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當時代先鋒 永葆生機活力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九周年
今天是我們黨誕辰89周年。經歷了全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37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7700多萬名黨員展現出更加昂揚的精神風貌,煥發著更加旺盛的創造熱情。
自誕生之日起,我們黨就勇敢擔當歷史使命,帶領人民走出一條強國富民之路,從根本上改變了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在每一個重大歷史關頭,我們黨總是緊緊抓住黨的建設這個重要法寶,動員和組織全黨力量,團結和帶領人民群眾克服困難,奪取勝利。歷史充分表明,我們黨歷經風雨砥礪而堅強屹立、興旺發達,就在于黨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始終保持黨的性質,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就在于黨始終深懷憂黨興黨意識,以強國富民為己任,依靠自身建設不斷激發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正在開展的創建先進基層黨組織、爭當優秀共產黨員活動,是我們黨將自己的執政理念化為行動的重要載體,是我們黨將自己的根本宗旨融入時代的生動實踐。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必將調動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政治熱情和創造活力,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更好地為黨分憂、為國盡責、為民奉獻。
我們黨是一個執政61年的大黨,保持黨的生機和活力始終是關乎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當前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發生了很大變化,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更加凸顯,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任務光榮而艱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保障改善民生、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直接的切身利益問題需要付出更多努力。面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面對嚴峻復雜考驗,黨內還存在一些不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不符合黨的性質和宗旨的問題。全黨同志惟有不斷增強憂患意識、危機意識、使命意識和責任意識,認真清掃政治灰塵,加強黨性修養和作風養成,腳踏實地干事創業,盡心竭力造福于民,我們黨才能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引領中國現代化航船劈波斬浪不斷前行。
我們黨是一個走過89年光輝歷程的大黨,黨的建設始終是我們黨開辟前進道路的強大動力。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黨的基層組織和廣大黨員充分發揮了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為黨和人民建立了巨大功績。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基層組織和廣大黨員要把憂黨之心轉化為興黨之責,著力推動科學發展,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規劃、思路和舉措,以模范行動影響和帶領廣大群眾努力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貢獻智慧力量;著力促進社會和諧,掌握社情民意,協調各方利益,拓寬訴求渠道,化解矛盾糾紛;著力服務人民群眾,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及時回應群眾關切和期待,積極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多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著力加強基層組織,擴大組織覆蓋,創新活動方式,積極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增強黨員隊伍的生機活力,通過基層黨組織建設帶動其他各類基層組織建設。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重在解決問題,重在取得實效。只要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履職盡責、率先垂范,我們就能夠保持黨的先進性,推動黨和人民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明年,我們將迎來建黨90周年。回首近一個世紀的光輝歷程,黨的建設始終同中國現代化事業緊密聯系在一起,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緊密聯系在一起,同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我們所處的時代充滿機遇和挑戰,我們肩負的使命偉大而光榮。全黨同志常懷憂黨之心,恪盡興黨之責,勇于改革創新,爭當時代先鋒,就必定能夠創造無愧于中華民族的出色業績。
奮力將西部大開發推向深入
在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10周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召開西部大開發工作會議,胡錦濤總書記和溫家寶總理發表了重要講話。這次會議,站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全面回顧了西部大開發的巨大成就,深刻闡述了西部大開發的豐富經驗,明確提出了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部署和思路,對于我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動西部大開發再上新臺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是黨中央、國務院在世紀之交作出的重大決策。西部大開發的10年,是西部地區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發展質量最好、社會進步最顯著、城鄉面貌變化最大、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對國家貢獻最突出的10年。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不僅使西部大地煥發出勃勃生機,也為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貢獻,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開辟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西部大開發在我國區域協調發展總體戰略中具有優先地位,在促進社會和諧中具有基礎地位,在實現可持續發展中具有特殊地位。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都很突出,西部大開發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也都很突出。雖然西部大開發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發展水平的差距仍然較大,仍然是我國經濟相對落后和欠發達的地區,仍然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難點和重點。我們一定要深刻認識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在承前啟后的第二個10年,以更大的決心、更強的力度、更有效的舉措把這項富民強國、興邊睦鄰的宏偉大業推向前進。
沒有西部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小康。西部地區國土面積占全國的71.4%,人口占全國的28.6%。只有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補齊西部這塊國民經濟的“短板”,讓西部地區各族群眾共同參與發展進程、共享發展成果,才能確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最終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
沒有西部地區的現代化就沒有全國的現代化。逐步縮小地區發展差距,是關系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問題。我們既要保持東部地區強勁發展勢頭,促進中部地區崛起,也要抓緊促進相對落后的西部地區實現現代化,否則中國的現代化必然是不完整的,也必然會缺少持續的動力。只有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充分發揮西部地區戰略資源豐富、市場潛力巨大的優勢,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為全面實現現代化提供更大空間、創造更好環境、注入更多活力和動力。
沒有西部地區的穩定就沒有全國的穩定。西部地區是國家安全的重要方向,直接影響著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縱深。西部地區是我國少數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區,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推進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跨越式發展,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有利于鞏固民族團結、邊疆安全的好局面,更好地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更好地維護祖國統一、邊疆穩定、國家長治久安。
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必須堅持加快發展、協調發展、和諧發展。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也是做好西部大開發的重中之重。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必須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加快發展的同時,還要堅持協調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和諧發展,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百姓嘗到發展之甜。
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必須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西部的發展必須依靠改革。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大膽探索、先行先試,以改革促開放,以開放促開發,建立起有利于西部地區又好又快發展的體制機制。
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必須堅持發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西部地區要自力更生,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全黨全國要大力支援,通過進一步完善和強化各項政策措施加大國家支持力度,廣泛動員社會各界支持和參與西部大開發,形成合力。
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關鍵在黨的領導。中央關于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重點任務,方針政策已經明確,現在最重要的是加強領導,明確責任,改進作風,真抓實干,切實把中央決策部署落實到實處。
西部正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邁上更加壯麗的新征程。奮力將西部大開發推向深入,西部地區必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加快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邁進
——熱烈祝賀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勝利閉幕
在社會各界的共同關心下,在千家萬戶的熱切期盼中,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勝利閉幕了。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世紀召開的第一次全國教育大會。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在會議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對我國教育改革發展面臨的形勢、任務進行了深刻闡述和全面部署,為我國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這次會議回顧了新中國成立6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教育改革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發展規律,對我國未來10年教育事業發展進行了全面謀劃和前瞻性部署。會議還總結交流了教育工作經驗,分析了教育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對全面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簡稱《教育規劃綱要》)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這對于動員全黨全社會堅持優先發展教育,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建設人力資源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確立了一個新起點,開創了一個新征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和重要指導作用。
教育興則人才興,人才強則國家強。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始終高度重視教育。經過6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國教育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實現了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世紀夢想,完成了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偉大跨越,取得了職業教育發展的重大突破,教育公平不斷推進,教育質量穩步提高,建成了世界最大規模的教育體系,保障了億萬人民群眾受教育的權利,實現了從人口大國到人力資源大國的轉變。
我國已進入改革發展的關鍵期,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人口、資源、環境壓力日益加大,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更加迫切,這些都凸顯了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因此,在經濟社會發展中進一步調整教育戰略布局,轉變教育發展方式,不斷深化教育思想、教學內容、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進一步消除制約教育發展和創新的體制性、機制性障礙,形成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科學發展的教育體制和機制,是十分必要的。
《教育規劃綱要》是我國未來10年教育改革發展的行動綱領,從立足國內發展需要和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戰略考慮,提出了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奮斗目標和“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指導方針,進一步明確地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全面實施《教育規劃綱要》,就要堅定不移地優先發展教育,確保我國到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為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教育是國計,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未來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育人為本,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促進公平為重點,以提高質量為核心,推動教育事業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科學發展,加快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邁進。
推動教育事業的科學發展,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貫徹落實好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貫徹落實好《教育規劃綱要》,是各級黨委、政府的重大政治任務。要把優先發展教育作為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正確處理教育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健全領導體制和決策機制,以更大的決心、更多的財力、更多的精力支持教育事業。
教育振興,全民有責。實現教育改革和發展目標,必須發揮人民群眾的聰明才智、動員全社會一起努力,共同擔當起培育下一代的責任,要引導和鼓勵社會各界更新教育觀、成才觀、用人觀,支持教育改革創新,形成既生動活潑又規范有序、共同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生動局面。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必須緊緊依靠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廣大教師要增強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把教學作為首要任務,自覺加強師德建設,大力弘揚優良教風,努力提高業務水平,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關鍵靠人才,基礎在教育。我們相信,隨著《教育規劃綱要》的貫徹落實,教育現代化的步伐更加堅定,教育發展更加充滿活力。讓我們真抓實干,開拓進取,努力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人力資源強國、人才強國、創新型國家而不懈奮斗!