商管理等也出現了新的變革和發展。目前,會計電算化已成為一門融會計學、管理學、電子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為一體的交叉學科,其含義得到了進一步引申與發展,與計算機技術在會計工作中應用有關的所有工作都成為會計電算化的重要內容,包括會計電算化人才的培訓、會計電算化制度的建立、會計電算化的宏觀管理、計算機審計、電算化會計檔案管理等。因此,廣義的會計電算化是指與電子計算機在會計工作中應用有關的所有工作。
2.會計電算化的特點
會計電算化除具有電子計算機具備的一般特點,如運算速度快、自動化程度高、計算精度高、存儲量大、適應性強、有“記憶”和邏輯判斷能力外,與手工會計相比,它還具有下明顯的特點:
(1)及時性與準確性
由于電子計算機能夠長時間大量存儲數據,并能以極高的速度和準確性自動地進行運算和數據處理,從而打破了手工操作的局限性,可以為經濟管理工作提供更為詳細、更加及時的信息。
(2)集中化與自動化
在會計電算化工作中,除部分數據錄入工作由人工錄入外,絕大部分工作都由計算機自動按程序運行,特別是在會計信息處理方面,一般都是集中處理,人工干預少,自動化程度高。同時,由于計算機中的數據可以實現共享,從而減少了數據的重復記錄。
(3)規范化與標準化
由于在會計信息處理方面是由計算機自動按程序運行,人工干預少。另外,由于財務會計軟件大多是采用了符合財政部發布的《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和《會計軟件基本功能規范》的軟件,因此會計電算化從填制會計憑證、數據輸入到登記會計賬簿、數據輸出、編制財務報告等方面都更加標準、規范。
(4)會計信息存儲的電子化與科學化
會計檔案是會計的重要歷史資料,電算化會計檔案從手工下的紙質會計檔案轉變為以磁帶、磁盤、光盤、微縮膠片等介質存儲,使得保存和備份數據更加容易,也使數據的檢索變得更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