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知識的保持與信息存貯
一、知識保持與存貯的涵義與方式
(一)知識保持與存貯的涵義
保持是識記過的經驗在人們頭腦中的鞏固過程,也就是信息的存儲過程。保持是識記和再現的中間環節,在記憶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沒有保持也就沒有記憶。知識保持是一個動態過程,存儲信息在內容和數量上都會發生變化。數量方面的變化主要表現為保持的數量隨時間的推移而逐漸下降。這就是遺忘現象。在內容方面,由于每個人的知識經驗的不同,加工和組織經驗的方式不同,人們保持的經驗有以下幾種形式的變化:①保持的內容比原來識記的內容更簡略、更概括,一些不太重要的信息趨于消失,而主要內容及其顯著特征被保持;②保持的內容比原來識記的內容更詳細、更具體、更完整、更合理和有意義;③使原來識記內容中的某些特點更夸張、突出或歪曲,變得更生動、離奇,更具特色。
信息在頭腦中的保持不是靜止的、凝固的,而是一個重建過程,信息在保持過程中要不斷地受到思維的“剪裁”加工而發生變化。
(二)知識保持與存貯的組織形式
4.網絡組織
這是人們語義記憶的主要方式,人類的概念和命題主要是按網絡組織儲存在記憶系統之中的。在層次組織中,概念的特征進行分級貯存。在每一級概念的水平上,只貯存該級概念所獨有的特征,而同一級的各概念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則貯存在上一級概念的水平上。由于上級概念的特征只出現一次,無須在其他所有的下位概念中再貯存,這樣的分級貯存可以大大節省貯存空間,因而記憶成效可以大為提高。
5.更替組織
長時記憶中材料的組織具有相當的靈活性。個人的知識經驗不同,對同樣的信息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組織。人們根據材料的性質、特征和已有的知識經驗來組織自己的記憶內容,各種組織方式之間又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有時是相互重疊的,形成一個相當復雜的有結構的記憶庫。
二、知識遺忘的過程與特點
(一)遺忘及其進程
記憶的內容不能再認和回憶,或者再認和回憶時發生錯誤,就是遺忘。遺忘有各種情況,能再認不能回憶叫不完全遺忘;不能再認也不能回憶叫完全遺忘;一時不能再認或重現叫暫時性遺忘;永久不能再認或回憶叫永久性遺忘。
對于遺忘發展的進程,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最早進行了系統的研究。遺忘在學習之后立即開始,而且遺忘的過程最初進展得很快,以后逐漸緩慢;過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后,幾乎不再遺忘。遺忘的發展是不均衡的,其規律是先快后慢,呈負加速型。
(二)知識遺忘的特點
1.短時記憶遺忘的特征
如果沒有復述或重復,短時記憶以迅速的遺忘為特征。短時記憶的容量很小,當新的信息進入短時記憶系統時,就會把原有的信息擠走。替換是短時記憶遺忘的重要原因。借助簡單的重復,可以阻止短時記憶遺忘。重復可以看作是鞏固原有的記憶痕跡的過程。沒有重復,記憶痕跡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衰退。記憶痕跡衰退也是導致短時記憶遺忘的原因。
2.長時記憶遺忘的特征
長時記憶的遺忘因學習材料的性質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特征。一般來說,機械學習的材料表現出迅速的遺忘;真正理解了的概念或原理,則不容易遺忘。
遺忘是一種普遍而自然的現象。機械學習的材料,若無及時復習,其遺忘迅速且量大;有意義學習的材料,具體事實比較容易遺忘,但一般概念和原理不易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