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都文化創新與文化傳播工程研究院簡介
首都文化創新與文化傳播工程研究院是北京市與北京師范大學合作共建的集學術研究、咨詢服務、文化傳播于一體的高層次研究機構和交流平臺。
研究院的主要職責是承擔市委、市政府及市委宣傳部交辦的文化發展、創新、傳播等方面的調研論證、基礎理論研究和應對策略研究任務;開展首都文化和傳播學的基礎理論研究工作;開展推進文化之都建設的相關理論模型研究;研究推進傳統文化的國內外傳播工作;總結文化創新的“首都模式”,開展首都文化示范基地建設研究和評估體系研究;開展文化創新和文化傳播方面的培訓工作。
于丹教授擔任研究院院長。誠摯歡迎具有開拓視野的綜合性、復合型優秀人才前來應聘,研究院將提供廣闊的發展平臺,靈活的聘用崗位,優厚的福利待遇。
二、研究院在研項目
為了更切實的響應和推動北京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城市文化軟實力與國際文化影響力的提升,同時注重貼近性與時效性的追蹤和評估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市場環境與公共政策,文創院將集聚各學科各行業優勢研究人才,鏈接政、企、研多領域精英人才,在協同創新機制下進行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的文化創意產業課題研究:
1.宏觀層面:北京文化“走出去”的國際坐標與政策方略研究
2.中觀層面:北京與全國重點省市文創產業政策體系與發展環境比較研究
3.微觀層面:北京文創產業集聚區集聚水平與發展對策研究
北京動漫游戲產業格局與發展路徑研究
4.智庫咨詢:首屆北京惠民消費季策略建議及活動評估
三、招聘崗位和條件
首都文化創新與文化傳播工程研究院招聘崗位為北京市事業編制,相應待遇參照北京市事業單位有關政策執行。
崗位一:辦公室行政人員
招聘條件:
1.中共黨員;
2.碩士或碩士以上學歷,應屆畢業生;本科和碩士及以上學歷均在211工程院?;?85工程院校就讀并畢業;
3.具有較強的文字寫作能力、實際工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4.身心健康,性格開朗,具有踏實、負責和敬業的工作態度,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良好的綜合素質和溝通能力;
5.委培生、定向生和已簽約的畢業生不得申報;
6.具有相關工作經驗者優先考慮。
崗位二:財會人員
招聘條件:
1.中共黨員;
2.全日制碩士及以上學歷,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3.熟悉高校及事業單位財務制度及其業務核算流程,具備財務管理及行政相關崗位的工作經驗;
4.政治思想素質較高,熱愛財務管理工作;有較強的事業心、責任感、敬業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踏實肯干;有良好的組織協調、溝通能力及適應能力;
5.北京戶口,身體健康,年齡在35周歲以下。
崗位三:研究員(正高級職稱,2名)
招聘條件:
1.在文化傳播研究領域取得開創性研究成果,其學術水平得到國內外同行公認;
2.研究領域側重于中外文化差異比較與傳播策略研究,各國文化產業政策與評估體系研究等;
3.曾獨立主持國家級研究課題者優先,具有很好的團隊帶領和組織協調能力。
崗位四:副研究員(副高級以上職稱,2名)
招聘條件:
1.博士學位,年齡原則上不超過45周歲。文化創意產業相關領域專業背景,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與較高的研究水平;
2.熟悉國家文化產業發展趨勢,熟悉文化產業政策、市場、商業模式,具有較強的洞察力與分析能力;
3.具有與文化傳播及文化產業研究相關的獨立著作,在文化、傳媒、策劃、設計、創意等方面具有實踐經驗者優先。
崗位五:應屆博士畢業生(或博士后出站人員)
招聘條件:
1.文化傳播、文化產業研究相關專業應屆博士生或出站博士后,年齡不超過35歲;
2.學術底蘊扎實,曾作為骨干參與省部級及以上調查研究課題若干;
3.具有較高的英語水平,能夠承擔中外文化交流工作。
四、應聘材料
(一)基本信息表;
(二)本人簡歷(含照片和應聘工作設想);
(三)代表性的學術論文2篇;
(四)兩位本學科領域教授的推薦信。
注:請于2014年月1日17前電子郵件或郵寄送達應聘材料,并保證所有材料一次性送達。
五、聯系方式
聯系人:韓曉蕾郵箱:bicic@bnu.edu.cn
電話:010-58802699傳真:010-58802056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新街口外大街19號京師大廈9812A
郵編:100875
附件:
易賢網溫馨提示:
《首都文化創新與文化傳播工程研究院人員招聘信息表.doc》來源于北京林業大學網,最近更新2013年12月30日。
易賢網下載后為“.zip”的壓縮文件,解壓后得到“.doc”格式的文件,文件使用MS-Office辦公軟件word制作,請確保您使用的電腦已安裝此類軟件,否則打開的文件將是亂碼。
更多信息請查看北京市事業單位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