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概述】
材料1:經過一夜的持續降雨后,“來昆明看海”被微信“朋友圈”不斷刷屏,昆明主城區道路積水情況如下,民航路與二環南路交叉口鐵路橋下水深約3米,道路雙向封閉等;
材料2:北京地區普降大雨,部分地區出現暴雨,多區縣連夜升級暴雨預警。暴雨致北京市區多處道路出現積水情況,市民出行受阻。
材料3:受第15號臺風“天鵝”影響,短短幾小時內,一場瓢潑大雨將上海“泡”成了“海上”,嘉定、閔行、青浦等多個區,成為本輪降雨的“重災區”。
材料4: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部署加快雨水蓄排順暢合理利用的海綿城市建設,有效推進新型城鎮化。會議確定,一是海綿城市建設要與棚戶區、危房改造和老舊小區更新相結合;二是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在基礎設施規劃、施工、竣工等環節都要突出相關要求;三是總結推廣試點經驗,采取PPP、政府采購、財政補貼等方式,創新商業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項目建設運營,多渠道支持海綿城市建設。
【熱點評析】
每年6-8月,中國便多地進入“雷雨模式”,這樣的天氣在帶來豐富降水的同時,也考驗著城市的“下水道”。曾一度被廣大民眾戲稱的“逢雨看海”現象,不僅帶來了諸多交通的不便,也顯示了政府相關部門治理能力的欠缺,更折射出城市公共管理服務職能的缺位。
對此,政府部門高度重視,且在29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建設雨水自然積存、滲透、凈化的海綿城市。海綿城市的建設以推動人與自然和諧為價值取向,不僅能夠有效提升雨水蓄排順暢、合理利用的水平,而且能夠修復城市水生態、涵養水資源,使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從而終結城市在暴雨天氣中出現的“看海模式”,為子孫后代留下無價的“綠色財富”。
其實,城市內澇問題如今已經困擾國內多個城市。據媒體報道,2015年以來全國至少已有超過150個城市因暴雨洪水發生了內澇。從涉及的城市來看,既有一線城市,也有省會城市,同時還有一些相對偏遠的縣城也深受“城市內澇”的困擾。這既反映了城市發展過程中的“城市病”,也為人與自然相處的現狀提出“警告”。對此,通過提升城市排水、調蓄能力的海綿城市建設,確實能夠較好地解決這一發展中的難題。
方向已明確,關鍵得落實。海綿城市的建設不是“玩概念”,更非“搞噱頭”,而是應從城市建設的細微之處入手,對于規劃、施工、竣工的各個環節都進行詳細論證,并突出相關要求。同時,針對海綿城市建設中的大量資金需求,政府積極創新引資運營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項目建設運營,鼓勵金融機構創新信貸業務,多渠道來支持海綿城市建設。
城市,理應讓生活更加美好。從某種意義上說,讓“逢雨看海”的“水袋子”變成人見人愛的“海綿寶寶”,讓城市內澇不再肆虐、讓人與自然更加和諧,才能讓城市順暢“吐納呼吸”,變得更加美好和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