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資料】
2017年5月,北京大學保安“成群逆襲”廣受關注。過去20年,北京大學保安隊先后有500余人考學深造,有的甚至考上研究生后當上大學老師。不僅是北大保安,如中山大學保安楊順在工作期間自學英語,并為外國留學生補習中文,與一位來中大留學的瑞典姑娘上演了“現代版童話愛情故事”。相比原來的人生軌跡,他們的奮斗確實可以稱得上“逆襲”。
【標準表述】
保安與大學生,兩者之間似乎天生就被命運劃出了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但北大的一群保安,卻來了如此華麗地逆襲。這樣滿滿的正能量,讓眾人感受奮斗的意義和榜樣的力量。
從構建正常社會角度出發,這種奮進,不應該稱為“逆”,而應該是“順”,契合了社會發展的方向,印證了社會活力的充盈。一個人最了不起的,就是心中有夢想,愿意為夢想付出努力;而一個社會最了不起的,就是努力提供各種機會,能讓有夢想、肯努力的人實現人生進位。如果這種“逆襲”成為一種常態,那么這個社會就是一個有活力的社會。
如何營造一種健康的生態,讓更多人擁有夢想,讓更多人實現夢想才是真正值得思考的。而這遠遠不是大學的事,也不應該只發生在保安身上。不管在哪都應該有著這么一群追求上進的人。可能他們的起點不高,出身卑微,但依然有著一顆奮斗的心,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人生目標。打造一個健康的社會生態,讓更多人擁有人生出彩的機會,非常重要。
【具體措施】
要打破各種封閉,讓寶貴的公共資源輻射更多人,給奮發圖為者提供一個公平的競技舞臺,享受實現夢想均等的社會資源的機會。全民學習和奮斗的氛圍也會更加濃厚,不同群體之間的交流就會更加平等通暢,階層間的心里樊籬就可能逐漸被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