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2017年3月,人社部召開會議,要求貫徹落實2016年12月底通過的《技工教育“十三五”規劃》。會議指出,要“大力發展技工教育,著力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后備產業工人和高技能人才”。實際上,我們擁有世界上數量最多、素質較高的勞動力,但不少企業卻“抱著水缸喊渴”,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缺技工,更缺高級技工,“設備易得、技工難求”。據兩會政協委員調查,“全國高級技工缺口近1000萬人”。如何補齊高素質技能人才隊伍的短板、打造更多“大國工匠”,成為經濟轉型升級必須面對的課題。
【解析】
縱觀世界工業發展史,但凡工業強國,都是技師技工大國。無論通過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還是實現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的跨越,高級技工都不可或缺。
一些發達國家為留住高級技工,實行終身雇傭制,有的還推行學徒制。為增加培養力度、減少企業顧慮,政府部門應該承擔更多責任,并在人才培養和使用的全鏈條進行機制改革。
從經濟社會發展和就業創業對技能人才的多樣化需求出發,推進技工院校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對接,推廣“校企雙制、工學一體”辦學模式,促進技能就業、技能成才。
把培育工匠精神作為技工院校重點教學內容,融入公共課程、專業教學、實習實訓、就業指導和考核鑒定體系,貫穿技工教育全過程,使弘揚和傳承工匠精神成為技工教育的鮮明特征。
培養社會尊重技工的氛圍。高級技工的獲得感,不僅應該體現為物質待遇,更應該體現在社會尊重上。高級技工才能獲得更多的社會尊重,社會也才能涌現出更多大國工匠、激發出更多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