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位簡介
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為中國科學院直屬戰略高技術研究所,主要從事能源、動力及與之相關環境等領域的研究。其前身系三元流動理論創始人吳仲華先生1956年創建的中國科學院動力研究室,1980年正式建所。研究所位于北京市海淀區北四環西路11號,單位網址為:www.iet.cn。
儲能研發中心成立于2011年,主要從事大規模儲能技術的研究與開發,特別是新型空氣儲能技術、蓄冷蓄熱系統與材料、微型抽水蓄能系統等。現有在職職工23人,其中,中科院“百人計劃”2人,中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國家特支計劃”1人,研究員5人(返聘或兼職研究員3人),副研究員/高級工程師3人;研究生1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人,碩士研究生7人。儲能研發中心自成立以來,陸續獲得國家863專題項目、國家科技部國際合作專項、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中科院“百人計劃”擇優支持項目、北京市科委重大項目等一系列項目支持。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大規模超臨界空氣儲能技術已經通過1000小時技術原理驗證;建成了國際首臺MW級大規模超臨界空氣儲能系統中試平臺,并完成試驗驗證與示范,為商業示范、產業化及10MW級系統研發奠定基礎。
循環流化床實驗室是國內最早開始循環流化床技術研發的單位之一,也是目前國內循環流化床技術研發的主力單位,擁有國內最大的循環流化床技術研發團隊,研究領域包括循環流化床技術研發及煤的高效潔凈燃燒、熱解氣化和綜合節能減排方面的集成開發,研究煤、生物質、廢棄物等多種燃料的清潔燃燒與轉化利用。實驗室先后承擔了國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科技攻關課題以及多個國家示范工程,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開發和應用成果,成功研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循環流化床燃燒技術,并通過與國內十多家鍋爐制造廠建立了密切的協作關系,成功實現了35t/h~705t/h系列容量等級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的技術示范與產業化,合作技術產品銷售超過2000臺,在產業界具有重要影響力。近年來,實驗室還在循環流化床熱解氣化技術、生物質燃燒發電技術、污泥無害化焚燒技術方向上取得了豐碩成果。實驗室現有職工40人,其中包括正高級崗位人員6名,副高級崗位人員15名;還有在讀研究生24人,在站博士后1人。
因科研工作需要,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儲能研發中心及循環流化床實驗室現公開招聘科研崗位(見附表)人員,誠摯期盼廣大海內外科技工作者加入,共創輝煌未來。
二、應聘方式
電子版簡歷請發至jilv@iet.cn(文件名格式:崗位序號-姓名-學歷-專業-畢業院校)。簡歷接收截止日期為4月30日。
三、崗位需求
序號 | 崗位名稱 | 用人部門 | 崗位類別 | 人數 | 崗位職責 | 專業方向 | 具體要求 |
1 | 透平研發設計 | 儲能研發中心 | 職工 | 2 | 透平系統設計開發;透平性能計算及分析;透平內流數值模擬及試驗研究。 |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 博士,40歲以下,具有一定的透平設計經驗,能熟練使用CFD商業軟件進行氣動特性分析。 |
2 | 壓縮機研發設計 | 儲能研發中心 | 職工 | 2 | 活塞或離心壓縮機系統設計開發;壓縮機工作過程和系統性能分析;壓縮機節能技術研究。 |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 博士,40歲以下,具備活塞或離心壓縮機設計經驗;能熟練使用CFD商業軟件進行氣動特性分析。 |
3 | 蓄冷蓄熱研發 | 儲能研發中心 | 職工 | 2 | 傳/蓄熱材料熱性能測試與分析;新型高效傳/蓄熱裝置的研發及試驗;流動及傳熱性能測試、分析與數值模擬;大規模儲熱系統的設計與研發。 |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 博士,40歲以下,專業基礎知識扎實,具有較強的實驗研究經驗,動手能力強;熟練掌握三維建模和CFD仿真軟件,具有較強的流動傳熱的數值模擬與分析能力。 |
4 | 儲能系統總體研發 | 儲能研發中心 | 職工 | 2 | 儲能系統數值模擬;儲能系統試驗平臺建設、調試;儲能系統工程方案設計;儲能系統成套設計;儲能、電力系統耦合技術研究;新型儲能與節能系統開拓研究。 |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 博士,40歲以下,具有扎實的熱力學理論基礎,至少掌握一種能源動力系統模擬軟件或能自主編程。 |
5 | 透平測試 | 儲能研發中心 | 職工 | 2 | 透平系統測試方案開發;測試設備設計開發;透平系統測試及性能分析;實驗室測試設備管理及維護。 |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 碩士及以上,40歲以下,熟練掌握透平實驗測試方法,掌握基本的測量及電氣控制技術,具有一定的實驗平臺建設及實驗測試經驗。 |
6 | 壓縮機測試 | 儲能研發中心 | 職工 | 2 | 壓縮機系統測試方案開發;測試設備設計開發;壓縮機系統測試及性能分析;實驗室測試設備管理及維護。 |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 碩士及以上,40歲以下,掌握壓縮機實驗測試方法,掌握基本測量及電氣控制技術。 |
7 | 儲能系統測試與控制 | 儲能研發中心 | 職工 | 2 | 儲能系統及關鍵部件的測試與控制;研究儲能系統集成與控制方法,搭建儲能系統關鍵部件試驗臺。 |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 碩士及以上,40歲以下,具有工程熱物理學科背景,熟練應用一種工業測控軟件,從事過熱工自動化項目。 |
8 | 透平研發與測試 | 儲能研發中心 | 博士后 | 2 | 透平設計、計算及性能分析;透平內系統的實驗研究。 |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 博士,40歲以下,熟悉透平設計理論及方法,能熟練使用CFD商業軟件進行氣動特性分析,具有一定的實驗平臺建設及實驗測試經驗。 |
9 | 儲能系統總體研發 | 儲能研發中心 | 博士后 | 2 | 儲能系統總體設計、數值模擬及性能分析;儲能系統試驗平臺建設、調試;新型儲能與節能系統開拓研究。 |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 博士,40歲以下,具有扎實的熱力學理論基礎,至少掌握一種能源動力系統模擬軟件或能自主編程。 |
10 | 新型高效傳/蓄熱裝置的研發及試驗 | 儲能研發中心 | 博士后 | 2 | 研發新型高效傳/蓄熱裝置;負責流動及傳熱性能測試、分析與數值模擬工作。 |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 博士,40歲以下,專業基礎知識扎實,具有較強的實驗研究經驗,動手能力強;熟練掌握三維建模和CFD仿真軟件,具有較強的流動傳熱的數值模擬與分析能力。 |
11 | 儲能系統與電力系統耦合研究 | 循環流化床實驗室 | 職工/博士后 | 2 | 開展儲能系統數值與實驗研究;儲能系統與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聯合運行模式與控制研究。 |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 博士,40歲以下,具有扎實的熱力學理論基礎,至少掌握一種能源動力系統模擬軟件或能自主編程,精通電力系統控制原理。 |
12 | 復雜氣固流態化過程優化 | 循環流化床實驗室 | 職工/博士后 | 2 | 流化床造粒過程數值計算、循環流化床氣固兩相流動數值模擬,循環流化床燃燒和氣化過程數值模擬。 | 熱能工程/化學工程/工程熱物理 | 博士,英語聽說讀寫熟練,可獨立開展氣固兩相流動建模計算,可獨立完成大型CFD程序編制。 |
科研崗位 | |||||||
13 | 循環流化床熱解氣化技術研發 | 循環流化床實驗室 | 職工/博士后 | 2 | 循環流化床單床/雙床氣化技術研發,循環流化床空氣/富氧氣化技術研發,循環流化床熱解技術研發。 | 熱能工程/化學工程 | 博士,熟練使用AutoCAD;具有循環流化床煤氣化研究背景。 |
14 | 燃燒化學研究 | 循環流化床實驗室 | 職工/博士后 | 2 | 燃燒化學反應動力學實驗研究與模擬研究,催化燃燒實驗平臺建設和運行。 | 熱能工程/工程熱物理/環境工程 | 博士,英語6級,學術道德規范,有燃燒化學、量化計算、動力學模擬和工程制圖經驗者優先。 |
15 | 循環流化床燃燒技術研發 | 循環流化床實驗室 | 職工/博士后 | 2 | 循環流化床燃燒新技術、新工藝研發,循環流化床冷熱態試驗研究。 | 熱能工程/工程熱物理 | 博士,英語6級,具有燃燒技術研發背景。 |
16 | 循環流化床技術基礎研究 | 循環流化床實驗室 | 職工/博士后 | 2 | 循環流化床燃燒、熱解、氣化過程基礎研究。 | 熱能工程/化學工程/工程熱物理 | 博士,英語6級,具有相關研究背景。 |
電子版簡歷請發至jilv@iet.cn
更多信息請查看北京市事業單位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