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賢網網校上線了!
網校開發及擁有的課件范圍涉及公務員、財會類、外語類、外貿類、學歷類、
職業資格類、計算機類、建筑工程類、等9大類考試的在線網絡培訓輔導。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建設高素質專業化中小學教師隊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根據《教師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關于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擴大試點的指導意見》(人社部發〔2011〕98號)及有關規定,結合我省實際,特制定本標準條件。
第二條 本標準條件適用于我省普通中小學、特殊教育學校、工讀學校,以及教研、督導、電化教育、校外教育機構等從事教育教學和研究工作且未達到國家法定退休年齡的在職在崗人員。
第二章 基本條件
第三條 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遵守憲法和法律,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自覺遵守學校規章制度和教學行為規范,牢固樹立愛與責任的意識,愛崗敬業,關愛學生,為人師表,教書育人。
凡出現《福建省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考核辦法(試行)》關于師德“一票否決”20種情形之一的,取消當年申報資格。偽造學歷、資歷、業績,剽竊他人成果等弄虛作假者,取消當年申報資格,并從下一年度起2年內不得申報。
第四條 具備相應的教師資格,在教育教學一線任教,切實履行教師崗位職責和義務,服從學校工作安排,積極承擔班主任等教育教學工作,完成規定的教育教學工作量,
第五條 任現職以來年度考核為稱職以上等次的次數,應達到申報上一級職務基本任期年限的要求。年度績效考核被確定為不合格等次者,當年不得申報。
第六條 身體健康,心理素質良好,具備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身心條件。
第七條 按照《福建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條例》的要求,結合所從事的教育教學工作需要,完成規定的繼續教育任務。
第八條 城鎮公辦中小學教師晉升高級教師應有農村學校任(支)教1年或薄弱學校任(支)教3年以上的經歷,其中城鎮公辦義務教育學校40周歲以下(含40周歲)教師晉升高級教師應有農村學校任(支)教2年以上的經歷。特殊教育學校教師應參加對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的巡回指導和重度殘疾兒童送教上門等工作。教研人員每年應到農村學校開展調研、教研、培訓等工作。
第九條 晉升一級教師,須參加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組織的教育教學能力水平考試并取得合格以上成績,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周年的中小學教師可免于考試。
第十條 學歷、資歷要求
1.申報正高級教師應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并在高級教師崗位任教5年以上。
2.申報高級教師應符合下列條件之一:具有博士學位,并在一級教師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有碩士學位、學士學位、大學本科畢業學歷,并在一級教師崗位任教5年以上;或者具備大學專科畢業學歷,并在小學、初中一級教師崗位任教5年以上。
3.申報一級教師應符合下列條件之一:具備博士學位;或者具備碩士學位,并在二級教師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備學士學位或者大學本科畢業學歷,并在二級教師崗位任教4年以上;或具有大學專科畢業學歷,并在小學、初中二級教師崗位任教4年以上;或具有中等師范學校畢業學歷,并在小學二級教師崗位任教5年以上。
4.申報二級教師應符合下列條件之一:具備碩士學位;或者具備學士學位或者大學本科畢業學歷,見習1年期滿并考核合格;或者具備大學專科畢業學歷,并在小學、初中三級教師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備中等師范學校畢業學歷,并在小學三級教師崗位任教3年以上。
5.申報三級教師應符合下列條件之一:具備大學專科畢業學歷,并在小學、初中教育教學崗位見習l年期滿并考核合格;或者具備中等師范學校畢業學歷,并在小學教育教學崗位見習l年期滿并考核合格。
第三章 正高級教師條件
第十一條 教育工作要求
1.具有崇高的職業理想和堅定的職業信念,積極履行全員育人職責,善于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思想實際,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將德育有效融入課堂教學,為促進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發揮指導者和引路人的作用,在學生中享有較高的威望和感召力。
2.出色完成班主任等學生管理工作,任現職以來承擔班主任等學生管理工作累計2年以上,能準確把握學生成長規律,及時了解學生思想狀態,尊重學生差異,既注重學生群體成長,又關注每個學生全面發展,形成良好班風學風。
3.積極參與社會教育活動,與社區和學生家長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對學生的教育成長、學校教育工作和社區教育發展提出建設性意見。
4.教育工作業績突出,學生評議滿意率達85%以上;任現職以來年度績效考核至少1次為優秀等次;所帶班級獲得市級以上表彰獎勵,或個人獲得縣級以上綜合表彰或市級以上教育教學專項表彰。
第十二條 教學工作要求
1.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深厚的教育理論素養,準確把握和使用教材,深入系統掌握所教學科課程體系和專業知識,進行過學科循環教學。
2.根據課程改革目標和學科特點,改革本學科的教育教學方法,教學經驗豐富,教學藝術精湛,形成獨到的教學風格,受到學生普遍歡迎,得到同行一致公認。
3.積極開設選修課程或開發地方、校本課程,能獨立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綜合實踐活動等。
4.在市級以上開設教學示范課、觀摩研討課或學科講座4次以上,其中至少1次在省級以上開設,并獲得好評;或獲得市級優質課、教學技能競賽一等獎以上或省級二等獎以上。
專職從事教科研工作的人員,在總結和推廣教學改革經驗,組織區域教研活動,指導學校開展校本教研等方面成績顯著。在市級以上開設教學示范課、觀摩研討課或學科講座5次以上,其中至少3次在省級以上開設,對提高本地區學科教學質量做出顯著成績。
專職從事督導工作的人員,積極推進督政或督學制度建設,有效組織實施綜合督導、專項督導,工作業績突出。在市級以上開設專題講座累計達5次以上,其中至少3次在省級以上開設,對我省督導改革創新做出顯著成績。
專職從事電化教育工作的人員,能聯系中小學教育教學實際,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在市級以上開設學科講座3次以上,其中至少1次在省級以上開設;編制多媒體教學軟件或制作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課例獲市級一等獎或省級二等獎以上。
第十三條 教科研工作要求
1.創新意識和教科研能力強,掌握教學改革和發展的最新動態,形成獨特的教學思想,在課程、教學和評價等方面取得創造性成果并應用于實踐。
2.主持完成省級以上教育教學研究課題1項。專職從事教科研、電化教育、督導工作的人員主持或作為核心成員(前三名,下同)完成國家級教育教學研究課題1項。
3.撰寫并公開發表本學科教育教學研究論文3篇以上(1篇為近3年發表),其中至少1篇在核心期刊發表。專職從事教科研、電化教育、督導工作的人員撰寫并公開發表本學科教育教學研究論文4篇以上(1篇為近3年發表),其中至少2篇在核心期刊發表。
第十四條 示范引領要求
1. 在推動學校發展、促進學科建設,推廣和應用先進教育理念工作成績顯著,在本地區教師隊伍中享有較高的知名度,是同行公認的教育教學專家。
2.具有主持和指導本學科教育教學研究的能力,在教學團隊的成長和發展中發揮關鍵性作用,指導培養3名以上青年教師在思想政治素質、業務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方面取得顯著進步,所指導的教師在縣級以上優質課、教學技能競賽等活動中獲獎。
3.引領校本培訓、校本教研活動,每學年聽課指導或主持校本教研活動不少于8次。
4.積極參與“送教下鄉”、“送培下鄉”活動,受到基層教師的歡迎和好評。
第四章 高級教師(中學高級、“小中高”)條件
第十五條 教育工作要求
1.積極履行全員育人職責,善于根據學生年齡特征和思想實際,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將德育融入課堂教學,積極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2.較出色完成班主任等學生管理工作,任現職以來擔任班主任等學生管理工作累計2年以上,及時了解學生思想狀態,關注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與學生家長聯系溝通良好。
3.教育工作業績較突出,學生評議滿意率達80%以上。
第十六條 教學工作要求
1.具有新課程教育教學理念,理論基礎、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堅實,教學經驗比較豐富,教學效果良好,形成一定的教學特色,進行過學科循環教學。
2.積極開設選修課程或開發校本課程,能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綜合實踐活動。
3.在縣級以上開設教學示范課、觀摩研討課或學科講座3次以上,并獲得好評;或獲得縣級優質課、教學技能競賽一等獎以上或在市級以上優質課、教學技能競賽中獲獎。長期在農村中小學任教的教師在校級以上開設教學示范課、觀摩研討課或學科講座3次以上,并獲得好評。
專職從事教科研工作的人員,工作以來在中小學從事教學工作累計3年以上。在市級以上開設教學示范課、觀摩研討課或學科講座5次以上,對提高本地區學科教學質量做出一定成績。
專職從事督導工作的人員,有效完成綜合督導、專項督導任務,工作富有實效。在市級以上開設專題講座累計達5次以上,對本地區督導改革創新做出一定成績。
專職從事電化教育工作的人員,工作以來在中小學從事教學工作累計3年以上,能聯系中小學教育教學實際,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在市級以上開設學科講座3次以上;編制多媒體教學軟件或制作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課例獲市級二等獎或省級三等獎以上。
第十七條 教科研工作要求
1.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教科研能力,積極參與課程改革、教學方法等方面研究,在素質教育創新實踐中取得比較突出的成績。
2.主持或作為核心成員完成縣級以上教育教學研究課題1項。長期在農村中小學任教的教師主持完成校級以上教育教學研究課題1項。專職從事教科研、電化教育、督導工作的人員主持并完成市級以上教育教學研究課題1項。
3.撰寫并公開發表1篇本學科教育教學研究論文。特殊教育學校教師、長期在農村中小學任教的教師撰寫本學科教育教學研究論文1篇并收入縣級以上教育教學論文匯編。專職從事教科研、電化教育、督導工作的人員撰寫并公開發表本學科教育教學研究論文3篇以上。
第十八條 示范引領要求
1.具有指導與開展教育教學研究的能力,勝任教育教學帶頭人工作,在教學團隊建設中發揮骨干作用。指導培養2名以上青年教師在思想政治素質、業務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方面取得進步。
2.積極參加校本培訓、校本教研活動,每學年聽課或參與校本教研活動不少于5次。
3.積極參與“送教下鄉”、“送培下鄉”活動。
第五章 一級教師(中學一級、小學高級)條件
第十九條 教育工作要求
1.積極履行全員育人職責,具有正確教育學生的能力,能根據所教學段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思想實際,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2.有較豐富的班主任等學生管理工作經驗,任現職以來擔任班主任等學生管理工作2年以上(具有博士學位者除外),能夠與學生和學生家長進行有效交流,關注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較好地完成教育工作任務,學生評議滿意率達80%以上。
第二十條 教學工作要求
1.對所教學科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積極踐行新課程理念,獨立掌握所教學科的課程標準、教材、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
2.備課認真,課程教學目標清晰,課程設計完整、重點明確,教學效果較好。
3.能結合教學開展課外活動,開發學生智力和能力。
4.具有開設校級以上公開課的經歷,在高水平教師的指導下,參與開設選修課程或開發校本課程。
第二十一條 教科研工作要求
1.具有一定教育教學研究能力,積極承擔教育教學研究任務,主動進行教學反思和總結,在素質教育創新實踐中積累了一定經驗。
2.撰寫本學科教育教學論文1篇并收入縣級以上教育教學論文匯編。長期在農村中小學任教的教師撰寫本學科教育教學研究文章1篇并收入校級以上教育教學論文匯編。專職從事教科研、電化教育、督導工作的人員撰寫并公開發表本學科教育教學研究論文1篇。
第六章 二級教師(中學二級、小學一級)條件
第二十二條 教育工作要求
1.積極履行全員育人職責,比較熟練地掌握教育學生的原則和方法,將德育融入課堂教學,引導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幫助學生進步。
2.擔任或協助班主任等學生管理工作,關注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成長。
第二十三條 教學工作要求
1.具有所教學科必備的專業知識,能夠獨立掌握所教學科的課程標準、教材,正確傳授知識和技能。
2.虛心接受其他教師的指導,備課認真,課程教學目標明確,課程設計合理,勝任教學工作。
第二十四條 教科研工作要求
1.掌握教育教學研究方法,積極參加教育教學研究和創新實踐。
2.主動進行教學反思,撰寫1篇教學經驗總結。
第七章 三級教師(中學三級、小學二級、小學三級)條件
第二十五條 教育工作要求
基本掌握教育學生的原則和方法,能夠正確教育和引導學生,協助做好班主任工作。
第二十六條 教學工作要求
1.掌握教育學、心理學和教學法的基礎知識,基本掌握所教學科的專業知識和教材教法。
2.虛心接受其他教師指導,能夠完成所教學科的教學工作。
3.積極參加校本教研活動,主動進行教學反思,撰寫1篇教學總結。
第八章 附則
第二十七條 晉升一級教師須參加由評審委員會組織的說課講課;晉升高級、正高級教師須參加由評審委員會組織的說課講課、面試答辯等。
第二十八條 中小學教師(除所學專業為小學教育、初等教育的小學教師外)申報評審學科與所學專業原則上應一致。申報評審學科與所學專業不一致的,要參加省教育廳委托有關高校組織的相應學科本、專科主要課程進修,并取得結業證書;或參加省教育廳委托有關學校組織的轉崗培訓并取得合格證書。
第二十九條 擔任中心小學、中學中層以上干部、校團委書記、少先隊大隊總輔導員、年段長、教研組長、生管教師、課外活動校級優秀輔導員,完全小學校領導、教導,在校生規模達540人以上的完全小學中層干部,工作年限可按班主任工作年限計算。
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實驗教師及沒有班主任崗位設置的單位人員,班主任工作可不作要求。
第三十條 綜合表彰指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優秀共產黨員、杰出人民教師、模范教師、特級教師、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農村教師、師德標兵、“三八”紅旗手、巾幗建功標兵等。
教育教學工作專項表彰指中小學優秀校長、優秀少先隊輔導員、優秀班主任、德育先進工作者、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先進個人等。
班級表彰獎勵指獲先進班集體、優秀團支部、優秀少先隊中隊等榮譽稱號。
第三十一條 教研、電教、督導等不作循環教學要求。
第三十二條 教師晉升職務須完成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單位)規定的教育教學工作量,且平均每學年教學工作量為中學不少于320課時、小學不少于480課時。中心小學、普通中學校級正職領導不少于上述標準的1/3;中心小學、普通中學校級副職領導及完全小學校長不少于上述標準的1/2;中心小學、在校生規模達540人的完全小學、普通中學中層干部不少于上述標準的2/3。
教研、電教、督導等人員以及心理健康專職輔導教師、實驗教師、寄宿制學校專職生管教師工作量按工作日計算(一天為一個工作日),其中進修學校教師、心理健康專職輔導教師、實驗教師、寄宿制學校專職生管教師不少于190個工作日,教研、電教、督導人員等不少于230個工作日。
第三十三條 轉學科任教教師任教現學科滿5年的,按現任教學科申報職稱;未滿5年的,可選擇現任教學科或原任教學科申報。
第三十四條 增設德育學科,校團委書記、少先隊大隊總輔導員、寄宿制學校生管教師、德育處主任可申報德育學科教師職稱,也可選擇申報任教學科教師職稱。
第三十五條 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指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及所屬教育教學研究機構(含教科所、普教室、電教館等),校級指中心小學、普通中學以上。
第三十六條 納入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教育事業單位人員不得參評教師專業技術職稱。
第三十七條 教育教學研究課題必須為主課題,不含各類子課題。有關高校承擔省教育廳名師培養工程開設的課題,評聘正高級教師可用;承擔省教育廳名校長培養工程、學科帶頭人培訓等開設的課題,評聘高級教師可用。教育部福建師范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下達的開放課題,評聘高級教師可用。
第三十八條 核心期刊指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南京大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目錄”、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 所列的刊物。主編、參編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委員會審定通過的教科書,可視同在核心期刊上發表1篇論文。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可視同在核心期刊上發表1篇論文。
第三十九條 公開發表的論文指在具有CN刊號的教育類、學科類學術刊物上發表文章,限獨立撰寫或第一作者,不含增刊、專刊、專輯、副刊、特刊、一號多刊、報紙等,符合下列情況之一,可視同在CN刊物上發表論文1篇(符合以下多種情況的,也只視同1篇):
1.在《福建教育研究》、《福建教學研究》、《福建教育督導與德育》上發表2篇論文。
2.直接指導的學生參加學科奧賽或創新大賽獲全國二等獎以上。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直接指導的學生在省特、殘奧會上獲獎。
3.美術教師創作的美術作品參加省文化廳、省教育廳或省美協主辦的美展并獲得二等獎以上獎勵,或被省級以上美術館收藏。
4.音樂教師創作的作品在中央、省級電視臺(含省教育電視臺)播放或經正式出版部門出版發行達3件以上。
第四十條 長期在農村中小學任教的教師指在城鎮(含鎮所在地)以外中小學任教滿10年且現仍在農村中小學任教的教師。
第四十一條 本標準條件規定的學歷(學位)指國家教育行政部門認可的國民教育系列學歷(學位)。
第四十二條 本標準條件中有關任職條件均要求為任現職以來。
第四十三條 本文所指“以上”,均含其本級。
第四十四條 本標準條件中有效學歷、任職年限、業績成果等取得時間均截止至申報上一年度12月31日。
第四十五條 本標準條件由省教育廳職改辦和省職改辦負責解釋。
更多信息請查看專業技術資格|職稱評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